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五样松 季羡林 我对家乡的名胜古迹已经非常陌生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五样松

季羡林

我对家乡的名胜古迹已经非常陌生了。我从来没有听说有什么五样松。在司机的指引下,我们都要去看这一棵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奇松。我们的车立刻沿着田间小径开到古松下。

我看到古松,一下子就想到杜甫的《古柏行》中的名句: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跟如石;

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这棵古松是否有四十围,我没有去量。但是,一看就能知道,几个人也合抱不过来。它老得已经空了肚子。据说,农村的小孩子常常到它肚子里去打扑克。下雨的时候,就到里面去避雨,连放牧的羊也可以牵到里面去。这就可以想见,古松的肚子有多么大了。

天下的名松,我见过的不知道有多少了。泰山的五大夫松,黄山的迎客松、送客松、盘龙松、蒲团松、黑虎松、连理松,以及一大串著名的松树,我都亲眼看到过。翻开我国历代的地方志和名山志,几乎每一个地方,每一座名山,都有棵把有名的古松。古今很多文人写过不知多少篇有关松树的脍炙人口的绝妙文章;而许多画家更喜欢画松树。孔子还说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对松树给了很高的评价。可见松树在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但是,五样松这样的松树我却从来还没有听说过。我见到的那一些名松哪一棵也比不上它。我对生物学知识极少,一棵松树上长两种叶子,这个我是见到过的。三种、四种的就不但没有见过,而且也没有听说过。现在一棵树上竟长上五种不同的叶子,岂不是有点“骇人听闻”吗?

这棵古松之所以不寻常,还不仅仅在于它长着五种叶子,而且也在于它的年龄。据说,这一位老寿星已经活了二千年。我没有根据相信这种说法,也没有根据不相信。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它就占了五分之二。它站在这个地方,一动不动;但是,我相信,在这样漫长的时间内,它总在睁大了眼睛,注视着,观察着。不管春、夏、秋、冬,它的枝叶总是那样浓绿繁茂,它好像从来没有睡过觉。谁能数得清,它究竟亲眼看到了多少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呢?它一定看到过汉末的黄巾起义,起义士兵头上缠的黄巾同它那苍郁的绿色,相映成趣。它一定看到过胡马北来、晋室南渡的混乱情景。它一定看到过就在离开它不远的大运河里隋炀帝南下扬州使用宫女拉着走的龙舟,想必也是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它一定看到过隋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滚滚狼烟。它一定看到过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内大运河中南来北往的上千上万的船只,里面坐着争名逐利的官员,或者上京赶考的举子,有的喜形于色,得意洋洋;有的愁眉苦脸,垂头丧气。它当然也一定看到过宋景诗起义和太平天国北伐,刀光火影,就闪亮在身旁。它一定看到过这,一定看到过那,它看到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数也数不清。这个老寿星真是饱经沧桑,随着中国人民之乐而乐,随着中国人民之忧而忧,说它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不是很恰当吗?

然而,正如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一样,这一棵古松的经历也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过去那样漫长的时间不去说它了,据本地的同志说,就在几年以前,松树肚子里忽然失了火。它的肚子本来已经空成了一个烟筒。现在火在里面一燃起,风助火势,火仗风威,再加上烟筒一抽,结果是火光熊熊,浓烟弥漫。人们赶了来,费了很大劲,也没有把火扑灭。后来什么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湿泥巴在松树肚子里从下面往上糊,终于把火扑灭了。人们在松一口气之余,都非常担心:这个老寿星已届耄耋之年,它还能经受起这一场巨大的灾难吗?它的生命大概危在旦夕了。然而不然,它安然度过了这一场灾难。今天我们看到它,虽然火烧的痕迹赫然犹在,但它却仍然是枝叶繁茂,黛色逼人,巍然矗立在那里,尖顶直刺入蔚蓝的天空。

我的眼前一晃,我恍惚看到,这个老寿星长着五种不同叶子的枝子,猛然长了起来,长到我的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一个枝子直通到本县的首府临清,一个枝子直通到本地区的首府聊城,一个枝子直通到山东的首府济南,一个枝子直通到中国的首都北京,还剩下一个枝子,右边担着初升的太阳,左边担着初升的月亮,顶与泰山齐高,根与黄河并长。因此它才能历千年而不衰,经百代而常在。时光的流逝,季候的变换,夏日的炎阳,冬天的霜霰,在它身上当然留下了痕迹。然而不管是春秋,还是冬夏,它永远苍翠,一点没有变化。看到它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无穷的精力在心里汹涌,傲然面对一切的挑战

