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当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三条毛毛虫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一条河的岸边。当它们爬上河堤,河对面开满鲜花。第一条毛毛虫说“我们应立刻搭一座桥,抢在别人前尽情享受花蜜”;第二条毛毛虫说:“我们应造一条船,会更快到达。”;第三条毛毛虫说:“我觉得,还是等我们长出翅膀再过河。” 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就各自按自己的计划行动。第三条毛毛虫则爬上大树,找一片宽阔的绿叶,在阳光下躺着美美地睡了两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长出翅膀,化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只一会工夫就飞到了对岸,享受丰盛的早餐。它到处寻找自己的两个伙伴,可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才知道,第一个伙伴搭桥时累死了,第二个伙伴被河水冲进了大海。

对于本则材料,你有什么思考或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标题自拟;不能脱离材料蕴含的意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等待时机是一种智慧 三条毛毛虫都想去对岸采食花蜜,其中的两只怕错过时机,就按照各自的计划行动,结果双双落难。而晚于前两条的第三条毛毛虫却在“等”中完成了实力的蜕变,长出了翅膀,飞到对岸享受美餐。可见,后起步者不一定就是落后的一方,而往往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对此我不敢苟同。成功不是先手者的游戏,而经常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用实力的增长换取等待的时机,于恰当处厚积薄发。所以,等待时机是一种智慧。 在纷繁复杂的局势前,保持一颗清醒明辨的心,去找寻最佳时机,从而占据优势。 58同城总裁姚劲波在创办公司前,虽一直有目标,但始终没有去草率地进行投资;当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时代,他也没有盲目跟进,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等待。当很多人、很多企业近乎疯狂地拥入互联网,又被无情地淘汰出局,许多专家预言互联网将会持续低迷时。姚劲波却敏锐地发现商机,投资入市。他以明辨的心智和锐利的眼光带来了企业巨大的机遇,赢得了58同城强劲发展,使其最终成为高科技网络企业中的佼佼者。 “晚”起步的人并不意味着成功“晚”,而是在等待成功的契机,这往往是“后来者居上”的成功模式。时机的把握是对整个局势的掌控和驾驭,是成熟心态的体现,是一种明辨睿智的技巧。也许眼前的局面纷繁错杂,但只要我们擦亮双眼,等待时机,用心去感悟那接合点的契机,那“拨开云雾见月明”的画面便会在眼前展开,成功近在咫尺。 等待时机,决非坐以待毙,而是在忍耐中积攒力量,充实自身。 牛根生曾是伊利集团的总经理,心中一直有着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的梦想。当年,他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后,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回到了北京大学进修,整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重新审视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经过在北大的沉淀与升华,“蒙牛王朝”的宏伟蓝图在心底酝酿成熟。最终一飞冲天,在雄厚实力的引领下,他创立的蒙牛,成为中国奶制品企业的领头羊,他也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入选“影响中国生活方式10大人物”,等待的智慧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与人生的博弈中,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任何有利的时机也无法被缺乏实力的人抓住。所以,要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像毛毛虫长出翅膀一样,用更加深邃的思想和内涵增加自身积淀,完成蜕变。那么成功总会在最适合的那一刻绽放出原本属于它的绚丽。 等待时机,是一种智慧,真的!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典型的寓言型作文材料。长途跋涉的三条毛毛虫,对开满鲜花的河对岸,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憧憬,于是,它们希冀着身临其境,采摘歆享香甜的花蜜,并付诸行动。故事的结局发人深省,前两条凄然悲壮,一个累死,一个淹死,而那条美美地睡了两天的毛毛虫,却享受着丰盛的早餐。对于寓言型的材料,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切的切入角度。可以说,在这则寓言中,三条毛毛虫、每一个寓言角色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可成为立意的参照,引发我们深层的思考。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描述词语展开联想。如第一条毛毛虫搭桥的目的在于“抢先”;第二条毛毛虫造船是为了“更快到达”;第三条毛毛虫美美睡觉则是“等长出翅膀”。而这一“抢”,一“快”,一“等”之间,自会有无限的蕴含于其中,而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就不该在符合题意之列。值得注意的是,立意要达到准的要求,还需从整体上来权衡,并应关注到命题者的倾向性。可以说,从引文材料看,命题人对前两条毛毛虫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对第三条毛毛虫,则寄寓由衷的赞美,而这自然也透露出鲜明的思想倾向。综上所述,本材料可从以下方面立意:①做事情要善于把握时机。②做事情要有度,不可急功近利。③等待是一种美丽。