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风吹走的快乐 刘国芳 他看见一个快乐的女孩,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风吹走的快乐

刘国芳

他看见一个快乐的女孩,女孩看见一个人,笑着,又看见一个人,也笑着,再看见一个人,仍笑着。一句话,女孩看见所有的人,都面带笑容。那地方是公园,公园隔壁是一所大学。他估计,女孩是大学里的新生。

公园和大学有一条路通着,这样,就有很多大学生喜欢到公园来。他几乎每天都到公园里锻炼,这样,他就有机会再见着女孩了,而且不是偶然见着,是经常见着。女孩见了他,还那样笑着。多见了几次,他和女孩就有些熟悉了。一次笑过后,他问起女孩来,他说:“小姑娘来自哪里?”

女孩说:“江西。”

他说:“江西哪里?”

女孩说:“资溪乌石。”

他知道乌石这个地方,知道那是大山里。

他听了,当即愣在那里。女孩来自贫困的山区,家里的经济状况肯定不会太好,这从女孩的衣着上看得出来。他这样想着,问起来,他问女孩家庭条件好不好?女孩说不好。他听了,为女孩担忧起来,他不知道女孩这几年靠什么去完成学业。但女孩好像没考虑过这些,他每次看见女孩,女孩都面带笑容,把快乐写在脸上。他有一次看着女孩,认真地想起来,他想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女孩,她真的会快乐吗?有一次这样想着时,他问起女孩来。他说:“看见你天天笑着,你真的快乐吗?”

女孩说:“真的快乐。”

女孩没有骗他,女孩真的快乐。从很小起,女孩就快乐。女孩在山里砍柴,放牛,采山上的野果,除了读书,女孩每天都做着这些事。女孩做这些事时,总是快快乐乐的。到后来考取大学,女孩就更快乐了。但他却断定女孩不快乐,他认为女孩家里条件差,又来自贫穷的山区,跟城里女孩比,有很大的差距,跟城里条件好的女孩比,差距就更大。基于这样的分析,他认为女孩不快乐。得出这个结论后,他忽然同情起女孩来。再见着女孩,虽然女孩还笑着,但他却会在心里发出感叹来,他在心里跟自己说:“多好的女孩啊,怎么会生在山里的穷人家呢?”

他是一个在事业上很成功的男人。他开了很多家公司,财产上千万。从开始同情上女孩后,他就觉得应该帮帮女孩。这后来的一天,他跟女孩说:“如果我跟你说,我想帮助你,你不会拒绝吧?”

女孩听是听明白了,但女孩不知如何作答,只愣在那里。

他继续说:“多好的一个女孩呀,怎么就生在山里的穷人家呢,我估计你家里以后都没有经济能力让你完成学业,所以我想帮你。”

女孩还是不知怎样作答,但女孩心里已经很感动了。

毫无疑问,女孩遇到贵人了。不错,他随后就给了女孩好几千块钱。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还给了女孩不少钱。不仅如此,他还多次带女孩去高档宾馆吃饭,给女孩买名牌衣服和时尚手机。他还带女孩去过他住的地方,那是一幢非常漂亮的别墅。女孩见了,当即惊叹起来,女孩说:“哇噻,这样漂亮呀!”

这年寒假,女孩回家了。到家后女孩忽地觉得不对劲了,女孩觉得村里破破烂烂,家里也一样,房子乌黑,到处倒篱烂壁。再想想城里人家的别墅,女孩心就寒了,觉得自己的家太穷了。再看看父母,穿着满身补丁的衣服,一身泥巴,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女孩皱起了眉头。

皱起的眉头是心里的结,女孩心里有了结,她不可能像从前一样快乐了。

女孩后来经常皱着眉头,女孩现在心里有怨恨了,女孩怨恨自己出生在那样贫困的山区,出生在那样穷的人家。他也看见女孩经常皱眉,但他不明白女孩为什么皱眉。他仍一如既往地资助女孩,给女孩钱,给女孩买好东西。他认为女孩有了钱,就不会皱眉,就会快乐。

