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那山 那人 那狗 彭见明 亲对儿子说:“上路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那山 那人 那狗

彭见明

亲对儿子说:“上路吧,到时候了。”

天还很暗,山、屋宇、河、田野都还蒙在雾里。鸟儿没醒,鸡儿没叫。早啊,还很早呢。可父亲对儿子说:“到时候了。”

父亲审视着儿子阔大的脸庞,心里说:“你不后悔吧?这不是三天两日,而是长年累月的早起哩!”

桌上摆着两只整整齐齐的邮包。邮包已经半旧。父亲在浆洗得干干净净之后,庄严地移交给儿子,并教他怎样分门别类装好邮件,教他如何包好油布。山里雾大,邮件容易沾水。

父亲小心地拿过一条不长的、弯弯的扁担,熟练地系好邮包。于是,在父亲肩上度过了几十个春秋的扁担,带着父亲的体温,移到了一个厚实的、富有弹性的肩膀上。这肩膀很有些力量,像父亲的当年。父亲满意这样的肩膀。

父亲觉得:自己的手有些发抖。特别是手脱离儿子肩膀的那一刻。眼睛有些模糊,屋里的摆设忽然间都模糊了,把儿子高大的身影也融到了墙的那边。啊,心里梗得厉害。他赶紧催促儿子:“上路吧,到时候了。”

父亲和儿子的手背,同时拂过一抹毛茸茸的东西——是狗,大黄狗。

它早起来了。老人倒给它的饭已舔光。狗紧挨着老人,它对陌生的年轻汉子表示诧异:他怎么挑起主人的邮包?主人的脸色怎么那样难看?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管怎样,是要出发了,像往常一样。远处,有等待,有期望。在脚下,有无尽伸延的路。那枯燥、遥远、铺满劳累、艰辛而又充满情谊的路啊……

吹熄灯,轻轻地带拢邮电所的绿色小门——轻轻的,莫要惊醒了大地的沉睡,莫要吵乱了乡邻们的好梦。黄狗在前面引路,父亲和儿子相跟着,上路了。出门就是登山路。古老的石级,一级一级朝雾里铺去,朝高处铺去,朝远处铺去……

在很漫长的日子里,只有他和狗,悄悄地划破清晨的宁静。现在,是两个人——他和儿子。扁担和邮包已经换到另外一副肩膀上,这是现实,想不到“现实”的步子这么快——支局长有回上山来,对他说:“你老了。”

老了吗?什么意思?他不理解。他和狗辞别支局长以后便进山了。

不久前,支局长通知他出山。在喝过支局长的香片茶以后,支局长按着他的肩膀,把他带到大立柜上的穿衣镜跟前,说:“你看看你的头发。”

他看见一脑壳半“霉”的头发,心里略顿,想:年岁不饶人哪。是老些了。

支局长捋起老人的裤管,抚着膝盖上那发热红肿的地方,说:“你看你这腿。”

不假,腿有点毛病。这算什么呢?人到老年,谁也不保谁没个三病两痛哩。

支局长看定老人,说:“你退休吧!”

老人急了;“我还能……”

“莫废话了。你有病,组织上已经做了决定。”在找老人谈话之前,支局长就暗地里让他儿子检查身体,填过表,学习训练了半月余。

他没有让过多的伤感和执拗缠住自己,他清楚,他的“热”和“能”不太多了,像山尖上悬挂的落日,纵有无尽的眷恋,但是,那又能维持多久呢?他恨自己的脚,这该死的脚,那么沉重、麻木,还钻心般痛。唉,脚的事业,怎么可以没有硬朗的步伐呢?郎中说,搞蜈蚣配药吃或许有效——他吃了一百条,不见效。有人说,吃叫鸡公、吃狗肉或许好。都吃了,也不见好。那顽皮的膝盖骨哎。什么地方不可以痛,偏偏要痛在这里。一片茅草阻河水,永世的遗憾哟。

让儿子顶替,能顶替吗?仅仅是往各家各户递信送报吗?没那么简单。仅仅是凭着年轻血旺,爬山过岭吗?没那么容易。

于是,要带班,要领他走路,要教他尽职,还要告诉他许多许多。

于是,上路了。那新人迈开了庄严的第一步,那老人开始了告别过去的最后一趟行程。

还有狗。

(节选自《那人那山那狗》,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了父子两人出发时的环境,突出了安静的特点,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平静;山里雾大,显得山路湿滑,暗示了父亲邮递员工作的艰辛。

