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送 李 端 卢 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送 李 端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释] ①故关:故乡。  ②孤:少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③期:相会。  ④几度:几年。  ⑤翻:反而。  ⑥离杯:饯别的酒。

1.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卢诗前四句写送别的环境和离别的情景。遍地野草衰枯,天空寒云密布,天地苍茫,故人远去,前路渺渺,诗人归来,暮雪霏霏,构成一幅萧条凄凉的隆冬送友图。

B. 卢诗后四句忆友人的不幸身世,表离别的难舍之情。友人年少而孤,浪迹天涯,终遇知音,而今故友分离,社会动荡,后会无期,不禁掩面而泣,字字情深意切。

C. 司空诗首联从过去别离写起,忆写江海分别,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之久远,相见之困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D. 司空诗颔联紧承上联写久别重逢时的情景。突然相见反疑为梦,而后却悲从中来,叹年华流逝。“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E. 司空诗颈联和尾联写叙谈对饮的情景。孤灯、寒雨、湿竹、暗烟,凄冷凝重,明写景而暗喻情;“更”字蕴含着多少无奈和惋惜,“惜”字又包含着多少珍重和祝福。

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悲”,除此之外还分别抒发了哪些“悲”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BD 2.卢诗还抒发了: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身世不幸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③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司空诗还抒发了: ①年华流逝之悲,久别重逢,相视问年,写出了年华流逝的悲伤。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少孤为客的是“主人”,而不是“友”;D项“诧异、自责”错,应该是“欣喜、惊奇”。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除了抒发离别之“悲”外, “悲”情的具体内容还有哪些。分析情感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如卢诗中的“故关衰草遍”指故园衰败,“少孤”指小时丧父,“为客”指多年客居他乡,“多难”指社会动荡;“何处期”指与友人相见无期。司空曙的诗,“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颈联和尾联接写深夜在馆中叙谈的情景。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了。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二句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序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

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拜征虏将军,封襄平子。太和中,时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以序为吴兴太守。序至郡,讨擒之。事讫,还兖州。

宁康初,镇襄阳。是岁,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坚杀伯护徇之,以其不忠也。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

太元中,苻坚南侵。谢石率众距之。时坚大兵尚在项,苻融以三十万众先至。坚遣序说谢石,称己兵威。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于是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

后丁零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翟辽又使其子钊寇陈、颖,序还遣秦鹰讨钊,走之。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败走。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永,破之于太行。永归上党。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遂攻翟钊于石门,遣参军赵蕃破翟辽于怀县,辽宵遁。序退次洛阳,使子略督护洛城。序还襄阳。

其后东羌校尉窦冲欲入汉川,安定人皇甫钊、京兆人周勋等谋纳之。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诏断表,遂辄去任。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太元十八年卒,左将军、散骑常侍。

(选自《晋书·朱序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B. 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C. 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D. 梁州刺史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皇甫贞率众赴之/冲据长安东/钊/勋散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古代文体名,是臣子向皇帝表达陈述、请求、建议的一种奏章,如《陈情表》。这里是用作动词,“上表”的意思。

B. “襄平子”,爵名。“子”是中国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四等。自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子爵。

C. “河阴”即黄河北岸。中国古代常以阴阳指方位,“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阳”则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D. “赠”也称追赠,或追封、追晋。指古代帝王在有功者、官员及其亲属死后授予死者某种官职或勋位。如赠官、赠谥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序屡立战功。先后指挥平司马勋,讨钱弘,抗苻坚,讨翟辽,驱慕容永,战窦冲,南征北战,御敌平乱,为保卫东晋作出了巨大贡献。

B. 朱序机智有谋。襄阳被俘潜逃未果后,自首潜伏,后苻坚派他劝降谢石,他趁机为谢石出谋划策,并扰乱苻坚军心,致使苻坚军仓皇败走。

C. 朱序骁勇善战。慕容永进犯洛阳,朱序先在沁水打败其部将王次,后率军追击慕容永,破敌于太行,又追至上党的白水,与其相持二十天。

D. 朱序个性鲜明。因为年老多病,他多次上书请求朝廷免去自己的职务,当朝廷拒不接受其请求解除职务的奏表时,他就自行卸任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坚杀伯护徇之,以其不忠也。

