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阁下降尊纡贵,千里迢迢拜访寒舍,鄙人深...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阁下降尊纡贵,千里迢迢拜访寒舍,鄙人深感荣幸。

B. 承蒙您老亲自奉书指导,我读后受益匪浅,然因琐事繁杂,未能及时回信,望见谅。

C. 他接过字画,连声说:“感谢您的惠赠,回去必当补壁,一定会使寒舍蓬荜增辉!”

D. 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以就正于学界同仁。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拜访”是敬辞,对象应为别人,此处应改为“光临”。B项,“奉书”是谦辞,是说自己给人写信,不能用于别人写给自己的信。C项, “补壁”,作书绘画的人,把作品赠人的时候的谦词。意思说水平拙劣,不足登大雅之堂,就权且给你糊墙吧。此处用于别人赠给自己的作品,不得体。D项,“就正”,向人求教,以匡正学识文章的讹误。常用作谦辞。使用正确。故答案为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作为当地老百姓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的张家界阳戏艺术剧团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的指导下,组织了“戏曲进万村”精准扶贫巡回演出。

B. 为方便高原艰苦地区军人铁路出行,青藏铁路公司途经拉萨站的所有车次,为高原军人预留六张硬卧票的优惠政策。

C. 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央视视频《家风传承》告诉我们要注重家教、注重家庭、注重家风。

D. FAST 已于今年8 月22 日、25 日发现两颗新脉冲星——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新脉冲星,也是中国人首次用自己的望远镜发现新脉冲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春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公园里、田野上、街道边,百花含苞待放,杨柳椿萱并茂,游人流连忘返。

②随着各级教育的普及,读过书的人是越来越多,但是读过书和真正会读书的人是不同的,他们简直是判若云泥

③许多年前,在听老人讲布朗族的种茶历史和茶文化时,南康先生不动声色,到现在他才明白,那时候老祖宗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古茶林生态系统,留给了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

④冬至这天,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湿气流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邂逅,我市迎来一场铺天盖地、洋洋洒洒的大雪。

⑤互联时代,客户的一举一动都会转化为数字信息,成为商家挖掘商机的大数据宝库,相对于线下零售的盲人瞎马,线上电商简直就是明察秋毫。

⑥中国无人机强势崛起让美国如鲠在喉,于是美国到处扬言要制定军用无人机销售、转让和使用方面的规则,使之与其他武器一样受到所谓国际法的制约。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 ”《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B. 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C. 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

D. 颈联第一句写诗人信步行走在石湖畔,因为路是旧时认识的,所以不必担心走错,照应了诗题中的“初归”二字。

E. 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满,召还,拜引进史。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托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 “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C. “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 “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 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 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增加水田,增收农业收成,他建议掘开河道;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D. 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时,他母亲去世,在丧守期未满时又让他应召赴任,表明了对他的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