B. 父亲将邮包“浆洗得干干净净”,并“庄严地移交给儿子”,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对“递信送报”这份工作的敬重,也表现了父亲对这份工作的不舍。

C. 小说对陪伴父亲多年的大黄狗用了拟人化的描写,以这个独特的视角表现了父亲在儿子即将接班时内心的惶恐与焦虑,这是非常巧妙的笔法。

D. 小说情节简单,没有设置矛盾冲突,而是重在通过气氛的营造,以及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耐人寻味的主题。

2.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3.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1.B 2.第一处表现父亲对儿子能否承受得起长期艰苦考验的疑虑以及对儿子的担忧。第二处表现父亲认清了自己虽看重这份工作,但身体已不能支撑,必须有人接班这一现实,内心的无奈、不舍。 3.①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插叙补充了父亲退休儿子接班的详情,呼应了前文,使文章内容丰富完整,行文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的乏味;②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插叙解释了前文父亲“脸色难看”的原因,更能表现父亲退休的失落与感伤,突出了父亲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不舍;③从表现主题的角度,将父亲退休的原因插叙于儿子第一天工作的相关情节中,更能传达出作者对父亲敬业精神的赞美,升华了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平静”错误,应该是反衬出人物内心的不平静;C项,父亲的内心感受描述不准确,由原文“自己的手有些发抖。特别是手脱离儿子肩膀的那一刻眼睛有些模糊”“我还能……”可知,更多的是失落与感伤;D项,“没有设置矛盾冲突”错误,小说设置了父亲内心的矛盾冲突。 2.试题分析:题干“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答题关键词“人物心理”“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答题时,抓句子中体现人物心理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总结人物心理。第一处抓住人物语言“你不后悔吧?这不是三天两日,而是长年累月的早起哩!” 表现父亲对儿子能否承受得起长期艰苦考验的疑虑以及对儿子的担忧;第二处,抓住“纵有无尽的眷恋,但是,那又能维持多久呢”,结合下文“脚的事业,怎么可以没有硬朗的步伐呢”“一片茅草阻河水,永世的遗憾哟”理解,表现父亲认清了自己虽看重这份工作,但身体已不能支撑,必须有人接班这一现实,内心的无奈、不舍。 3.试题分析: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插叙的作用”“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小说作用题,要建立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四级循环的答题模式。本题答题时,首先找到插叙的内容,然后结合全文内容从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文章中插叙的内容,从“在很漫长的日子里,只有他和狗”到“要带班,要领他走路,要教他尽职,还要告诉他许多许多”,主要叙写的是父亲退休的原因。人物角度,“我还能……”“他恨自己的脚,这该死的脚,那么沉重、麻木,还钻心般痛。唉,脚的事业,怎么可以没有硬朗的步伐呢”“一片茅草阻河水,永世的遗憾哟” 解释了前文父亲“脸色难看”的原因,更能表现父亲退休的失落与感伤,突出了父亲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不舍;情节角度,“在找老人谈话之前,支局长就暗地里让他儿子检查身体,填过表,学习训练了半月余” 补充了父亲退休儿子接班的详情,呼应了前文;主旨角度,“让儿子顶替,能顶替吗?仅仅是往各家各户递信送报吗?没那么简单”“要带班,要领他走路,要教他尽职,还要告诉他许多许多”表现了父亲敬业精神,突出了对父亲敬业精神的赞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大神级作家要培养高雅“上帝”

何勇海

“读者是上帝”是网络文学的基本规则。对此,评论家白烨日前指出,这个规则需要反思。

当你是个一般网络作者时,你可能不得不去迁就读者,给自己赢得一定的名声与影响。当你成为大神级作家后,就理当起到一个大神应该起的作用,把领袖价值、引导作用体现出来,用富于人文精神的写作引领读者,示范其他作者,而不是只去一味博得众多读者喝彩,活在低俗与媚俗写作营造的粉丝迷恋中。

白烨的论断让人耳目一新。在网络文学领域,很多写手确有“读者是上帝”的意识,希望读者喜欢自己的作品,希望有读者购买文学网站的虚拟货币给写手“打赏”,甚至希望有大量铁杆粉丝日夜追随,将自己捧成“网络大神”。这些想法固然没有多大错误——哪怕是传统文学,也需市场检验优劣与成败,更何况网络文学?如果某网络写手的作品无人点击,恐怕只有放弃写作这个“春秋大梦”了。