(2)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遂攻翟钊于石门,遣参军赵蕃破翟辽于怀县,辽宵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有一个狮子军

贾平凹

我体弱多病,打不过人,也挨不起打,所以从来不敢在外动粗,口又浑,与人有说辞,一急就前言不搭后语,常常是回到家了,才想起一句完全可以噎住他的话来。我恨死了我的窝囊。我很羡慕韩信年轻时的样子,佩剑行街,但我佩剑已不现实,满街的警察,容易被认作行劫嫌疑。只有在屋里看电视里的拳击比赛。我的一个朋友在他青春蓬勃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我提着枪,跑遍了这座城市,挨家挨户寻找我的新娘。”他这种勇气我没有。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别人的魔鬼,要么被女人征服,要么就光天化日地出去伤害,我的魔鬼是汉罐上的颜色,出土就气化了。

一日在屋间画虎,画了很多虎,希望虎气上身,陕北就来了一位拜访我的老乡,他说,与其画虎不如弄个石狮子,他还说,陕北人都用石狮子守护的,陕北人就强悍。过了不久,他果然给我带来了一个石狮子。但他给我带的是一种炕狮,茶壶那般大,青石的,据说雕凿于宋代。这位老乡给我介绍了这种炕狮的功能,一个孩子要有一个炕狮,一个炕狮就是一个孩子的魂,四岁之前这炕狮是不离孩子的,一条红绳儿一头拴住炕狮,一头系在孩子身上,孩子在炕上翻滚,有炕狮拖着,掉不下炕去,长大了邪鬼不侵,刀枪不入,能踢能咬,敢作敢为。这个炕狮我没有放在床上,而是置于案头,日日用手摩索。我不知道这个炕狮曾经守护过谁,现在它跟着我了,我叫它:来劲。来劲的身子一半是脑袋,脑袋的一半是眼睛,威风又调皮。

古董市场上有一批小贩,常年走动于书画家的家里以古董换字画,这些人也到我家来,他们太精明,我不愿意和他们纠缠。他们还是来,我说:你要不走,我让来劲咬你!他们竟说:你喜欢石狮子呀?我们给你送些来!十天后果真抬来了一麻袋的石狮子。送来的石狮子当然还是炕狮,造型各异,我倒暗暗高兴,萌动了我得有个狮群,便给他们许多字画,便让他们继续去陕北乡下收集。我只说收集炕狮是很艰难的事情,不料十天半月他们就抬来一麻袋,十天半月又抬来一麻袋,而且我这么一收,许多书画家也收集,不光陕北的炕狮被收集,关中的小石狮也被收集,石狮收集竟热了一阵风,价钱也一涨再涨,断堆儿平均是一个四五百元,单个儿品相好的两千三千不让价。

我差不多有了一千个石狮子。已经不是群,可以称作军。它们在陕北、关中的乡下是散兵游勇,我收编它们,按大小形状组队,一部分在大门过道,一部分在后门阳台,每个小房门前列成方阵,剩余的整整齐齐护卫着我的书桌前后左右。世上的木头石头或者泥土铜铁,一旦成器,都是有了灵魂。这些狮子在我家里,它们是不安分的,我能想象我不在家的时候,它们打斗嬉闹,会把墙上的那块钟撞掉,嫌钟在算计我。我要回来了,在门外咳嗽一下,屋里就全然安静了,我一进去,它们各就各位低眉垂手,阳台上有了窃窃私语,我说:谁在喧哗?顿时寂然。我说:“嗨!”四下立即应声如雷。我成了强人,我有了威风,我是秦始皇。

秦始皇骑虎游八极,我指挥我的狮军征杀去,北伐去,兵来将挡,遇土水淹,所向披靡,一吐恶气。往日诽谤我、羞辱我的人把他绑来吧,但我不杀他,让来劲去摸他的脸蛋,我知道他是投机主义者,他会痛哭流涕,会骂自己是猪屎。从此,我再不吟诵忧伤的诗句:“每一粒沙子都是一颗渴死的水。”再不生病了拿自己的泪水喝药。我要想谁了,桌上就出现一支玫瑰。楼再高不妨碍云向西飞,端一盘水就可收月。书是我的古先生,花是我的女侍者。