对着这样一位老寿星,我真是感慨万端。

我将永远作松树的梦。

1982年12月16日

(选自《季美林散文》,有删减)

1.下列对本交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见到古老的五样松,一下子就联想起杜甫《古柏行)中的诗句,读者由此也可以想象出这棵古树巍然矗立的风采。

B. 说到古松的年龄时,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等手法浓重彩地展现了老寿星的风采。表现了对五样松的仰慕、崇敬之情。

C. 与天下名松相比,五样松很独特,一棵树上竟长出五种不同的叶子,实在是有点“骇人听闻”。作者眼里那些名松都比不上它。

D. 古松理遇火灾后竟然奇迹般地存活下来,这让作者真正明白了:这个老寿星,经百代而常在,它就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见证者。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请简要概括“五样松”的特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

 

1.D 2.它指古松,古松有顽强、绵延的生命力,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品质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看到它的人,能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和希望,产生无尽的精神动力,面对一切挑战。 3.特点:①叶子奇特,一棵树竟有五种叶子;②树龄极长,活了两千年;③生命力强,肚中失火依然不死。手法:①衬托:用天下名松与之做陪衬,写出五样松的奇特和作者对它的仰慕和崇敬之情。②拟人:把五样松写得赋有人性的灵气。它看到了千百年来历史兴衰与变迁,看到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忧乐),是中国历史见证者。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综合考查题,考查的点比较多,有内容的概括、语言的品味以及情感主旨的体悟。考生需要先分析每个选项考查的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分析。D项,“它就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见证者”错误,选项夸大其词,倒数第五段说的是“这个老寿星真是饱经沧桑,随着中国人民之乐而乐,随着中国人民之忧而忧,说它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不是很恰当吗”,文中说的是“它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这是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关键词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看到它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无穷的精力在心里汹涌,傲然面对一切的挑战”,这句话源自倒数第三段,从文中来看,“它”是指古松,从上文来看,这棵古松“安然度过了这一场灾难。今天我们看到它,虽然火烧的痕迹赫然犹在,但它却仍然是枝叶繁茂,黛色逼人,巍然矗立在那里,尖顶直刺入蔚蓝的天空”,它有顽强、绵延的生命力;它“一个枝子直通到本县的首府临清,一个枝子直通到本地区的首府聊城,一个枝子直通到山东的首府济南,一个枝子直通到中国的首都北京,还剩下一个枝子,右边担着初升的太阳,左边担着初升的月亮,顶与泰山齐高,根与黄河并长”,这棵古松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品质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看到这样的古松,“会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能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和希望,产生无尽的精力来面对一切挑战。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概括‘五样松’的特点,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题干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考生需要到文中圈出描写五样松的内容,圈出作者评价概括其特点的句子。如“这棵古松之所以不寻常,还不仅仅在于它长着五种叶子,而且也在于它的年龄”“这一位老寿星已经活了二千年”“它的生命大概危在旦夕了。然而不然,它安然度过了这一场灾难。今天我们看到它,虽然火烧的痕迹赫然犹在,但它却仍然是枝叶繁茂,黛色逼人,巍然矗立在那里,尖顶直刺入蔚蓝的天空”,由这些内容可以概括出“五样松”的特点,即叶子奇特,有五种,树龄很长,生命力很强。第二个问题是刻画形象的方法。从文中来看,“天下的名松,我见过的不知道有多少了。泰山的五大夫松,黄山的迎客松、送客松、盘龙松、蒲团松、黑虎松、连理松,以及一大串著名的松树,我都亲眼看到过……但是,五样松这样的松树我却从来还没有听说过”,作者在写五样松之前,先写天下的名松,以此来衬托五样松的奇特,表达作者对它的崇敬之情;如“它总在睁大了眼睛,注视着,观察着……它究竟亲眼看到了多少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呢?它一定看到过……。它一定看到过……”,作者把五样松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灵气,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五样松如同一个长寿者,它看到了千百年来历史兴衰与变迁,看到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忧乐),是中国历史见证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儒学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它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两千多年常的儒学能流传到现代,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孔子创立儒学的时代,儒家只是百家争呜中的一家。由于孔子与弟子们的努力以及后学的弘扬,儒学的影响不断扩大,被称为“显学”。又由于社会的动荡,政治的斗争,思想的较量,儒家们的共同努力,儒学在汉代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从此以后的两千年的中国政治中,“独尊儒术”的思想局面没有过根本的改变。倡导独尊儒术的汉朝政权瓦解以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虽然有反礼教的玄学显赫一时,又有佛教、道教盛行于世,作为指导政治的儒学在政治规范与行政活动中始终占统治地位。

