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有很多人不喜欢玄幻剧,以为其省却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有很多人不喜欢玄幻剧,以为其省却了大量考证历史事实的时间成本,缺少对现实话题的深度挖掘,这是不争的事实。

B. 截止14日10时30分,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己监测到被“永恒之蓝”勒索软件感染的IP地址数量近3.5万个之多。

C. 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努力下将联合推动“二十四节气”保护计划,建立“二十四节气”传习基础。

D. “—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是中国首倡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这是不争的事实”中“这”指代不明,可能是指“很多人不喜欢玄幻剧”这一情况,也可能是指“玄幻剧”存在的问题。B项,“近3.5万个之多”不合逻辑或重复赘余,可以删除“之多”或“近”。C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在文化部等多部门的努力下”是介宾短语,不能做句子的主语,故句子缺少主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昆明是冯至一生中最怀念的地方。在那里,以冯至为纽带的文化沙龙为风雨如晦的抗战年代点亮一盏明灯。

②美国哥论比亚大学拉美问题学者克里斯多夫•萨巴蒂尼表示,委内瑞拉的退出可能导致美洲国家组织面临重大分裂。曾经代表世界半壁江山的组织将分崩离析。

③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不过也有一些名家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高深的美学道理明明白白地介绍给普通读者。

④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⑤有专家称,WIFI电磁辐射值随距离变大递减,超过1米时辐射值微不足道。但无线路由器最好也要放在卧室外,不用时关闭电源。

⑥目前我国经济金融环境处于关键时期,大量社会资金进入股票、期货、基金市场,不利于金融稳定,政府应采取必要政策使游资百川归海,脱虚入实,以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几率。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写到,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的以死明志,表达自己视死如归、忠心报国、名垂靑史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

(4)苏轼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鲁酒”:《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 。“齐歌”:语出《孟子·告子下》“齐右善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但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

B. “我来竞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

C. “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秋声”指秋天风吹草木发出的声音,两句渲染出沙丘城外萧索沉寂的气氛。

D. “鲁酒”“齐歌”两句,表明由于诗人“思君”情深,只能借饮鲁酒赏齐歌才能排遣心中的愁绪。

E. 最后两句是说恨不得乘舟汶水之上,随浩荡流水与朋友一路南行。

2.诗中李白思念友人,请简要说明该诗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B. 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C. 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D. 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砑语的植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政司,明淸两代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长官为布政使,掌営全国的民政、田陚、户籍。

B. 世子,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奴隶社会还可称为太了、但在封建社会就不能再称“太子”了。

C. 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 赠、谥,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予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明清定溢属礼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成孔武有力,忠勇可嘉。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攻打镇江时,与十名勇士转战被捉,但他最终逃脱而归。

B. 顾成审时度势,受到燕王赏识。顾成讨伐燕王被俘却被释放,并被邀请辅助世子留守北平。北平被围之时,城中防御、调度都听从于顾成。

C. 顾成镇守贵州,政绩卓著。他善于用兵,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D. 顾成性情忠诚,谨慎从事。他在贵州时常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统兵,赏赐兵器也不接受。后来受命辅佐太子监国,他婉言谢绝。

4.把下面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面小题

永恒的托尔斯泰

①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妮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竞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②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现代文学展示着现代的人生?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

③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那里.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④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这语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

⑤我们有时,会觉得托尔斯泰太像一位“教主”。然而他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小说就是小说,小说不是哲学,小说是入俗而不是说教。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萨特的小说是不是太“非小说化”了?托翁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达到他的目的。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读《复活》或《安娜•卡列妮娜》,你感觉到的是手法?语言?结构?全不是。这一切那么完美地综合着,任何一面都不特别突出,一切均水乳交融,以求突出人物来传达作家所要传达的“教谕”。这才是大师,自然、大方、有力。在托翁面前,现代许多“实验性小说”是不是太喜欢花样百出,因而太有些小气?

⑥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尔斯泰还是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书:“我的余生不长了,然而生存一刻就要工作一刻,我正在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散步的时候,托翁常常会突然停下来,“一位老农,刚磨完了一把镰刀。托尔斯泰伯爵和他说了几句话,丢下手杖,一下子夺过镰刀,麻利地割着草以试一试刀刃”。“我们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背着旅行袋,拄着拐杖.脚上缠着布片,快步走过。托尔斯泰叫住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又从怀里掏出钱包,给了他们一些钱”。真不知道托尔斯泰和两个老头说了些什么,想必不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⑦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日记和关于他的回忆录,一次次地让人感动。我想,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知道托尔斯泰与某些“大师级”作家分量的不同。

1.以下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篇写到对其他作家的喜爱,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表达对托尔斯泰真正的喜爱和崇敬作埔垫。

B. 文章既评述了托尔斯泰,又点评了现代作家,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

C.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自己对托尔斯泰认识的变化过结构;结构上引起了下文对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的阐释。

D. 作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否定了海明威等现代作家是文学大师。因为他们不注重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

E. 作品认为现代派作家的作品充满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

2.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的理由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