但这已经不可能了。

女孩第二年寒假回家时仍不快乐。女孩走在村里,看见满地的烂泥,满地的鸡屎狗粪,女孩便皱起了眉头。女孩很想让自己快乐,让自己像从前一样快乐,女孩想象以前自己在山脚下放牛,在山上砍柴、采野果,女孩觉得那时候才是真的快乐。女孩为了找回这样的快乐,有一天也上山了。但在山上才走几步,就被山上的蔷薇把她身上价格不菲的衣服裤子挂烂了。

女孩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女孩这天做了个梦,梦见她快乐地放着牛,快乐地在山上砍柴,快乐地采摘着山上的野果。但一阵寒风吹来,把女孩冷醒了。

女孩醒了后明白,快乐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多处写女孩笑着,写出了女孩的快乐,也与后文女孩经常皱着眉头形成对比,这一对比引发读者思考。

B. 文中的“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也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固执地认为金钱能带给女孩快乐。作者对“他”是持批判、嘲讽态度的。

C. “女孩在山里砍柴,放牛,采山上的野果……”属于插叙,对女孩的快乐补充解释,使内容更充实。

D. 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简单的故事,却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价值的终极关怀。

2.小说以“快乐”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3.小说标题“被风吹走的快乐”有什么含义?结尾“女孩醒了后明白,快乐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了”,请结合全文内容及你的人生体验,给这个女孩提些建议。

 

1.B 2.(1)“快乐”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使小说情节更集中,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2)使女孩这一人物的形象更突出,写出了她由一个贫穷却快乐的人变成了一个嫌弃贫穷而不快乐的人。(3)女孩的快乐与后来的不快乐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揭示小说主题:快乐是心灵的纯真。 3.(1)含义:“风”表面义指冷醒女孩的寒风,吹走了她梦中的快乐,象征义指拜金主义之风或享乐主义之风(物欲之风)让女孩失去了简单的快乐。 (2)女孩应该坚守本真,不过度追求金钱,保持简单的快乐。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作者对他是持批判、嘲讽态度的”错误。 2.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以‘快乐’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小说的情节构思。作答时可以从情节线索、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等角度考虑,文章的标题是“被风吹走的快乐”,小说以女孩的“快乐”为线索贯穿全文,由快乐到不快乐,推动情节的发展,也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文章通过写女孩由一个贫穷却快乐的人变成了一个嫌弃贫穷而不快乐的人,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另外,女孩先前的快乐与后来的不快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快乐是心灵的纯真,而非金钱的追求。 3.试题分析:题干问“小说标题‘被风吹走的快乐’有什么含义”,并要求结合全文内容及自己的人生体验,给这个女孩提些建议。这是考查小说标题的含义以及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解答小说标题的含义,一般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浅层含义,二是深层含义。浅层含义往往是具体可感的事物,而深层含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小说标题“被风吹走的快乐”中“风”表层含义是“一阵寒风吹来,把女孩冷醒了”,深层含义则要挖掘它的象征意义,它象征拜金主义之风或享乐主义之风。小说结尾“女孩醒了后明白,快乐对她来说,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梦了”,这表明女孩已经知道快乐的根源了,同时也明白自己不快乐的原因了,但她自己已经深陷其中,那种简单而纯真的快乐已经远离她了。对此,我们可以结合全文内容及自己的人生体验,从正面给这个女孩提一些建议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工匠之美世界中,“工匠”既要“创物”(包括发明、创造、设计等)以弥补自然的缺失,还要“制器”(制造、生产)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及其相关需求,更要“饰物”以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或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等,是三位一体。由此而言,依据现代社会分工,“工匠”既是哲学家、科学发明家,也是工程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还是艺术家和美化师等,是多重身份或职能的统一。。

手艺工匠在自然经济时代创造了男耕女织的手艺美学图景和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机械工匠在工业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机械化大生产的机械美学图景与全新的人造生活方式。数字工匠在虚拟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高情感化智能的数字美学图景和后人类新生态生活方式。大国工匠,则是工匠各个历史形态审美典型化,突出了“工匠”对于国家强盛和人类社会福祉的决定性价值和意蕴。