④做事情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⑤一个人要清醒地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⑥不具备条件的蛮干注定要失败,欲速则不达。⑦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⑧成功源于积累、蓄势,厚积方能薄发。立意辨析,在材料作文中,立意受限于材料,引文材料是立意的基础和出发点。审题时最忌讳的就是捕捉到似是而非的只言片语便灵感突现。而在这则寓言型引文材料中,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审题误区:如抛开整体感知立意为“为了实现理想,要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如从第三条毛毛虫的角度立意为“磨刀不误砍柴工”“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如抛开“等与快”的关系大谈特谈慢的魅力等,都是有失偏颇的立意。 精彩入题展示: 1.民间有一句俗语是“慢工出细活”,我想,这慢绝非怠惰,而是一种积极智慧的沉稳。当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平息对理想的狂热追求,放慢脚步,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从;多一些冷静,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积淀,少一些浮躁。坚信慢下来的厚积薄发所产生的影响力与创造性,一定远胜于急于求带来的悲剧甚至是灾难。 2.三条毛毛虫有着相同的目标,但采取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前两条毛毛虫怕错过时机,于是,赶着建桥或造船,殊不知,宽阔的河岸、湍急的河流,岂是两条毛毛虫所能摆平。而明智的第三条毛毛虫,选择了等待,用看似慢的方式,飞向了彼岸,歆享到香甜的花蜜。由此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稳中求胜。 3.等待永远都是漫长的。毛虫等待破茧,成蝶才能到彼岸觅得最美的花蜜;种子等待春天,萌芽后才能沐浴灿烂的阳光;饱尝亡国之痛的越王等待机遇,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重拾旧山河,书写历史传奇;忍辱负重的司马迁等待机遇,最终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令后世敬仰……可见,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等待,等待也是一种美! 4.著名作家大仲马曾经说过:“人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等待’和‘希望’这四个字中的。”是的,人生充满着无数的等待,等待成熟的时机,这时机属于芳草的春,属于鸣蝉的夏,属于落叶的秋,属于暮雪的冬。静候良机,等待一切成熟伺机而动,等待一切水到渠成。一切待到成熟时,成功就会迎面扑来。 5.不知从何时起,或是从年幼的咿呀学语,背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吧,或是年纪稍长时,读到鲁迅的“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犀利言辞吧,抑或是所爱的莎士比亚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忠告“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于是,人们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中争分夺秒,甚至欢呼着沉湎于机械的高速运转中,迷失了自我的方向。那么何不停下盲目求快的脚步三思而后行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人们常说“愁白了头”,一项研究显示,压力过大的确会令人早生华发。研究人员在老鼠试验中发现,当老鼠的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而受损时,。黑色素干细胞能产生黑色素,它是皮肤和头发颜色的来源,能保护皮肤少受阳光侵害。黑色素干细胞“转移”至皮肤是为帮助皮肤弥补紫外线照射造成的损伤。研究人员同时也发现,,“迁徙”的黑色素干细胞数量越多。这就解释了为何压力大的人皮肤色素沉着会更多,也解释了。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头发中的黑色素干细胞消失后,不会有新的干细胞来代替。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

如果

而且

那么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C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很多人印象中,眼镜是从国外传入的“舶来品”。1972年,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出土了一枚水晶放大镜,经鉴定,属于东汉后期,中国人已在享受眼镜之益了。

B. “雾霾”“反腐”“逆袭”等词成为近年来的热词。“雾霾”“反腐”,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在谈论,但“逆袭”对许多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

C. “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说我们理当坚持的只能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何况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并不差。

D. 网购包装纸箱浪费惊人,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回收体系,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以大幅提高纸箱回收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查看答案

典例(2016·课标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