到了这年的冬天,我哪儿都敢去了,也敢对一些人一些事说不,我周围的人说:你说话这么口重?我说:手痒得很,还想打人哩!他们不明白我这是怎么啦。他们当然不知道我有了狮军,有了狮军,我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有了翻江倒海之想。这么张狂了一个冬季,但是到了年终,我安然了。安然是因为我遇见大狮。

我的一个朋友,他从关中收购了一个石狮,有半人多高,四百余斤。大的石狮我是见得多了,都太大,不宜居住楼房的我收藏,而且凡大的石狮都是专业工匠所凿,千篇一律的威严和细微,它不符合我的审美。我朋友的这个狮子绝对是民间味,狮子的头极大,可能是不会雕凿狮子的面部,竟然成了人的模样,正好有了埃及金字塔前的蹲狮的味道。我一去朋友家,一眼看到了它,我就知道我的那些狮子是乌合之众了。我开始艰难地和朋友谈判,最终于重金购回。当六人抬着大狮置于家中,大狮和狮群是那样的协调,使你不得不想到狮群在一直等待着大狮,大狮一直在寻找着狮群。我举办了隆重的拜将仪式,拜大狮为狮军大将军。

有了大将军统领狮军,说不来的一种感觉,我竟然内心踏实,没了躁气,是很少给人夸耀我家里的狮子了。我似乎又恢复了我以前的生活,穿臃臃肿肿的衣服,低头走路。每日从家里提了饭盒到工作室,晚上回去。来人了就陪人说话,人走了就读书写作。不搅和是非,不起风波。我依然体弱多病,讷言笨舌,别人倒说“大人小心”,我依然伏低伏小,别人倒说“圣贤庸行”。出了门碰着我那个邻居的孩子,他曾经抱他家的狗把屎拉在我家门口,我叫住他,他跑不及,站住了,他以为我要骂他揍他,惊恐地盯着我,我拍了拍他的头,说:你这小子,你该理理发了。他竟哭了。

(选自2017年《小说月刊》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汉罐上的颜色,出土就气化了”来比喻“我”内心对爱情的冲动遇到现实就湮灭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我”缺少勇气。

B. 古董市场上的小贩十天半月就能抬来一麻袋石狮,使石狮价钱一涨再涨,刻画了古董小贩的贪婪,与“我”形成明的对比。

C. 本文借助大胆的想象,在历史遨游与生活虚设中,对自我心理成长进行强烈暗示,同时又对生活进行细致诙谐的勾画,形成了鲜明的创作特色。

D. 在厚重的历史背影下,一石一狮、一字一画、嬉笑怒骂,都成为作者创作的灵感来源,本文体现了贾平凹对陕西本土文化传承有着高度的自觉意识。

2.“我”给第一个炕狮起名叫“来劲”的缘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贾平凹说:写作要我手写我心。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我”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借此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藏匿在《人骑图》里的“画外音”

42岁的赵孟頫在湖州老家画出了《人骑图》,左边有两则赵孟頫的自题,第一则说北上后见到三卷唐代画马高手韩干的真迹,才开始明白韩干在画中的用意。三年后他再次题跋说画好画是难事,但能够“识画”更难。自己能把马画得如此好,主要是天分使然,这一幅画自认为不愧唐人。

赵孟頫的次子赵雍题跋中说这匹马吃的是与三品官俸相等的精美饲料,装饰的是价值千金的辔环。谁能给它解脱束缚的缰绳,让他回归“汧渭中间”纵情奔跑呢? 《人骑图》中的“骑”字是由“马”和“奇”组成的会意字,“奇”字古义为“异”和“大”,作为量词与“偶”相反,而“偶”就是俗的意思,《后汉书·独行列传》中对独行之士的描绘就为历代文人推崇。远古时期的马也是以多数出现,或是被组成骑兵团参战,或是作为天子贵族出行的马车,孔颖达《左传正义》说至六国时始有单骑。不同凡俗之人才能骑马独行,“千里走单骑”的关羽就是一例。赵孟頫把自己画成唐代骑马的独行之士,正是一种内心独白:因为秉持道义,所以具有一意孤行的勇气。

