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并结合必修三所学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间先生墓表 方苞 先生姓钱氏...

阅读下文,并结合必修三所学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间先生墓表

方苞

先生姓钱氏,讳澄之,字饮光,苞大父行也。苞未冠,先君子携持应试于皖,反,过枞阳,宿家仆草舍中。晨光始通,先生扶杖叩门而入。先君子惊。问曰:“闻君二子皆吾辈人,欲一观所祈向,恐交臂失之耳。”先君子呼余出拜,先生答拜,先君子跪而相支柱,为不宁者久之。自是,先生游吴越,必维舟江干,招余兄弟晤语连夕乃去。

先生生明季世。弱冠时,有御史某,逆阉余党也,巡至皖,盛威仪,谒孔子庙,观者如堵。诸生方出迎,先生忽前,扳车而揽其帷,众莫知所为。御史大骇,命停车,溲溺已溅其衣矣。先生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驺从百人,皆相视莫敢动,而御史方自幸脱于逆案,惧其声之著也,漫以为病颠而舍之。先生由是名闻四方。

当是时,几社、复社始兴。先生与陈卧子、夏彝仲交最善,遂为“云龙社”以联吴淞,冀接武于东林。先生形貌伟然,以经济自负,常思冒危难以立功名。及归自闽中,遂杜足田间,治诸经,课耕以自给,年八十二而终。所著《田间诗学》及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方苞姚鼐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八十二而终                                有:通“又”

B. 逆阉余党也,巡至皖                          按:按照(次序)

C. 穷饿无聊,追又急 (《指南录后序》)           购:重金收买

D. 越国以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恐交臂失之耳

B. 溲溺已溅其衣矣

C. 求救国之策

D. 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及归自闽中,遂杜足田间,治诸经,课耕以自给。

⑵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⑶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4.根据《田间先生墓表》,概括钱澄之的人物形象。

 

1.B 2.C 3.(1)从闽中归来,于是隐居田间,研究各种经典,教书以维持生活。(2)魏忠贤作乱,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士大夫,中国这么大,有几个人呢(3)倘若放弃攻打郑国而是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外交使节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物资,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4.(1)爱惜人才(2)为人正直(3)志向高远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按:巡视。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C项,连词,表顺接,其余项表转折。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归自闽中:状语后置;杜足:隐居;治:研究;大阉:魏忠贤;缙绅:士大夫;易:改变;以为:把它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节;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闻君二子皆吾辈人,欲一观所祈向,恐交臂而失之耳”“先生徐正衣冠,植立,昌言以诋之。驺从百人”“先生形貌伟然,以经济自负,常思冒危难以立功名”概括“爱惜人才”“为人正直”“志向高远”。 参考译文: 先生姓钱,名澄之,字饮光,是我祖父辈的人。在我尚未成年的时候,我的父亲曾经带领我们兄弟到安庆参加乡试,返回桐城,经过枞阳,借宿在仆人家的草屋中。第二天天刚亮,先生就拄着拐杖敲门进来。我的父亲很惊讶。钱先生对我父亲说:“听说你的两个儿子都是如同我辈一样读书做学问的人,我想见识他们的志向,担心失之交臂。” 我的父亲喊我出来拜见先生,先生回拜,我的父亲长跪着搀扶先生,激动了很久。从此,先生每次游历吴越之地,一定把船系在江边,叫我们兄弟去见面谈话,直到晚上才离开。 先生出生在明朝末年。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有一个御史,是魏忠贤的余党,他到安徽巡行考察,排场盛大,去拜谒孔子庙,围观的人很多(像一堵墙)。诸生正出门迎接,先生忽然冲上前,攀上车拉开车帷,大家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御史非常惊讶,命令停车,先生已经把小便泼到了他的衣服上。先生慢慢地整顿好衣冠,毅然挺立,无所忌讳地直言羞辱御史。御史侍从的骑卒近百人,都相对而视,不敢行动。御史正庆幸自己从魏忠贤案中脱身,担心自己的名声传扬出去,随意地把先生当作精神病给释放了。先生因此名闻天下。 在这个时候,几社、复社刚刚兴起。钱先生与陈卧子、夏彝仲交情最好,于是组成“云龙社”来联合吴淞一带的文人,希望继承东林党的事业。钱先生形貌伟岸,自负有经世济民的才华,经常想要在国家危难中建立功名。等到(参与南明隆武、永历政权抗清,失败后)从闽中归来,于是隐居田间,研究各种经典,教书以维持生活,八十二岁去世。他所创作的《田间诗学》以及文集流传于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斋戒”,古代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

B.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多使用敬辞,其中陛下、殿下、膝下、足下、在下,都是敬称用语。

C. “进谏”,是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进言规劝,同样指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君主、年幼者对长者进行的劝告建议的方式。

D. “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黛玉因母亲名字有“敏”字,所以写“敏”字时常用它字代替或曲笔,即为“避讳”之举。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不同的活动。        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①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天性。

②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

③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

④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

⑤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

A. ③⑤②④①    B. ①⑤②④③

C. ③⑤④②①    D. ①⑤④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B. 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C.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地说……

D.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内容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巾余党包围北海城。孔融派太史慈星夜求见刘备,刘备收到信件之后同关羽、张飞点精兵三千,往北海郡进发。关羽斩黄巾军余党首领管亥于马下。太史慈、张飞、刘备驱兵掩杀,城上孔融也驱兵出城,两下夹攻,余党溃散,解了北海之围。

B. 董承谋划利用曹操患偏头痛的机会,与太医吉平商议用毒药毒死曹操,不料被家奴告发,曹操大怒,将董承等人杀了。曹操杀了董承等人犹不解恨,想废帝另立新君,被手下谋士劝止。曹操又下令勒死了董承的妹妹、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并派三千心腹充当御林军。

C. 关羽兵败后被围在一座土山上。张辽前去劝降,说了拼死有“三罪”,投降有“三利”。关羽也提出三个条件: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必须供奉刘备的两位夫人;三,一旦有了刘备的消息,不管千里万里,马上辞去。曹操应允了。

D. 董卓死后,汉献帝回到洛阳,宣曹操如朝以辅王室。曹操兴师入朝,不听董昭的劝阻,要迁都许都。献帝不得不从,而群臣惧操不敢异议。迁都许都后,献帝分封大臣,封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美联储不愧为修辞大师,此次更是非常谨慎地          表达了加息预期,并表示这次将是美联储数年来最为        的声明,因其每次表述都牵动世界经济,让人难以        ,市场也随之剧烈波动,所以研究美联储的讲话成为机构投资者煞费苦心的难事。

A. 含糊  咬文嚼字  琢磨    B. 模糊  咬文嚼字  捉摸

C. 含糊  字斟句酌  捉摸    D. 模糊  字斟句酌  琢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