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无纸化办公,即不用纸张办公,是指利用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无纸化办公,即不用纸张办公,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办公,其主要传媒工具是计算机、ipad、手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可以实现不用纸张和笔进行各种业务以及事务处理。

    在无纸化办公环境中,计算机、应用软件、通信网络是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无纸化办公将人从繁琐、无序、低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核心事务,整体提高了单位办事效率和对信息的可控性,降低办公成本,提高执行力,使管理趋于完善;是为社会减少纸张的浪费,提倡环保办公的理念,也是预示现代科技时代的来临。

    (“百度百科”词条“无纸化办公”)

材料二:

有数据显示,美国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年打印或复印的纸张数量高达一万亿张。如果再加上诸如收费票据、发票、银行账单等这些专用纸张的话,这一数字甚至可以达到1.6万亿张。

那么1.6万亿张纸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我们将这些纸张从下至上堆叠在一起的话,它们的高度甚至是珠穆朗玛峰的1.8万倍,几乎可以覆盖从地球到月球一半的路程。

事实上,早在40年前我们就最早就提出了“无纸化办公”的概念。在1975年的一期《商业周刊》中,一名来自理特管理顾问公司的分析师就预计纸张在办公室的使用量将在1980年开始逐渐减少,并在1990年代开始彻底消失。

但职场中“无纸化办公”的分水岭直到2007年才真正出现,因为此后一年中家庭和职场中打印纸张的数量首次出现了明显下滑。另有数据显示,最近五年来职场中对于纸张的使用量已经出现了每年下降1-2%的稳定趋势。就拿2016年来说,今年全年职场打印和复印纸张的预计数量相较2007年的顶峰期将迎来10%的下滑。

应该说,这一趋势的出现同诸如电子签名技术以及平板电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小型、中型企业在实现“无纸化办公”理念方面显得尤为落后,因为他们始终无法高效的将自己的工作完全数字化。

需要指出的是,纸张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理想的办公用品之一,因为这是目前唯一一种几乎没有重量、成本极为低廉、无需互联网接入,且非常适合阅读的输入和显示媒介。

有人曾组建了专门团队用于研究人们乐于打印纸质材料的原因所在。他们的研究发现“因为有太多传统规则和既定工作理念的存在,老牌企业在实现办公理念转变的时候会显得十分困难”。

而当问及这些企业员工“为什么要打印出那40%不一定需要打印的文件”这个问题时,他们给出的答案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他们喜欢纸张”。

(摘自《“无纸化办公”这次可能真的要来了》,《腾讯科技》2016年09月19日期)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公司由传统纸质化办公转向无纸质化办公,协同办公系统的方便和快捷也在日常办公中得以体现。

相比传统办公方式,无纸办公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上和流程上的优势,现在的协同办公系统只要你登陆手机app,照样可以审批文件和财务,完全不存在时间上地域上的耽搁,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无纸质化办公方式进入市场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无纸质化的办公方式的优势。节约纸质上的交流传递,减少了印刷、笔墨、订书钉等办公用品费用的支出,大大节约了资源。

对于传统办公模式,日常办公中的工作总结、报告、通知通告等只能通过纸质来传递公告,而且需要一级一级传递。

从纸质化办公到现在的无纸质化办公,协同办公系统的推出保证了信息共享的实时性和信息息共享的迅速性。企业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在平台上共享资料信息,员工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通知、资料等。后期文件的存档入档、查找等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自网络百科“知乎专栏”2017年8月期)

材料四:

根据阿联酋的官方报告,目前在整个阿联酋辖区内的41个独立的联邦实体和部委中,96.3%的办事流程都使用智能化的应用端。人们只需要按一下按键,就可以随时进入阿联酋政府的所有公共服务,实现了政府面向全体公民的即时服务,也提升了每个政府工作人员工作的透明度。如今,阿联酋面临的挑战是酋长能否与国内所有联邦实体和部委的智能化服务实现无缝连通,同时,提高所有智能应用的质量,升级应用实现保持系统与技术更新同步。