制器尚象,工匠之美的原则。作为中华美学基本范畴,“象”在工匠之美中更有其特殊意义。一般而言,工匠造物的结果是一定形体的器物,但真正意义上的“器”,不在于“形”(实存性、物质性),而在于“象”(精神性、情感性),而“象”内涵着“意蕴”“智慧”等,是工匠的技术原则(巧)和艺术原则或审美原则(饰)的高度统一(《说文》“工,巧饰也”),同时也是中华易学美学传统具体化。

五材并用,工匠之美的智慧。“五材”既指世界构成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也指人类的五种德性(勇、智、仁、信、忠),还指工匠活动的五种具体材料(金、木、皮、玉、土)。“五材”是一种虚指,是指自然之美向人类开放的程度,以及人类智慧回应大自然的强度。“五材并用”是工匠之美的智慧。

技进于道,工匠之美的创新。“技进于道”在于工匠的传承与创新,在于庖丁(工匠)技艺高超之“神遇”状态。“道”不远人,存乎“匠心”。工匠之美的创新使得“工匠之美”超越“工匠”而进入更为广阔的视域,从而赋予了工匠更为神圣的美学或宗教价值(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器以载道,工匠之美的哲学。如果说技进于道,还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神秘性质的美学样态,那么器以载道,则更是一种具体的美的哲学范式了。百姓日用之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日常性”“普适性”,具有一种强大的行为规范作用。很自然,器物承载着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观念、思想和方式。无论是古建筑的上栋下宇,还是传统服饰的天天圆地方,无不显示着“器以载道”的工匠之美的哲学价值。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07月25日第07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工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但对国家强盛和人民福祉均有贡献。

B. “五材”指五种物质和工匠活动的五种具体材料,又指人类的五种德性,更倾向于物质层面。

C. 现代社会里,“工匠”本来就是哲学家、科学发明家、工程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艺术家等。

D. 为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工匠”就要“创物”“制器”和“饰物”,达到三位一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工匠有美为立论前提,依次论述工匠角色美、作用美、美的原则和美的智慧等。

B. 本文论述了工匠的角色和工匠的历史作用之后,转而论述工匠之美,层次分明。

C. 作者用“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句话补充证明工匠之美的创新有其意义和价值。

D. 本文在论证上主要采用理证法,但例证法也运用得游刃有余,不枝不蔓,事实无堆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器的精神性和情感性,可能比实存性和物质性更重要。

B. 技进于道,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又神秘的美学样态,与器以载道截然不同。

C. “五材”既指物质层面,又指精神层面,是“虚指”“五材并用”是工匠之美的智慧。

D. 工匠之美的创新可能让“工匠之美”超越“工匠”,赋予工匠更为神圣的美学或宗教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年初一,一早打开朋友圈、微博、QQ空间,除了恭贺新春的,刷屏的还有一张古装女孩在佛前许愿的图片,以此为母亲祈福。各种表达母爱的箴言和典故,对母亲的倾心感激,热闹非凡,一时无两。面对网友们向母亲们疯狂的“示爱”方式,一半以上的母亲表示并不知情。因此有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你妈知道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么?”。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平时不习惯和父母交流情感,或者不好意思表达感激,用这样的方式说出心里话,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还有网友认为,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聊聊天,给妈妈买点实在的礼物,才是新年表达祝福的更好方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精准扶贫,首先是物质上的扶贫,因为物质上脱贫了,就能使贫困群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拥抱生活的热情,而有了生活的热情,他们必将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子”。

①不是物质上脱贫了就能使贫困群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 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 “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市委常委会议上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实施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的根本要求。

B. 《舌尖3》让章丘铁锅一夜火了,它的传承人之一刘紫木说到未来就一个目标:把手艺传承下去,打好每一口锅为宗旨。

C. 微信、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动红包大战是一大好消息,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少一份浮躁与功利,多一份平淡与从容。

D. 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