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种墙/有的撑起一片屋檐/有的让人景...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很多种墙/有的撑起一片屋檐/有的让人景仰/有的意味神圣/有的叫人观光/有的是历史疤痕/有的是一柄刀剑/有的根本就不存在/却砌在人们心上

请结合诗意,以“墙”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门与墙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我想,我是个现实主义者。 有人曾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诗中虽没有提到门与墙,但万重山水的阻隔和柳暗花明的出现却也道出墙与门的结合。西方哲人也曾说:当上帝在你面前把大门关上的时候,他必定会在一个地方把另一扇大门敞开,这倒也应了古人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说法。现实的残酷犹如悲观人眼里的墙,而冲破这些困难的力量则是通过乐观人眼里的门。在这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唯有现实主义的人更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冷静的思考。 如果说时代的隔阂会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代沟是一道无形的墙,那么理解和沟通是埋藏墙中的一道门;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欺骗与冷漠是一道无形的墙,那么真诚的奉献则是通过墙的那扇门;如果说富贵与贫贱之间有道不可逾越的墙,那么爱心的交流则是打破隔膜的一扇门。这世上处处都有墙,这世上处处都有门,站在墙面前,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找找看,有没有一扇门可以使我们穿过墙。墙里与墙外必然风景不同。与其只看到“一只红杏出墙来”,不如轻叩柴门,走进去看一看春色满园的景色。 或许这世上先有墙,再有门。墙是德国纳粹残忍屠杀犹太人的罪行,让世界发指的罪行,让所有犹太后代们不可原谅的罪行。但是二三十年后,德国总理勃兰特的下跪开启了一道门,他让充满仇恨的日耳曼人心中的坚冰慢慢溶化,他为德国纳粹犯下恶行求得饶恕。勃兰特就像一道门,他勇敢打开了德国与犹太族人早已冰封在那年屠杀的历史,他勇敢地正视并承认了这段历史,他想用那些可耻历史鞭策后代,提醒后代不可重蹈覆辙。墙是美国攻打朝鲜意在中国的阴谋,抗美援朝导致中美关系冻结。二十几年以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为打破僵局而开启一道门,墙不再是一个阻隔,中美关系恢复正常。 门与墙的存在,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过程,再遇到墙后,门也会到来。倒是看你有没有细心注意到,门有时就在眼前,门有时是需要打造的,墙中有门,看你有没有勇气打开它。 我是个现实主义者,相信有墙就会有门在。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标题只有一个名词:“墙”,可以先审读材料提示:“世界上有很多种墙/有的撑起一片屋檐/有的让人景仰/有的意味神圣/有的叫人观光/有的是历史疤痕/有的是一柄刀剑/有的根本就不存在/却砌在人们心上”,根据材料,有三种写法:只写有形的墙;只写无形的墙;既写有形的墙,也写无形的墙比较而言,后两种写法比较容易,联想、发挥的余地比较大如果选择第一种写法,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有关联的墙,深入挖掘,展开议论,写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或者写与“墙”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可以写现实中有意义的墙,比如德国的柏林墙,是历史疤痕。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万里长城就是一段很长的城墙,叫人观光,又让人景仰,意味神圣,作用是屏障、保护、抵御外地;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可以写人与人之间的心墙,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原该吻合的心灵,有人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了这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化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会不发生误解、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如果写无形的墙,一定要明确写出“墙”在文中比喻什么,不能飘忽不定含糊不清。可以立意为:放开怀抱,拆除心灵之墙,主动与外界沟通,使自己放松心情,远离孤独和寂寞,远离猜忌和恐惧,重新构建人情世界,乐观面对生活(父母与子女之间、同学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夫妻之间、萍水相逢者之间……)。拆除观念之墙,坦诚相待,加强沟通,加强理解,以便增进友谊,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不仅在人与人之间,还可以是国与国之间、民族之间、宗教派别之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B. 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C. I979年6月,中方正式向日方提出共同开发钓龟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开表明了中 方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解决同周边邻国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立场。

D. 不仅旅游泉区的广告宣传起着为景区扩大知名度的作用,更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那些没有底线的炒作不仅起不到宣传作用,反而会污染了大众的视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②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③足坛反赌扫黑接近尾声,对于涉嫌行贿的俱乐部是否会受到处罚,足协一位官员的表态似是而非:“―切要等审判结束后才有结果。”

④由湖北艺术家主创的民族舞蹈《追爱》以优美动听的歌声和杂技化的舞蹈动作,完整地演绎了少数民族的婚俗,既风情万种,又妙趣横生、惊险不断,迷醉了不少观众。

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査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⑥布冯停球时把球“停” 出了底线,正是这不可理喻的低级失误葬送了尤文图误斯队的胜利。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作者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然后使用了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作者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多角度对比,其中表达在武器装备上方面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各题。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过“嘉兴路吏”,创作此曲时,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归。 ②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③新丰孤馆:《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未发迹时,贿居新丰,备受店主冷落。④二老:指年老的双亲。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歌开篇“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两句承接诗题,从正面来写雨,用梧叶和巴蕉在雨中的声响来写出秋雨的淅淅沥沥,渲染了一种悲凉、寂寥的氛围。

B. “落灯花棋未收”写诗人梦中梦到景象。梦中看到身在家乡时桌上一盏残灯,灯前凌乱的棋局,因内心愁苦而未下完。

C. “叹新丰孤馆人留”,作者联想到唐初大臣马周的遭遇。马周年轻时,生活浪倒,外出时曾宿新丰旅舍店主人见他贫穷,供应其他客商饭食,独不招待他,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这里暗示了诗人百无聊赖、较冷落,抒发了对穷愁潦倒生活的不满以及长期奔波在旅途颠沛流离、孤独凄凉之苦。

D. 最后三句“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诗人用了传统诗词中从对方落笔的手法(虚写),不写自己如何思念双亲,而写二老为游子担心,使文意更加婉曲,“都到心头”,四字戛然而止,含无限愤慨,令人回味无穷。

E. 本小令为羁旅思乡题材,抒发了作者在外思念家乡和对自己聊到寂寞的际遇倍感无奈的情怀。

2.此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党进,朔州马邑人。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周广顺初补散指挥使累迁铁骑都虞候宋初,转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迁马步军副都军头、领虔州团练使,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睦州防御使。乾德初,改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利州观察使。后四年,权步军。杜审琼卒,命进代领其务。

开宝元年,将征太原,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师临晋阳,置砦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逐业;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六年,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九年,又命将河东行营兵征太原,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尝受诏巡京师,闻里间有畜养禽兽者,见必取而纵之,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太宗尝令亲吏臂鹰雏于市,进亟欲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以为笑,其变诈又如此。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B. 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C. 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D. 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团练使,全名团练守捉使,是负责一方或一州军事的官职,地位要低于节度使。

B. 行营,可指皇帝出巡临时建立的驻跸处所,也吋指出征时的军营.文中指后者。

C. 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其作用是记录上奏君王的话或君王的旨意。

D. 士大夫,在我国I古代专指那些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在任或者已经卸任的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党进临危不乱,作战勇敢。在遭到骁将杨业突袭时,党进率人奋身抵抗并获得了胜利。

B. 党进个性鲜明,质朴直率。回答皇帝问题时,他不拘礼节,直接举起梃让皇帝自己看。

C. 党进善于机变,见风使舵。当得知是晋王的幼鹰时,他立马转变话风,叮嘱官吏要照顾好。

D. 党进很讲情义,知恩必报。在重威失败后,党进用自己的月俸接济着重威的贫苦子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

(1)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

(2)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