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锴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遂奏授记室。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锴颇怏怏。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

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少精小学,故所雠书尤审谛。后主尝叹曰:“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李穆来使,见锴及铉,叹曰:“二陆之流也。”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时国势日削,锴忧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谥曰文。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节选自《南唐书》,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             直:当值

B. 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       忤:违逆

C. 故所雠书尤审谛                   雠:校对

D. 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比:近来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贡举是当时朝廷用经义法律取士代替科举考试的人才选拔方式。

B. 朱黄是指朱、黄两种颜色的笔墨,古人校点书籍时用它以示区别。

C. 小学是中国古代经学中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等方面的学问。

D. 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常借用陛下为对帝王的敬称。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盛,不若少迟之。

(2)群臣劝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

4.徐锴以才学自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D 2.A 3.(1)但是你兄弟俩一同位居要职,同时众人妒忌太多,不如稍微暂缓(此事)。 (2)群臣努力尽官员的职分,(如果)都能像徐锴在集贤殿那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4.不屑用经义法律求仕进;敢于臧否权要(指出殷崇义用事谬误,冯延鲁人望至浅);因游简言肯 定自己而沾沾自喜。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比”如解释为“近来”,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意思是“徐锴病逝一年后,江南被讨伐,等到国家破败,他的文章也大多散失了”,可见“比”意思是“等到”。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贡举是当时朝廷用经义法律取士代替科举考试的人才选拔方式”不准确,选拔人才不只贡举制。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然”,然而,但是;“伯仲”,兄弟;“清要”,要职;“不若”,不如;“少”,稍微;“迟”,形容词使动,使……迟,暂缓。第二句中,“劝”,勉力,努力;“如”,像;“吾何忧哉”,宾语前置句,应为“吾忧何哉”,意思是“我还担心什么呢”。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徐锴以才学自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首先理解“以才学自居”的意思,所谓“自居”,自以为了不起,过分倚仗居傲,“以才学”是倚仗居傲的内容,回归文本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如第一段“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求仕进”,意思是“昇元年间,议论的人以文人浅薄的原因,多凭经书和法律获取功名,但是徐锴耻于这样做,闭门不求做官”,徐锴不屑用经义法律求仕进,这是表现之一;如“时殷崇义为学士,草军书,用事谬误,锴窃议之……论冯延鲁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徐锴指出殷崇义用事谬误,冯延鲁人望至浅,敢于臧否权要,这是表现之二;如第二段“简言徐出伎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徐锴因游简言肯定自己而沾沾自喜,这是表现之三。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徐锴是会稽人。四岁丧父,母亲正教他的兄长徐铉学习,没有时间照顾徐锴。徐锴自己能读懂书籍。等到他稍微长大,文章与徐铉齐名。昇元年间,议论的人以文人浅薄的原因,多凭经书和法律获取功名,但是徐锴耻于这样做,闭门不求做官。徐铉与常梦锡一同当值门下省,拿出徐锴的文章给他看,常梦锡欣赏不停,于是向烈祖推荐,还没得到被任用,烈祖就驾崩了。元宗继承皇位,刚出仕时担任秘书郎,齐王景遂上奏授予他记室之职。当时殷崇义担任学士,草拟军书,用典有错误,徐锴私下议论这件事。殷崇义正被君主宠信,就上奏诬蔑徐锴泄露禁内机密,于是被贬乌江太尉。一年后被召回,被授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议论冯延鲁为人名望浅薄,不应当做巡抚使。又违逆权要,凭秘书郎的身份掌管东都。但是元宗很怜爱他的才能,又召他做虞部员外郎。后主即位,徐锴又担任屯田郎中、知制诰(起草诏令)。后被授予右内史舍人,被赐予高官显爵,夜间值班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长徐铉一同在皇帝身边侍奉,号称“二徐”。 当初徐锴任职已久应当担任中书舍人,游简言掌管国事,每每压抑徐锴。徐锴于是拜访游简言,游简言镇定地说:“凭借你的才能见地,何止一个中书舍人呢?但是你兄弟俩一同位居要职,同时众人妒忌太多,不如稍微暂缓(此事)。”徐锴很不高兴。游简言慢慢让艺伎助酒,艺伎所唱的歌词都是徐锴写的,徐锴很高兴,就起来拜谢说:“丞相所说的,正是我的意思啊。”回来后告诉徐铉,徐铉叹息说:“你太痴了,竟然因为几支歌曲换了一个中书舍人?” 徐锴总共四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官职,号称得人。后主聚集所写的文章,让他作序,士人以之为荣。徐锴酷爱读书,隆冬严寒和烈日酷暑,都不曾停止。后主曾得到周载的《齐职仪》,江东当初没有这部书,也没有人懂,(后主)因而拜访徐锴,徐锴一一逐条应对,没有一点遗忘。久在集贤殿以后,黄笔红笔不离手,不到傍晚不出门。年轻时候就精通小学,所以所校对书籍尤其精当。后主曾经感慨地说:“群臣努力尽官员的职分,(如果)都能像徐锴在集贤殿那样的话,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李穆派来的使者,见到徐锴和徐铉,感叹说:“这是二陆一类的人才啊。” 徐锴曾经夜间值班,后主召见他回答问题,谈论天下大事,以及用人,才能和德行哪个为先,后主说:“国家多难关头应当以才能为先。”徐锴说:“有人才能像韩信、彭越那样却没有德行,陛下敢把十万兵权交付给他们吗?”后主称好。当时国势一天天衰落,徐锴忧愁愤懑、郁郁不乐 ,生了病,对家人说:“我现在免于做俘虏了。”开宝七年七月病逝,终年五十五岁,被追封礼部侍郎,谥号文。徐锴病逝一年后,江南被讨伐,等到国家破败,他的文章也大多散失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B. 用汉字笔画的变形展现冰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了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特征。

C. 其中充满韵律感的线条,寓意要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才能获得圆满成功。

D. 赋予汉字“冬”以动感和力度,代表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典小说是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很好地去学习和应用。既然是古典小说,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如果善于学习,善者固然可以育人,其不善者经过批判分析,也可能发挥其反面教材的作用。

①就不免带有历史性的局限

②即使优秀的作品也难免有不纯之处

③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

④有精华也会有糟粕

⑤需要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

A. ①④②⑤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④②③⑤

D. ⑤③④①②

 

查看答案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   )

A. 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        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

B. 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C.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D.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        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C.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陶器从最初的零星出现到大规模、大范围地生产,有特定的社会文化    。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累积重重,要从    、交互作用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对其

    ,仍任重道远。

A. 因缘   错综复杂   寻根究底

B. 因缘   错综复杂   追本溯源

C. 姻缘   参差不齐   追本溯源

D. 姻缘   参差不齐   寻根究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