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剧中人物窦娥的角色应称为“花旦”,性格粗暴的公差角色应称为“净”。

B.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是说战火频频燃起,阻断了往扬州去的道路,以此警示当权者北伐须谨慎。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15个地方的民歌,“雅”则是祭祀的乐歌。

D. 《六国论》“思厥先祖父”句中的“先”是对死去的长辈的敬称,与《项脊轩志》中提到的“先大母”“先妣”中的“先”是一样的用法。

 

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识记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作家作品有关知识、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A项,“剧中人物窦娥的角色应称为‘花旦’”说法错误,窦娥角色称为“正旦”。B项,“‘烽火扬州路’是说战火频频燃起,阻断了往扬州去的道路”说法错误,“路”是宋代的行政区划。C项,“‘雅’则是祭祀的乐歌”说法错误,“雅”是正统宫廷乐歌。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尤以怀古咏史见长。他的《阿房宫赋》铺排壮丽,借古事以讽刺当时的皇帝。

B. 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六国论》出自他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嘉祐集》。

C.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以物代人,形容周瑜、诸葛亮从容闲雅的丰姿,“樯橹灰飞烟灭”则比喻二人火攻破曹的容易。

D. 古时男女少年时束发形状如角,故用“总角”代称少年;男子二十岁成年须行冠礼,“冠者五六人”(《论语》)中的“冠者”即表示成年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诸侯之所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③战败而,诚不得已

B. 使六国各爱其人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使负栋之柱

C. ①六国破灭,非不利     ②斯用之效也    ③而秦又至矣

D. ①总角之宴,笑晏晏     ②不敢而敢怒    ③既见复关,载笑载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匪我期                      ②念窦娥葫芦提当罪

B. ①弃捐勿复                    ②复行空,不霁何虹

C. ①衣带已缓                    ②削月割,已趋于亡

D. 以予人,如弃草芥            ②戍卒叫,函谷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努力加餐饭            ②可谓智力孤危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⑤燕赵之收藏      ⑥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 ①②⑥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女之耽兮,不可也(通“脱”) ②隰则有(通“畔”) ③自我尔(通“阻”)

嗟鸠兮(通“吁”)  ⑤一还酹江月(通“樽”)  ⑥旱三年 (通“抗”)

⑦粪土之墙不可也(通“污”)   ⑧亦今之视昔(通“尤”)

A. ①②④⑤    B. ③⑥⑦⑧    C. ①②⑦⑧    D. ③④⑥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