赵雍的题跋正是以说马来暗喻自己父亲。学者赵华《赵孟頫同知济南考》一文也认为《人骑图》是赵孟頫的自画像,他将赵孟頫侄儿赵由辰的题跋和1295年赵孟頫好友戴表元的《史廉访自济南来江东,时赵子昂同知府事,画其所乘玉鼻骍以为赠》二首对比,认为戴表元描绘的一身“唐妆”的赵孟頫就是画中这样,而这匹马也就是赵孟頫的骑乘玉鼻骍。父子二人都在画自己的画里扮成唐人,这种艺术的复古风潮背后正是对古人道德的推崇。

《人骑图》和唐人韩干的《牧马图》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所画马鬃都很薄很少,修剪马鬃是为了去除兽性,唐代宫廷贵族把马鬃梳成几簇的流行样式,称为“三花马”和“五花马”,多见于唐三彩的马。而且,唐代尚乘局都在良马身上印以三花飞凤等字样以示珍贵,可二者所画马身上也都没有打上印记,辔头、辔环、马鞍、鞍垫也以纯色为主,少有花纹,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中那种马的装饰比起来甚为朴素。题跋中吴巽的“长安借得看花无”所云正是此意。中国的相马术讲究透过粗陋的外表去发现内在的精神,《人骑图》意旨可能正是让人去发现内在的不凡;其次,骑马的人拿鞭子的手都是下垂的,拿缰绳的手也很松弛,辔头和缰绳都勒得很轻,和马的皮肤保持了空间,不像其他画中那么紧贴,题跋中何颐贞所说“垂鞭不动辔绦轻”正是看到了对马的善待;二者笔下的马耳朵都是向上垂直竖起的,当马心情愉快的时候,它的耳根非常挺拔有力,《人骑图》中,无论是人还是马的表情都很闲适,似在微笑。由此可见,赵孟頫说此画“不愧”的那个“唐人”指的就是韩干。这正是赵孟頫理解驭马和用人之策的根据所在。

骑者善堕,只有懂得驾驭马的道理的人才能稳稳坐在马背上。清代帝王乾隆也读懂了赵孟頫的意思,遂书“深得稳意”四个大字于其上,以示赞颂。

赵孟頫归隐时所画《人骑图》,恰恰警示了我心中思虑的问题。

(2017年11月10日 《北京青年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孟頫和韩干都是唐代画马高手,画中的用意深刻,都不愧是唐人。

B. 把自己画成独行之士的赵孟頫与“千里走单骑”的关羽一样,都是不同凡俗之人。

C. 学者赵华在《赵孟頫同知济南考》一文中证实了赵孟頫与赵雍父子二人都在画自己的画里扮成唐人,表达对古人道德的推崇。

D. 赵孟頫的《人骑图》和唐人韩干的《牧马图》所画马鬃都很薄很少,并且都在良马身上印以三花飞凤等字样以示珍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赵孟頫自认为 “不愧唐人”切入,层层深入,主要从艺术与史学的角度论证了《人骑图》丰富的“画外音”。

B. 文章例举《后汉书·独行列传》中对独行之士的描绘为历代文人推崇的事实,有力论证了《人骑图》中的“骑”字意义之妙。

C. 作者从马的鬃耳、马的装饰与骑马人执鞭的姿势等方面对《人骑图》和《牧马图》进行了细致的比较,通过对比论证得出 “唐人”即韩干的结论。

D. 作者以乾隆之例论证了两点:一是乾隆读懂了赵孟頫的意思,二是赵孟頫有帝王之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见到三卷唐代韩干的真迹,赵孟頫很难画出《人骑图》,

B. 赵雍在画自己的画里的艺术风格与道德追求深受其父影响,

C. 如果没有韩干的《牧马图》,赵孟頫《人骑图》的“画外音”就难以发现。

D. 赵孟頫归隐时的心境在《人骑图》中得到充分体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有过怎样隐秘的内心世界,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引起过你什么样的回忆?是幸福还是伤感,是快乐还是忧伤?

请选择你的这样一段经历,真切、具体地表达出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只能写记叙文。③说真话,抒真情。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华文化特征形成的简示图,请根据该图,写一段话,揭示中华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意简明、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