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一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改装菜油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菜油”。 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论述类文章。

 

拥有自己 当你真正放下一切的时候,你就真正拥有了自己。——题记 人生是一个过程,简简单单、平平凡凡是一生,庸庸碌碌、轰轰烈烈是一生,畅游山水、浪迹天涯是一生,高官厚禄、衣食无忧是一生……人生短短几十秋,要让自己快乐充实每一天,就要真正地拥有自己。 拥有自己,就是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承受,承受痛苦,承受幸福,承受平淡,承受孤独……更多的是承受得失,承受挑战。人生有得必有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因为抛不下包袱,生活不会变得丰富多彩。不管怎样,输了什么也不能输了心中的那个自我,输了快乐的心情。 拥有自己,就是拥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心态决定成败,拥有一份平静的心态,就好比拥有了一个成功的法宝。人生在世,或泪,或笑,或伤心,或幸福,抑或是情感复杂,滋味多样,这都取决于心态。拥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就更能好好地把握自己,不迷失自我,就能真正地直面人生,积极生活。 拥有自己,就是拥有一个海一般的豁达胸怀。俗语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让我们耿耿于怀。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拥有一个海一般豁达的胸怀,逝者如斯,一切不如意皆是水中花、镜中月。与其让自己沉浸在痛苦迷惘中郁郁寡欢,还不如放下一切,坚守自己,直面坎坷失意,获得真正的清净。 拥有自己,就是敢于放弃成见与不满。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枯燥无味的事情总是让我们原本平静的心情变得如一团乱麻,我们会抱怨,会不满。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这主要还是我们没有坚持自己,心智还不成熟,容易被环境、成见、不满左右。所以,拥有自己,就要敢于放弃那些成见与不满,清醒地积极地看待现实,不抱怨,不挣扎。 拥有自己,还要敢于舍弃。就像材料说的那样,当一个玻璃杯装满牛奶时,人们总会只注意到“牛奶”;当杯子被倒空时,人们才会说那是一个“杯子”。我们本身就是那个空杯子,杯子里的牛奶就好比是世俗观念,所以当我们学会放弃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 我们常说,人生路途坎坷艰辛。是的,人生有好多无奈,然而,当自己改变不了事实时,那么,我们不妨改变心态;当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时,我们可以改变现在;当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时,我们就应该改变自己。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些,我们就会拥有真正的自己。 其实,拥有自己,就是放下一切,拥有一份执着和简单。既然生命那么可贵,生活那么复杂,就让我们坚持本真,做一个真正拥有自己的人吧!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新材料作文,材料具有隐喻性特征,不直接说明道理,借用生活中的日常事例,讽喻、劝诫、启迪人们,寄寓深刻道理。材料通过玻璃杯装填不同物质,引起人们对于玻璃杯自身的忽视,引导人们思考,人类人生因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等带有低俗色彩的欲望、物质享受、过于计较,从而变得失去人生的方向,以至于完全失去自我。可从以下角度立意:从回归原先纯真、质朴的自我、本我来看,可以立意:做最初的自己、回到本来的我、回归自我、找回本我、唤醒自我、保持自我等;从回归自我的途径看,可以立意:人生要淡泊宁静、给自己一片心灵天空、不要让心灵遭受蒙蔽等;从寻找“变得不是自己”的原因立意:放弃诱惑欲念、澄净心灵等。行文时注意由材料的分析引出文章的观点,然后逐层的分解论述,如“找回自我”提出观点后可以从“为什么要找回自我”和“如何找回自我”的角度进行论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3) 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__,辱其群臣。相如虽驽,_________?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 ,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3)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描写景物要有一定的顺序,第二段在写月下荷塘时,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请简要分析第三段所描写的意境。

4.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语段一: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语段二: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语段二中画线词语“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 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 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 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 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2.请简要分析语段一中的划线语句有何表达效果。

3.祥林嫂在祝福声中死去,“我”“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对此你怎样理解?“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

B. 《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C. “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