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铿锵婉转的川戏,别具一格的巷子,香气扑鼻的老...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铿锵婉转的川戏,别具一格的巷子,香气扑鼻的老茶馆盖碗茶……老成都的这些符号,在繁华的都市文明进程中已渐行渐远,甚至成了一种伤感的记忆。

B. 二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

C. 法国巴黎的一个社交网站上有一名男子的照片,照片上面写着“当世界看到这张脸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被推测是法国巴黎枪击爆炸案嫌疑人。

D. 12月2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陆地勘察卫星二号,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中途易辙,“在”应放在“二孩”之前。C项,成分残缺,应在“被推测”前加“该男子”。D项,结构混乱,把“发射了”改为“发射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光下,山墙那边传来一阵笛声,只听它时而低回婉转,时而穿云裂石,众人都听得痴了,就连墙上映着的竹影也仿佛听懂似的轻轻摇曳着。

②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让其他国家来替它承担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现在看来,这种做法无异于李代桃僵

③王教授应邀为这本书作跋,他巧妙构思,精心提炼,对全书做了准确概括,这篇跋成为本书开宗明义之作。

④“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亮相纽约,使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感受太极文化的汪洋浩博

⑤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等人投靠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这些人沐猴而冠,卖身求荣,是会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⑥就在他落拓不羁、走投无路之际,他无意中发现了随身携带的一支笛子,于是第二天在车站口就出现了一位笛子演奏者。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__”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人们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之景的名句是: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梦①

陆游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露箬霜筠②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①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②露箬(ruò)、霜筠(yún)都指竹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

B. 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

C. “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D. 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事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

E. 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游,得其指授。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也。”登乡荐,入国学,与柟及林虑马乡,榆次寇天叙,安阳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日切劘于学,名震都下。高丽使者慕之,录其文以去。连遭艰,不预试。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正德九年举进士。一清为吏部尚书,即擢理稽勋主事。调文选,请告归。起考功主事,偕郎中张衍瑞等谏南巡。诏跪阙门,予杖夺俸。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五年大计外吏,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幻以私憾欲去广东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萧鸣凤、陕西副使唐龙。理力争曰:“三人督学政,名著天下,必欲去三人,请先去理。”乃止。明年大计京官,黜张璁、桂萼党吏部郎中彭泽,璁、萼竟取旨留之。理擢南京通政参议,请急去。居三年,起光禄卿,未几告归。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三十四年,陕西地震,理与妻皆死。理学行纯笃,居丧取古礼及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折衷用之,与吕柟并为关中学者所宗。穆宗立,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追谥忠宪。

(节选自《明史·马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B.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C.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D. 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遭艰指遭遇父母之丧,也称为“丁忧”,官员遭艰,须辞官回原籍为父母守丧。

B. 吏部是中国古代的官署之一,主管文武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 大计,指每三年一次对官吏政绩的考察,考察结果是朝廷赏罚官吏的重要依据。

D. 关中,地名,因其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理师从名士,文章名声很大。他曾师从同乡尚书王恕及学政杨一清,他的文章得到杨一清的赞誉,也受到高丽使者的追捧。

B. 马理因言获罪,而且一犯再犯。他连同张衍瑞等人劝阻皇帝南巡,被施以杖刑,夺去俸禄;后又因与余宽等人争辩再次被处罚。

C. 马理据理力争,敢为官员请命。马理赞誉魏校等三人名声卓著,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官位为这三人请命,最终保全了这三人。

D. 马理学问纯熟,为人行为笃实。他与吕柟同为关中学者宗师;服丧期间将古礼与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的规定折衷使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

(2)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资金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目前无法解决。

B. 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要改善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需要自身的坚持和创新,也需要社会的支持。

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形式严峻,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大众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趣味。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B.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广大群众和非遗传承人的重视。

C.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D.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E.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材料三还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更具鲜明时代特色。

3.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