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请结合自己读书的体验,针对材料内涵写一篇叙述类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读书贵有疑 读书人总喜欢问:怎样读书最有效?我以为带着疑问读书最有效。古人云,读书需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读书真正的乐趣就在于思考,一个不会思考的人永远也不能与作者通过文字神交,也就永远体味不到读书的真正乐趣。 读书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呢?我以为可以从反常之处入手,在反常之处多问个为什么。举个例子吧:鲁迅的《故乡》,一家人离开家乡时,宏儿的一番话“又提起闰土来”。照理说,下文应该写闰土,但作者没有,而将笔锋转向了杨二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林黛玉进贾府》去拜见邢夫人时,那邢夫人与黛玉初次相见,邢夫人本不是热情好客之人,可却“苦留吃过饭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些反常或不合作文的常规章法,或有背于情理,如果在这些反常之处,多问几个为什么,又能带着这些问题边思考边阅读,我想,你一定会逐步深入到作品里,最终触摸到作品的精妙之处。那该怎么去解决这些疑问呢?我通常这样做: 从整体出发,把握局部。为什么不写闰土而转写杨二嫂呢?从全文看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揭露当时农村的破败萧条。而不是专门塑造闰土。杨二嫂与闰土是相互映衬、相互补充的,以他们为代表共同来反映当时农村的社会现实。闰土,文章前面已经用了较多的篇幅塑造,这里再提到闰土也写不出多少新意,而转写杨二嫂却能写出一番新意来。在前文,作者已写出了她的尖刻和爱贪小便宜,现在再写她发现灰堆里的碗碟和强行拿走了狗气杀,能增加这个人物形象的内涵。那些灰堆里的碗碟,在我看来多半是杨二嫂自己耍的鬼把戏,她却“定说”是闰土埋着的,可见这个小私有者在生存压力压迫下,正走向劳动人民的对立面。她为了谋得自己一点小小的私利,不惜诬陷忠厚之辈。(即使她所说的不假,我想这里也有一点的思考价值,为什么善良纯朴的闰土会变成这个样子?)作者着力描写她提着的狗气杀和翻飞的小脚,就像一幅漫画,画出了她的自私自利,画出了她从讨要到偷拿到巧取强夺的所有丑态。 从性格出发,把握人物的言行。回过头来看邢夫人的“苦留”,如果你了解邢夫人的性格,你会发现这个“苦留”真是神来之笔。在《红楼梦》中,她是一个典型的尴尬人物形象,“禀性愚弱”、“婪取财货”。四十六回中她不合时宜地向贾母提出把鸳鸯许配给自己的丈夫为妾,弄得鸳鸯寻死觅活抗亲,她自己反挨了贾母一顿骂。不辨是非,不论场合,糊糊涂涂是她的本分。黛玉初入贾府,她为何一反常态,这样大方而重情义呢?原来是因为黛玉受到了众人的欢迎,她也想用留饭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黛玉的亲近。这过分的亲近反过来说明了她的不谙世事——因为此时的情分还不足以到“苦”的地步,越是“苦”反越显出了自己的矫情。二则此时黛玉尚未见过二舅,若被苦留下,便是不合礼仪。这种违反礼法的事实际上是她做出来的,这就写出了她的懵懂无知。只“苦留”二字,真正一字千金,充分表现了邢夫人“尴尬人难免尴尬事”(《红楼梦》第四十六回篇名)。 多方比较,含英咀华。好文章自有它的“味”,“味”隐含在语言之中,特别是文学语言,含蓄深沉,非经多次品味不可得其真。例如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藤野先生第一次跟学生见面时,说:“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这是一句很平常的话,很容易被人轻轻放过,但如果我们这样问自己,藤野先生自我介绍时,为什么不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而偏要用这么一个长句子? 原文多加了一些词语,语句显得更长些,节奏就显得相对缓慢,语速也就慢下来了。这与鲁迅在前文的提示语是相一致的——“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像藤野先生这样性格的人,语句缓慢有顿挫,这与他待人和蔼的性格是一致的。后文“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这是对藤野先生了解较多的留级生们发出来的,敢在老师自我介绍时公然发出笑声,藤野先生的平易可见一斑。 只要用心去品读文章,用心去发现问题,总能感受到匠心感受到美。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材料是一句名人名言,考生首先要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然后再作文。 朱熹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始读书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在学习中解决它,最后达到学习的都没有疑问了,这才是真正长进了。这里,朱熹以病疑喻读书之疑,说明读书要有长进须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无疑者须教有疑”,第二阶段是“有疑者,却要无疑”。没有疑,就是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学的再多的知识也是无用的死知识。 所以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经过自己的怀疑、思考、辨析、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样就是学有所获,这就是有疑者,却要无疑的道理。朱熹的见解还可从心理学研究上找到依据,那就是: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难,大脑皮层则处于亢奋状态,这是深入钻研、积极思维的表现。“无疑者须教有疑”,是因为有疑才会有思;而有思才会使有疑者变无疑。参考立意:读书贵有疑;辩证看待 “无疑”和“有疑”; 读书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无疑者须教有疑;从有疑到无疑。 考生需注意:写作的内容及立意方面,应有自己的视角、体验及侧重,须兼顾质疑、释疑的不断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拟写对联。

(1)下面是郑燮就“墨竹”写的一副对联,现已打乱,请将打乱的词语组合成一幅对联。(填写序号即可)。

①仰面花   ②傲骨梅   ③虚心竹   ④低头叶   ⑤无   ⑥有

(2)请仿照上联,另选一种地方风味小吃,拟出下联。

上联:麻婆豆腐色香味美老少皆宜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①___。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随着新技艺的不断兴起,②___,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有些物件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外在的“形”,③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      开枪,死仿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2)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      ,对日本产的包第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3)外头工人在      这种额外的负担,而包身工却在羡慕这种可以自主地拿出钱来贿赂工头的权利。

A. 竟然  做客  报怨    B. 居然  做客  抱怨

C. 竟然  作客  抱怨    D. 居然  作客  报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杰出的尼日利亚剧作家、激进的人道主义者沃莱•索因卡严厉批评了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移民问题上引起强烈争议的言论和墨西哥边境的造墙计划。

B. 中国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不仅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还是在缅怀过去、抚慰民心。

C. 根据最新天气形势分析,受今年第17号台风“鲇鱼”倒槽和冷空气共同作用下,27日至29日,我省可能出现较明显的风雨。

D. 迅速成长的中国电商行业已步入“品质提升”关键期,如何保证其步入品质良性发展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近,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丢书大作战”刷屏,这个公益活动源于英国伦敦,现在也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②运动员出身的李宁已将门店开到美国洛杉矶,和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巨头分庭抗礼

③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④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

⑤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自己就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

⑥动物专家认为,在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问题上,“天地之漠漠无亲”是大慈悲,人类的小德小惠反是不仁。希望大家广而告之,众口铄金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