不光阿联酋,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开启了“无纸化”办公,比如我国在两会期间,就全面开启了这一模式,除了留下存档的印刷,简报全部用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代表。人大代表人手配置一部安全智能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建议、查找会议文件、阅读会议简报等,更低碳、更高效。

    (搜狐财经,2017年8月6日)

1.下列材料中“无纸化”办公的好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纸办公最大的优势就是将人从繁琐、无序、低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B. 无纸办公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通信网络等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办公,预示现代科技时代的来临。

C. 无纸办公实时传递,保证了信息共享的实时性、迅速性和无障碍,整体提高了对信息的可控性。

D. 无纸办公不用纸张和笔,减少了印刷、笔墨、订书钉等费用的支出,绿色环保,大大节约了资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纸质化办公浪费惊人:仅美国每年所用的纸张就可达1.6万亿张,堆叠的高度接近珠穆朗玛峰的1.8万倍,长达从地球到月球一半的路程。

B. 无纸办公虽然减少纸张的浪费,但因为其主要传媒工具是计算机、ipad、手机等,今后必然会因电子产品的使用而产生新的浪费。

C. “无纸化办公”的概念40年前就提出了,而衡量职场中是否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则是看打印纸张的数量是否出现了明显下滑。

D. 目前在整个阿联酋基本实现了政府部门的“无纸化办公”,但他们的酋长与国内所有联邦实体和部委的智能化服务却无法无缝连通。

E. 我国在两会期间,也全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模式,人大代表人手配置一部安全智能终端,简报全部用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代表。

3.简要概括在一些企业中难于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原因。

 

1.B 2.AC 3.①客观上,有纸张这种目前唯一理想,且非常适合阅读的输入和显示媒介; ②主观上,小型、中型企业的员工有太多传统规则和既定工作理念的存在。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材料中“无纸化”办公的好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只是讲“无纸化办公”所需的条件及意义,并不是对其好处的理解和分析。 2.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两项”。B项“今后必然会……产生新的浪费”太武断。D项“却无法无缝连通”错误,原文只说“存在挑战”,是有困难但不一定无法实现。E项“简报全部用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代表”,错误,“留下存档的”还要印刷。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对题干的把握和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行作答,根据本文文意的理解可以作答为:客观上,有纸张这种目前唯一理想,且非常适合阅读的输入和显示媒介;主观上,小型、中型企业的员工有太多传统规则和既定工作理念的存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明光书店可以看成众多民营书店的缩影,小说开头就写明光书店生意萧条,处境艰难,折射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实体书店和卖书人的困境,发人深思。

B. 小说主要通过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在困境中坚守梦想的女主人公形象,尤其是通过大量的心理独白展示了卢娜丰富的内心世界。

C. “‘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小说结尾含蓄蕴藉,“通体透亮”不仅写出了卢娜明朗的心灵世界,也暗示着书店的美好前景。

D. 小说三次写到卢娜流泪的细节,第一次是因为接到文化局的电话后为书店有了转机喜极而泣,第二次和第三次则是感动于自己的坚守和执着。

2.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3.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持的动力源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世纪之初,虽然学者们并不是从节日风俗的角度考察戏曲,但在他们关于戏曲起源的探讨中所得的具体结论已暗寓戏曲演出与宗教节日密不可分的命题。王国维采用当时西方流行的“戏剧起源于巫舞”的观念,他又考证了上古巫舞与戏剧的关系,指出在古代祭祀仪式的舞蹈中,“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先贤的论述表明节日与戏剧的起源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国外研究者认为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是世界上共通的规律,中国也不例外。上世纪80年月,国内学界在研究路径与方法选择上,与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大多限于正史、诗文书信、序跋、笔记等文人撰写的文献不同,研究视点从“都市戏剧”转向“农村戏剧”,更多留意地方志、会馆录、家谱、公私文书类较为零散的文献以及非文字的仪式表演、习俗,在研究方法上则引入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方法。用大量的材料来证明戏剧源于宗教仪式。指出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演戏最主要的功用还是在节庆中表现对神的敬意。他们却没有对宗教向艺术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他们的学说的影响下,国内学界开始重新评价戏曲中过去为人们所忽视的地方小戏。民间戏剧研究者王兆乾就将戏剧分为观赏性戏剧与仪式性戏剧,认为两者在戏剧观念、演出环境与演出习俗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仪式性戏剧原本是戏剧本源和主流,而观赏性戏剧只是支流,但传统戏剧史却将观赏性戏剧作为戏剧的主流,仪式性戏剧反成为遗漏的篇章。