问题关健在于,视读者为“上帝”,切不可唯读者“马首是瞻”,因为读者形形色色、品位趣味各异。有些网络写手,却盲目迎合、一味迁就读者的口味,在作品中大打情色、暴力、仇杀等擦边球,不断走向低俗。难怪有人说,某些网络文学简直就是个别“上帝”握着作者的手写出来的“文学垃圾”、“精神糟粕”。网络文学虽是商品,但又不是纯粹的商品,如此写作,短期内或能赢得少数读者,长期看却会丢失大部分读者。

在视读者为“上帝”时,网络文学更要培养高雅的“上帝”。据报道,网络文学读者已达2.74 亿人,注册写手2l 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l 多亿元,部分“神作”甚至辐射影视、游戏、动漫等多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网络文学还与传统出版“联姻”,不断开发延伸产品,更好地展现其文学价值。可以说,网络文学已摆脱“非主流化”标签,培养自己的高雅“上帝”势在必行。

而大神级作家,则应当承担起培养高雅读者的使命。正如白烨所言,一般网络作者可能不得不去迁就读者,给自己赢得一定的名声与影响;但成为大神级作家后,就理当把领袖价值、引导作用体现出来。一方面,这是爱惜自身“羽毛”之需要。从身处底层、疯狂码字的文艺青年成长为塔尖的“网络大神”,非常不易——有报道称,1O 万位作者中才会产生一位大神,能从众多人中脱颖而出,一定得有自己独特之处,千万勿在粉丝迷恋中迷失。另一方面,引领培养读者,也是维护网络文学长远发展的需要。网络文学尽管迎来可观“钱”景,整体仍有低俗、粗制滥造、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需要一场文学价值重构。而大神级作家坚守文学理想,就高不就低,就雅不就俗,争创精品,能给行业带来良好的示范。大家都来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网络写手,而不是赚钱的工具,如此,才能促进网络作家创作水平整体的提高。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2014 年03月)

1.下列对“读者是上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读者是上帝”是网络文学的基本准则,在网络文学领域很多写手都遵守这一准则。

B. 一般网络作者也许不得不执行“读者是上帝”的标准,因为这样可以为自己赢得名声与影响。

C. “读者是上帝”本身没有错,但如果唯读者“马首是瞻”就不行了,因为这样容易走向低俗。

D. 白烨认为“读者是上帝”的规则是错误的,写手要用富于人文精神的写作引领读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大神级作家应发挥其领袖价值、引领作用,不能活在低俗与媚俗写作营造的粉丝迷恋中。

B. 写手希望读者喜欢自己的作品,甚至希望有铁杆粉丝日夜追随,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C. 虽说网络文学需要市场检验优劣,但它不是纯粹的商品,绝不能靠“文学垃圾”吸引读者。

D. 网络文学读者、写手逐渐增多,影响日益扩大,这就需要网络文学培养高雅的“上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中“文学垃圾”“精神糟粕”的出现,与部分读者较低的文学品位、趣味,热衷于色情、暴力等有一定的关系。

B. 有些大神级作家的文学作品,影响已经不局限于网络文学,实现了多种开发,并为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C. 大神级作家影响力较大,这就需要他们既把写作当成赚钱的工具,更要敢于担当,坚守文学理想,争创精品。

D. 网络文学之所以需要培养高雅的“上帝”,是因为它已摆脱了“非主流化”标签,同时也是它长远发展的需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小木桌四条腿不齐,摇晃不稳,铜鼎见了以后笑着对它说:“我身大体重,不过三条腿罢了,而且不管地面多么不平,我都能站稳。你四条腿,仅仅支撑了一块木板,却如此狼狈,这可值得你好好想想。”

小木桌听了以后,就锯掉了自己一条腿,立刻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 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汉字是蛮有意思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例如,“与日月合其明”中的“明”字,①________,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日月为明”。可是,《说文解字》却道:“明,照也。”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线,这是“明”的本义。于是,人们纳闷了:②________,而不是日光呢?太阳难道不比月光更明亮吗?原来,这跟中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情有独钟。所以,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他们并没有太多地去关注光线,③________,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

 

查看答案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 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 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 李明经过三年初中的学习,回到故乡,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是‘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啊!”

D. 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