在朝廷的议论中,也多以儒学为理论根据,而玄学、佛教、道教都只能作为非正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隋唐时代,虽然在思想界仍然是三教鼎立,而在政治活动中,都是按儒家理论进行的,例如君臣关系,朝廷礼仪,法制建设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从来没有让道士或者和尚当皇帝,最高的职位是国师,相当于后来的所谓顾问。宋以后,儒学的统治地位更加强了。以后的时代有一些特殊情况:即以儒学为传统的汉民族在军事上打了败仗,对儒学比较生疏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按理说,似乎应该以少数民族的传统作为统治思想来教化汉民族,而实际情况却是统治者努力学习被统治者的文化即汉民族的儒学传统文化。这种现象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有过,元朝时提倡朱熹新儒学即理学,清朝时更是不遗余力地提倡儒学。应该说儒学在清代的总结与发展有些方面是空前的。

清代在统治者倡导下,编了《康熙字典》,又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和最大丛书《四库全书》。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清理与总结,从此产生了中国所特有的考据学。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改朝换代,以至有二十四史,而儒学的统治地位没有变,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圣人角色没有变。可见,儒学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是根深蒂固的,岂能像一阵风那样,受到一些人的反对便消失殆尽?

儒学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经久不衰,可谓根深叶茂 !儒学还传到国外去,先传到周边国家,再传到世界各地。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过反对孔子的思想与行为,如太平天国曾经侮辱过孔子,五四时代打倒过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中批判过孔子儒学,但是,孔子依然是世界历史上的着名思想家。杜甫有两句诗很深刻:“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以此说明儒学的社会价值,也许还比较合适。总之,儒学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扎根于社会,不是一阵风。

(选自周桂钿《中国儒学讲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学建立之后,由于后人一代代的努力和弘杨,它的影响逐渐扩大,被称为显学。最后在汉代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B. 即使汉民族在军事上打了败仗,但少数民族统治者依然学习儒学文化。这种情况在魏晋南北朝曾出现过。

C. 《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等几部书,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可以说,儒学在清代的总结与发展是空前的。

D. 儒学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扎根根深,所以绝不会像一阵风。它自形成之后。几千年来,都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思想。

2.下列对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儒学对中国社会思想的持久影响这个中心,运用大量论据,有力地论证了儒学传统思想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B. “朝廷的议论”一段,大致按朝代变化来论述。儒学思想虽然经历几个朝代的变迁,却随着时间推移而地位更加稳固了。

C. 文章以时为行文思路,从孔子创立儒学开始,历经几千年,直到现代,阐述了儒家思想对各个时代的不同影响。

D. 儒学不仅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还传到世界各国,作者引用杜甫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来说明需学的这一社会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

A. 虽然朝廷的议论多以儒学为理论根据,但不能否认,玄学、佛教、道教对当时的思想还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B. 对儒学比较生疏的少数民入主中原后,如果不努力学习汉民族的儒家传统文化,那么或许会很难维护他的统治地位。

C. 儒学在我们民族的精神中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说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孔子的圣人地位及他的学思想权威地位也没有变化。

D.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曾经有过几次反孔子的思想与行为,但依然没有撼动孔子作为世界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④通过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尽千辛万苦而酿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平凡的世界》)

⑤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培根论说文集》)

⑥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读了上面六句来自经典名著中的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老年人投资被骗的案例时有发生。所以,对老年人要进行金融、法律、投资知识的宣传普及,___。要告诉老年人,高利润、低风险的投资是不存在的,____,尤其是签订相关书面协议时,③____,必要时可委托律师对投资做出风险提示,以免上当受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常光顾这家小餐厅,因为这里的就餐环境非常雅致,老板也很热情。

B. 中秋节快到了,您日前对犬子多有照顾,特请您到我府上小酌,以示谢意。

C. 您在报告中的一得之见,于我而言都是金玉良言,令我茅塞顿开。

D. 您老是知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当我得知忝列门墙之时,心中狂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 他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指出,阅读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B. 在近期举行的中法领导人会晤中,中方愿意继续本着合作共赢为原则,密切同法方各领域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C. 近年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喜爱,用微信和微博交流这些节日相关知识,被学生们称为“文化自信”。

D. 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同时也体现了轮椅等残奥会特殊器械的形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