伴随着观念的变化,国内戏曲学界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到九十年代初,全国迅速掀起一股与节日关联度极高的“傩戏热”,学者将目光投到城市之外的尚未完全开发的山村,贵州、安徽、云南、江西等地都活跃着戏曲学者的身影。

戏曲研究方法和思维视角方面也显示出丰富性与多样性。表现在:一是田野考察被引入戏曲研究,在王国维开创的二重证据之外又多了一重鲜活的田野资料。二是考古学与文物学知识显示出独到的作用,因为戏曲本为小道,正史多不见载,笔记史料亦有限,地下文物的出土对于还原历史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三是民俗学的思维方式介入戏曲研究。

    (摘自陈建华《节日风俗与戏曲文化研究述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上世纪初的学者们,已经得出了戏剧起源于宗教节日的具体结论。

B. 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研究的视点是“都市戏剧”,依据的主要是文人撰写的文献。

C. 现代的中国戏剧研究者虽然证明了演戏就是敬神,但却未能发现宗教与艺术的联系。

D. 在古代戏曲是“小道”,正史、笔记史料不足为凭,只有出土的地下文物才最可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了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的观念对中国近现代戏曲文化研究的影响。

B. 文章主要阐述了戏曲研究变化的三个面:路径与方法、研究领域、思维视角。

C. 文章以“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观点;“述”戏曲研究变化的客观实际,是论据。

D. 文章主要立足于与西方戏剧研究的不同来论述中国当代戏曲文化研究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王国维等先贤对于戏剧起源的研究,后来的戏曲研究方法就不可有改变。

B. 如果只注重从正史等文人撰写的文献方面研究,就很难准确揭示戏曲发展的规律。

C. “傩戏热”的出现是因为它虽属地方小戏,但却是与节日关联极高的仪式性戏剧。

D.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戏曲研究中未曾使用过民俗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鄙视链。旅游存在鄙视链,欧美游鄙视东南亚游,东南亚游鄙视港澳台游,港澳台游鄙视省内游……学科间也存在鄙视链,商科的鄙视法科的,法科的鄙视工科的……学历、地域、收入、兴趣班等等都可能存在鄙视链。“鄙视链”一词是当今网络社会中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鄙视像条食物链,像是个绕不开的怪圈。其实在这个怪圈中,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有人说:最该被鄙视的就是各种鄙视链。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面是“语文核心素养”结构示意图,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之转换为一段120字左右的文字。

语文核心素养结构图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上下文连贯通畅。

国菜,何谓国菜?以中华美食之博大精深,谁敢自称国菜?

江南人说,淮扬菜历来为国宴主力,称国菜有理有据;广东人说,粤菜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海外,可为中国代言;四川人说川菜辨识度最高;山东人说鲁菜是宫廷菜系……然而“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大是大非者如豆腐脑之咸甜尚且吵得不可开交,想在地方风味里选出一道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的菜色,难比登天。倒不如选一味,更少争议。

譬如我说的这道“红炒黄”——这是经过文案包装的名字,既然要竞争“国菜”,总要有个雅号才好,比如叫做“②”也未尝不可,不过我姑且还是说回它最广为人知的本名吧: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炒鸡蛋是国菜?别忙,这不是我自封的,乃是网上“吃货”们推举的。因为               ③,每届奥运会中国健儿入场,身披国旗配色的运动服,总要被吃货们亲昵笑称为“西红柿炒鸡蛋”,一来二去,便有了“国菜”的名号。这就不只是口味上的优中选优,更有了一些爱国情结的味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7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8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