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B. 食品生产厂的选址和建设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国家法律出发,既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要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C.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顺利通过了世卫组织评估,成为第五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与和研 究合作中心,未来将在流感的控制和预防等方面发挥作用。

D.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将使甲骨文研究“低迷”的情势有所改观,有助于增强国民的自豪感,有助于弘扬中华古老文明的影响力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B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出发”,或“从……出发”;C项,语序不当。“第五个”和“世卫组织”位置互换。“控制”和“预防”位置互换。D项,搭配不当。“弘扬”与“影响力”和“软实力”搭配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胆囊结石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可高达20%,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胆结石,即便在 体检中发现,觉得平时不痛便置若罔闻,不予治疗。

②近些年来,路人对遇险者作壁上观的情形反复上演,“扶不扶”似乎成了一个困扰人们多年的中国式难题。

③现实生活中,全才同完人一样既难遇也难得,倘能把有个性的偏才搭配起来,珠联璧合,其作用也许会胜过全才。

④所谓情商是指一种情绪智慧,最终会体现在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上。但指责怀瑾握瑜、不屑随波逐流的高洁之士情商不高,显然是表错了情。

⑤陈邦彦书法洒落劲健,如兔起鹘落,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奔突着一股清刚俊逸又不失法度的气息。

⑥大坪村以前非常贫困落后,筚路蓝缕,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新农村建设政策实施以后,这个村的贫困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A. ①④⑥    B. ①②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小石潭记》中,作者写潭中之鱼原本呆呆地一动不动,又“______________”,让人感觉鱼儿似乎在与游人互相取乐。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②鹖(hé)冠:传说为楚隐者鶡冠子所戴的鶡羽所制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强饮”句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 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

B. “鹖冠”句运用典故,点明了诗人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刻画了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

C. “天上坐”、“雾中看”写诗人舟中所见所感,非常切合年迈舟居观景的实际,也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复杂的心绪,笔触细腻含蓄。

D. 颈联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运用叠词,韵律优美,且语含比兴,向尾联作了十分自然的过渡。

E. 全诗写景皆舟上所见之景,情乃舟中穷困潦倒、漂泊困苦之情,一个“舟”字贯穿全诗,境界皆出于此。

2.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奂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郎。

永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耆及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①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交通东羌。诸豪遂相率与奂和亲,共击南匈奴,连战破之。伯德惶恐,将其众降,郡界以宁。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薄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迁使匈奴中郎将。休屠各②及乌桓并同反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诵自若,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为立生祠。九年春,征拜大司农。鲜卑闻奂去,寇掠缘边九郡,杀略百姓,缘边大被其毒。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匈奴、乌桓闻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论功当封,奂不事宦官,赏遂不行,唯除家一人为郎,上书固让,卒不肯当

奂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果有勋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縑百匹。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光和四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后汉书·张奂传》,有删改)

【注】①美稷:南匈奴单于居所。②休屠各:南匈奴部落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耆及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B. 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耆及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C. 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耆及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D. 初到职/南匈奴左奥建台耆及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寇/美稷东羌复应之/而奂壁唯有二百/许人闻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辅,指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其所辖地区也称三辅,《后汉书·张衡传》“游于三辅”中,“三辅”意为后者。

B. 对策,汉代考试取士,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并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 立生祠,是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对象皆为有德之官员。本文中张奂因有德政于民,当地百姓为他立生祠以颂其功德。

D. 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汉时郎将、知府、郡守等官员的俸禄都是二千石,所以也以二千石代指这些职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奂勇敢善战,足智多谋。面对南匈奴的两次反叛,张奂两次以招降瓦解部分人员、募集兵士、占据有利地势等同样手段,在形势于己不利的情况下取胜。

