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冰花男孩”王福满因一张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而出名...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冰花男孩”王福满因一张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而出名。他是云南昭通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王福满从老家飞抵北京,开启三天的圆梦之旅。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帮助也接踵而至。就在王福满经历了自已很多个第一次的时候,他的老师却担心,众人的帮助使王福满再也回不到曾经平静的生活。“脱贫一定要靠自己”,王福满所在小学的校长说,他不希望环境的突变改变孩子坚毅、自立的性格。

对于以上事情,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谈一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让理性之花盛开 “理性是罗盘,欲望是暴风雨”,波普曾说。 生活中,常有人说类似“有钱就是任性”的话,甚至“任性”成了年度热词。而与此同时,我们又能看见诸如“任性赌博,家破人亡”的悲剧新闻。请试想,如果我们能有双理性的双翼,又怎么会被欲望的高山困住? 其实,我们的心里都有一朵理性的花儿,只是有些人的还没有开花罢了。 从“家乐福事件”到“盐荒”无不说明了理性的必要,而现在我们所处的现代文明社会更需要理性。当众人都支持称赞领导人拆除北京旧城时,建筑学家梁思成站出来了。面对领导的指责,身份地位的不保,他没有畏缩,据理力争,坚决要保护北京旧城。五十年后,北京新的“假古董”城墙建起,证明了梁思成是对的,也说明了理性的必要。如果没有理性的灯火,我们仍会处于冰冷的原始社会;如果没有理性光环的照耀,世界也将失去色彩。 有时不是花不开,而是我们忘了浇水与施肥。 突发事件来临,我们往往会“一时冲动”,而这“一时冲动”又回给我们带来“后悔莫及”。而如果我们想起浇水,浇灭“冲动”的怒火,并记起施肥,用智慧去分析解决问题,哪里再会“后悔莫及”呢?在《三国演义》中,当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身边只有两千余人的诸葛亮扑来时,诸葛亮身边的人都大惊失色,唯独他神态自若,冷静面对,最终化险为夷。若是没有及时的冷静,又不知结局会是如何。又如林清玄在《黄玫瑰的心》中顿悟的那样:原来人要活得抬头挺胸,需要更多的智慧,要常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之水里。”我们在突袭的苦痛里,垂头丧气,不如学习黄玫瑰,浸泡在冷静的智慧水中,重获勇气,甚至生命,不再一味追悔莫及。 若是花开,我们也要保持其鲜艳美丽。 我们宣扬理性,并不是全盘否定任性,更不是拒绝任性。只是当我们任性时,我们需要加入理性的色彩。理性之花固然美好,但要是忘了本心,花会是苍白的,无味的。尊重充满善意的本心,理性之花便会色彩艳丽,香气扑鼻,群蝶飞舞。 愿你我都有那盛开的花朵,让人间充满了颜色。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先介绍了云南昭通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王福满因一张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而出名,被称为“冰花男孩”。随着王福满走红网络,其生活状况受到外界关注。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王福满从老家飞抵北京,开启三天的圆梦之旅。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帮助也接踵而至。就在王福满经历了自已很多个第一次的时候,他的老师却担心,众人的帮助使王福满再也回不到曾经平静的生活。“脱贫一定要靠自己”,王福满所在小学的校长说,他不希望环境的突变改变孩子坚毅、自立的性格。材料的关键点在于社会各界人士给予“冰花男孩”王福满帮助,王福满接受帮助——“经历自己人生很多个第一次”。可是其老师却担心,众人的帮助使王福满再也回不到曾经平静的生活。王福满所在小学的校长更是说“脱贫一定要靠自己”,他不希望环境的突变改变孩子坚毅、自立的性格。所以作文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写作:从众人的角度:应该帮助别人,但应该理性正确地帮助别人;从学校老师、校长(王福满)的角度:要正确看待帮助,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志向;综合角度:可以接受帮助,但不能依赖帮助,重在自我奋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为各行各业所必需。宣传工匠精神,就会改变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的弊病。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全社会就能形成尊崇工匠精神的氛围。而有了工匠精神,就能使我们国家发展创新,品牌树立。工匠精神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不懈追求。

①宣传工匠精神,不一定使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的弊病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报社要出版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版面,整版分四个板块,各板块的主题类别已经确定。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仿照板块一、二,从板块三、四中任选一个板块推荐一篇你学过的经典文章并简要评述。

板块一:革故鼎新类。文章:《过秦论》——剖析层层深入,教训历历在目,给人时移世易、改变已宜的启迪。

板块二:淳朴向善类。文章:(边城》——至纯至真的风俗,至善至美的人性,把生命的真实状态留在人们心中。

板块三:担当责任类。文章:                                               

板块四:忠义孝悌类。文章:                                               

(2)按语是对于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评论。请你为整个版面写一则关于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习的按语,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程

在这样的地方,适宜于将眼睛想象成一部摄像机。目光的收放,仿佛镜头的伸缩,将不同距离的目标一一捕捉摄录:杨家堂村,一个阶梯式古村落;酉田村,一个台地式古村落;黄家大院,一个美轮美奂的古典庄园……

