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哲学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呢?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就曾经分析过哲学产生的原因,在《形而上学》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哲学产生的前提问题,说明了为什么我们会有哲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别的学科都是与某种实际用途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哲学产生的情况却不同,它完全超越了实际用途。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产生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惊异,另一个则是闲暇。惊异,就是当我们面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时,往往会对世间的万千气象产生一种惊奇之感。惊异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非常好的素质,动物很少会有惊异感,动物只有恐惧、警觉之类的感受,它们不会在没有受到胁的情况下,自觉地对外界事物产生一种惊异感。只有人才会在面对不解现象时产生惊异,才会在面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时提出各种问题。这种由于惊异而产生的问题意识构成了哲学思维的开端,正是由于惊异,才产生了最初的哲学思维。。
②但是亚里士多德又认为,光有惊异是不够的,人还必须有闲暇,才能使哲学产生。一个人如果没有闲暇,每天要为五斗米而忙碌,那么他肯定不可能去思考哲学问题。正因为如此,哲学在希腊是一门“爱智”之学,是一门纯粹思辨的学问,或者说是一门形上的学问,具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超越特点。人们对于哲学通常都是抱着一种敬仰的态度将其看作一门属于精神贵族的学问。
③如果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标准来看,今天,当我们要求哲学必须与谋生、求职、经商、升官等活动联系起来时,当我们以为学习哲学可以在这些实际方面有所用处时,我们已经不配谈论哲学了。亚里土多德一定会认为,我们对待皙学的这种实用主义态度恰恰表明我们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奴隶的位置上。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哲学产生的原因时,曾经明确地表示,别的学问都是为了要掌握一技之长,以用于生活中的某个实际目的,只有哲学是超越实用目的的。所以,如果你问亚里士多德,学哲学有什么用处?他一定会告诉你,哲学是一门“没有用”的学问,因为它本身就是目的,学习哲学、掌握智慧,这本身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④可见,在古希腊哲学中,至少是在主流哲学家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也就是说,学习哲学,只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从中体验到一种快乐,把握到一种智慧,从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从这种观点出发,关于学哲学有什么用的问题,当然就成为一个假问题。因为哲学、智慧这些东西本身就是目的,目的本身还会有什么用呢?但是从另一种意义土来说,哲学又是无用之大用。当个人真正进入到哲学思维的境界时,就会感受到一种彻骨的豁达和愉悦;当他面对哲学家们所谈论的智慧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这就是哲学之大用了。它让人体验到一种精神的快乐,如果有人要进一步追问:这种精神上的快乐又有什么用?那么我只能反问他:听一曲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用?它能让你填饱肚子吗?能给你带来荣华富贵吗?如果人们所理解的用处仅仅只是指物质方面或者肉体方面的用处,那么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学习哲学没有任何用处!但是,如果人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灵魂、有精神追求的生灵,那么哲学所带来的智慧本身就足以使精神怡然自得了。在这种情况下,再追问哲学有什么用,岂不是贬低它了了吗?所以,在西方,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哲学家们就已经表达了一种对待哲学的基本态度,那就是学以致知的态度——学习哲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求知,而不是为了致用。
(摘编自赵林《从哲学产生的原因看哲学的用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动物很少会有惊异感,它们会有恐惧、警觉之类的感受,但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外界事物产生一种惊异感。
B. 在面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时,只有人才会在不解、惊异之后提出各种问题。这种由于惊异而产生的问题构成了哲学思维的开端,正是由于惊异,才产生了最初的哲学思维。
C. 《形而上学》认为人闲暇才使哲学产生,这表明人们对于哲学通常都是抱着一种敬仰的态度,将其看作一门属于精神贵族的学问。
D. 哲学是一门“没有用”的学问,因此它本身就是目的,学习哲学、掌握智慧,这本身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运用对比论证,论证了惊异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非常好的素质,进而指出惊异是哲学产生的一个条件。
B. 第二段运用假设论证,论述了闲暇对于哲学产生的重要作用。
C. 第三段运用事实论据,结合现实生活,论述了我们对待哲学不应持实用主义的态度。
D. 第四段进行总结,明确了学习哲学的目的,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如果你追求哲学能让你填饱肚子、能给你带来荣华富贵这些物质方面或者肉体方面的用处,可以说学习哲学没有任何用处。
B. 当一个人进入到哲学思维的境界时,就会感受到一种彻骨的豁达和愉悦,这就是哲学被认为无用之大用的理由。
C. 有些人面对哲学家们所谈论的智慧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这种感觉跟有些人听一曲贝多芬的音乐会体验到一种精神的快乐是相似的。
D. 对于哲学不要再追问它的用处了,西方哲学家早就认为哲学是学以致知,学习哲学只是为了求知,而不是为了致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个巡防队员在商场门口巡逻,看到两名穿着时尚的年轻女子,其中一名女子手机露出裤后兜三分之一,于是喊住两名女子说,商场人多注意防范。但两名女子听到劝告,反而向巡防队员翻了白眼往前走说:“真是多管闲事,我想装哪就装哪,还真当自己是警察了。”巡防队员听后无语。不久,这两名女子急匆匆找到巡防队员,其中一名女子哭着说:“手机丢了,求求你们帮忙找找,这是我攒了两月工资刚买的苹果手机,真后悔没听你们的话,应该把手机放包里。”巡防队员一边安慰女子,一边把手机借给她拨打报警电话。此事经记者报道后,引起网友争议。有人责骂女子不识好歹,有人安慰巡防队员,有人认为需要时刻提高防范意识,有人说提高文明素养刻不容缓……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现在很多人对土地不够珍惜,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种植西瓜,因为只有种植西瓜才能深刻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增强我们节约用地的意识,而有了忧患意识,必将提高我们的道德素养,将来也就一定能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①不是只有种植西瓜才能深刻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①__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__,“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令郎小学毕业了吧?
B. (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 某学校请一位全国著名的小小说作家来作报告,报告完了之后,主持人对这位作家说:“您的报告还不错,对我们有些帮助,特此致谢。”
D. —位到养老院采访的记者动情地对老人们说:“看到耄耋之年的您们,仍如此精神矍铄,我就放心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总是在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历史责任感,推动我们的祖国不断迈入进步,迎来我们民族光明的前程。
B. 这里是内蒙古唯—的疫源标准站,监测站每年都超额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的疫源监测预警采样工作,并于2011年被列为全国5个重点监测站之一。
C.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情况,我们如果还是习惯于凭感觉办事,就有可能事倍功半,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由于不对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D. 作为阿富汗最大邻国,中国通过贸易投资,积极参与阿和平重建,真心实意支持阿政府施政,为达成阿国内和解的实现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