B. 张奂临财清正廉洁,自律甚严。羌族各部的首领感激张奂的恩德,送来了金、马作为礼物,张奂把这些东西都还给了羌人。

C. 张奂关心百姓,仁惠及民。任武威太守时,平徭均赋,减轻百姓负担;同时晓之以义,严加赏罚,革除民间陋习,深受百姓爱戴。

D. 张奂功勋卓著,为人正直。身为将帅,多次以恩信安抚、招降外族,功劳卓著,董卓仰慕,派人送礼,张奂因不喜欢董卓而拒绝他的馈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2)论功当封,奂不事宦官,赏遂不行,唯除家一人为郎。上书固让,卒不肯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82.23%)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客观而言,“归国潮”是出国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所引发的必然现象。虽然不少舆论在解读“归国潮”时,认为主因是国内就业吸引力增强,但除了国内发展形势对出国留学者的吸引力之外,不能忽视我国出国留学的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从2007年到现在这10年间,出国留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出国留学群体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既有传统的“精英留学”,即申请到国外名校读本科、硕士、博士;又有到国外读一般普通院校的“大众化留学”;在一些局部,确实也存在学力较弱的学生到国外“混文凭”的现象。

二是出国留学低龄化。目前,到国外接受高中以及高中以下教育的学生比例接近30%。观察2007年以后的出国留学数据和结构,就不难解释为何会有“归国潮”现象了。2007年后快速增加的出国留学学生,在2011年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此时相较于陷于泥潭的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势头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这其中,也不乏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人群,他们也提高了留学生回国比例。

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出国留学中的精英留学群体,有多少选择回国,这对评价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我国对人才的真实吸引力更为重要。对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曾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这说明,大规模“归国潮”中,精英人才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选自《中国迎来留学生“归国潮”背后存在根本性转变》,《参考消息》2017年10月29日)

材料二:

随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等各种国家政策的实施,对尖端科学的扶持力度在增长,这也是未来吸引精英人才的重要方向。人才回归离不开政策支持:2008年以来,中国共分13批次引进“千人计划”专家超过7000人,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人才5.39万人。十八大以来,中国已出台和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60多项文件,初步完成留学人员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回国的政策体系构建。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博士表示:“从经验来说,我个人非常希望更多的海归在海外有工作经历再回来,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帮助。”

(选自《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材料三:

调查显示,海归就业难的问题有所加剧。在回国后寻找第一份工作花费时间上,有36.3%的人在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46.8%的人在一个季度内找到工作,远低于2013年同期的调查结果。

海归就业遇到的问题,一是因为社会关系网络不完善,特别是“弱关系”①欠缺,47%的海归表示“国内的关系网络因在国外上学而断裂”;二是由于中西方学期制度的差异,留学生的求职时间与国内企业的招聘时间发生错位;三是留学生以为拿到一张国外大学的毕业文凭便可高枕无忧,以为出了国便是镀了金,在出国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训练,导致其毕业时不知道应该从事什么职业,缺乏竞争力,这也是部分“海归”回国后“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之一;四是海归的相对优势减弱,29.7%的海归表示,“专业技能与国内名校学生相比,优势不明显”。

(节选自《中国留学现状观察》,《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10日06版)

【注】①弱关系:指和联系不频繁的人的关系,与交流频繁的强关系对应。格兰诺维特认为:弱关系促成了不同群之间的信息流动。简言之,弱关系最有可能向好友提供一些他们原本难以获取的信息。

材料四:

(选自《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必然会引发出国留学人员“归国潮”。

B. 2007年以后,出国留学人数呈高速增长趋势,与此相应,学成归国人员数量和比率也在逐年增长。

C. 出国留学人员中的精英群体中有多少人选择回国,更能真实的评价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力。

D. 在专业技能方面,某些海归与国内名校生相比并无太大差别,这是海归就业难问题逐渐凸显的原因之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吸引大量留学生回国就业,尤其成为那些竞争力偏弱的留学生选择回国的主要原因。

B. 根据材料二,我国已经出台了“千人计划”等一系列吸引精英人才的政策,为高科技人才归国提供政策支持。

C. 我国顶尖人才流失数量居世界首位,因此国家通过扶持尖端科学吸引海外精英人才回归,当然更鼓励这些人才在回国前获得一定工作经验。

D. 回国后“水土不服”,寻找第一份工作花费时间较长,甚至超过半数的海归在一个季度内找不到工作,只能说明这些海归的适应能力较差。

E. 根据材料四,就业信息咨询、海归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就业推荐是海归人员在回国之前最渴望获得的四项服务。

3.鉴于中国海归就业现状,你想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提哪些建议?请概括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