令我的目光牢牢羁留的这些场景和画面,属于同一个地方:松阳。

“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吟咏的是松阴溪,松阳的母亲河。虽然历史久远,但在大多数时间内,它鲜为人知,这首先是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及相伴生的贫穷落后等,注定了难以有更多目光投向这里,不过这倒也并非全是坏事,所谓祸福相倚云云。过去漫长的农耕时代,这样的地方容易躲过兵燹战乱。今天,经济建设大潮裹换一切地域,但偏僻的地方与通衢大邑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因为硬件条件的不足,往往慢上几个节拍,滞后若千年,这种时间差,从好的方面讲,可以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中的教训,不走或少走弯路,不用交付巨额的“学费”。

松阳印证了这一点。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使它具有后发优势,这种优势,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

俗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耳熟能详,但对于一个外来人,松阳的山水自然,就是一道永远不会撤席的目光的盛宴,只是随着季节和时辰,不断变换着内容,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阳光穿过透明的空气倾斜下来,树叶仿佛被擦拭过,熠熠闪光。澄澈清亮的溪水,舒缓而辽阔的茶园,桂花树浓郁的香味,夜晚窗外的蛙声,黎明时分的鸟啼,都让我们一行来自不同大都市的旅行者,有一种超出期待、何其奢侈的感觉。由于水量丰沛,云雾缭绕的景色随时可见,行走山水间,恍惚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画长卷中

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之间,保留了一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散布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松阳县各处,依据当地地形的不同,呈现为阶梯式、平谷式、傍水式等各种样貌。对于眼睛来说,尽管目标姿态各异,却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栝:目不暇接。

每一个村子都体现了与自然的紧密融合,或以青山为倚靠,或以绿水为襟带,或仰接峰巅,或俯瞰幽谷,山环水绕,林木蓊郁。从外观看,这里的建筑融合了浙闽徽三地的风格,夯土的泥墙立面,拱形屋顶上的青瓦,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多已漶漫残缺,诉说着岁月沧桑。这些老屋旧宅及附属的各种建筑所构成的村落,堪称是中国传统乡土建筑群完好保存的样本。而建筑从来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为具象化的存在。无论是一座屋宇,一个院落,还是一口藻井,一扇窗棂,整体和局部,大处和细节,处处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

但它们显然并非独独属于审美的,虽然月光最初感知到的正是这一点。在美的种种样貌形态背后,它们还有着更为丰厚的蕴含,承载十分广阔的功能。譬如“耕读传家”,是数千年的农耕社会所尊崇教奉的价值,一代代地被传承着。这几个字被刻写在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如果是以对联样式张贴镌刻于楹柱上,就扩展成了“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每天进出门口时,抬眼所见都是这些字句,耳濡目染中,如何不受到熏陶?传统文化价值观就是以这样具体可感的方式,渗融进了一代代人的灵魂。

现代化浪湖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目光所及,几乎到处都是所谓标准化、时尚化因而也是高度雷同化的环境和生活。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幽静古雅的氛围,舒缓从容的节奏,便愈发显得可贵。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美好。

而这里的人们,也的确没有事负上苍的这一种厚意。

抵达松阳县城的第一天,晚饭后,我们一行走到老城区的西屏街上。这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二层木结构店铺,有铁匠铺、金银铺、炭烛铺、锡箔铺、草药店、裁缝铺、棕床店、剃头店、制秤店、拉面店、酥饼店……不下几十家店铺,堪称是一个古老集市的完整标本。这样的老街,在不少城市中,或者被拆除,或者把原来的住户迁走,经过一番修葺变成旅游参观的项目,居住生活的功能却被剥离。松阳的做法完全不同。当地乘持一种“活态传承”的理念,不但让老街的原住民安心住下去,也鼓励来此赁房做生意的商人以店为家。在保持老街的空间风貌及建筑外立面传统风格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的设施改建,大大提升居住舒适度。房子住了人,便有了鲜活的生命气息。传统生活方式的浓郁气息,也就十分自然地氤氲弥漫开来。

置身这样的地方,不由得会想到那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目光作证:在松阳大地上,这是一个生动确凿的事实。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第三段引用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点出松阳母亲河松阴溪,表现了松阳历史久远,也表现了松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B. 文章第四段为过渡段,承接上文对松阳地理位置劣与优的介绍,同时引起下文对松阳自然、人文优势的描述。

C. “或以青山为倚靠,或以绿水为襟带,或仰接峰巅,或俯瞰幽谷,山环水绕,林木蓊郁”,运用了整句,语言典雅又有气势。

D. 文章最后一段既照应了题目和开头,又升华了主旨。“记得住乡愁”呼吁在外的松阳人回到家乡参与建设。

E. 文章采用对比、引用等手法,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充满诗意的松阳的由衷赞美。

2.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3.文章以“我”的视角行文,有什么好处?

4.(1)文章表现了松阳的多重魅力,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2)松阳魅力的保持给人怎样的启示?请选取一点,结合文本或生活经验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 ,画船听两眠。(韦庄《菩萨蛮))

(2)_________,言笑晏晏。(《诗经·氓》

(3)俨骖腓于上路,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赤壁赋》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之句,将人生与长江相对照,发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慨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作答。

夏日对雨

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而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1.首联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第二联运用的修辞手法。

3.诗歌的后两联写出了雨后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