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革字义夫,华州华阳人,国初勋臣廷祚七世孙也。少好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革字义夫,华州华阳人,国初勋臣廷祚七世孙也。少好学,喜谈兵,再试礼部不中,乃从泾原军,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金人南牧,帅兵解辽州之围,使粘罕军,见之庭,揖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直气劲,粘罕少屈,为追回威胜诸屯兵,授书使归。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诏以为武功大夫、閤门宣赞舍人持节谕陕西。行至朱迁,闻金人犯京师,复还。与张叔夜同入城,请于帝,乞幸秦州;又乞出城劫之,使不敢近;又乞诸门同出兵牵制、冲突,尾袭、应援,可一战而胜。时众言已入,皆不果。后金兵攻安上门,填道度壕,革言之守将,使泄蔡河水以灌之,不听。及填道将合,欲用前议,则水已涸矣。车驾金营,革以为堕其诈,往请叔夜,欲身见大酋计事,叔夜回其故,曰:“兹行有三说:一则天子还内,二则金骑归国,三则革死。”叔夜为言之,不报。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阴以军法部勒,将攻金营。久之,迁于同文馆,所合已至数万,多两河骁悍之士。既而有立张邦昌之议,革谋先诛范琼辈,以三月八日起兵,谋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数百人排闼入言:“邦昌以七日受册,请亟起事。”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选自《宋史·吴革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B. 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C. 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D. 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全者万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人,古代的一种官名,也指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文中指待从宾客。

B. 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作为凭证。苏武杖汉节牧羊,即是此意。

C. 幸,封建时代指皇帝亲临为幸,如临幸、巡幸,文中指宋钦宗到金营去。

D. 受册,接受册命,册命指封立太子等的命令,文中指张邦昌接受册封称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革科举不顺,从军报国。吴革从小爱好学习,喜欢谈论军事,两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未考中,于是投身军旅,并做了秉义郎。

B. 吴革奉命出使,富有气节。出使粘罕军,他揖而不拜,对粘罕贪利背约的行为严词斥责,维护了北宋朝廷的尊严。

C. 吴革多有谋略,无由施展。在宋金对峙中,他多次提出迎敌之策,无论皇帝、守将还是众人,都没有人听从他的建议。

D. 吴革忠肝义胆,功败垂成。在有人主张拥立张邦昌时,他谋划起兵阻止,先杀掉范琼等人,结果反而受害,英勇就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吞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

(2)革以为堕其诈,往请叔夜,欲身见其大酋计事,叔夜问其故。

 

1.D 2.A 3.C 4.(1)钦宗询问割让土地和不割让土地的好处和坏处,他回答说:“金人有吞并我们的意图,希望把关中的兵马全都起用奔赴都城作为防备。” (2)吴革认为坠入了金人的骗局,去请求张叔夜,想亲自去见他们的大首领谋划事情,张叔夜询问其中的原故。 【参考译文】 吴革字义夫,华州华阳人,建国初年功勋大臣廷祚的七世孙。少年好学,喜欢谈兵,第二次考试礼部没有考中,于是在泾原从军,以秉义郎干办经略的官职管理公事。金人向南侵犯,帅兵解了辽州的围,出使粘罕的军队,在庭上拜见他,作揖不跪拜,指责他贪利不守约,词直气劲,粘罕稍微屈服,为了追回威胜各屯兵,授书让他们回来。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的利害关系,回答说:“金人有吞噬的意思,愿意都把关中的士兵马匹赴都作为防备。”下诏任命为武功大夫、閤门宣赞舍人,持节谕到陕西。走到朱迁,听说金人侵犯京师,又回来。和张叔夜一同入城,向皇帝请命,请皇帝到秦州;又请求出城劫杀敌兵,让他们不敢靠近;又请求各门一同出兵来牵制、冲突,尾袭、应援,可以一战而胜。当时众人说已经进入,都没有结果。后来金兵攻安上门,填道度壕,吴革向守将进言,让倾泄蔡河的水来灌他们,不听。等到填道将要合上,打算用前面的建议,水已干了。车驾到了金营,吴革认为已经毁坏了诈局,回来请张叔夜,打算亲身见大酋来计划事情,张叔夜回绝了他,说:“这一行有三种说法:一天子还内,二金骑归国,三吴革死。”张叔夜为他说了之,皇帝没有理会。皇帝皇妃皇后太子出郊,吴革的孙子吴傅请求他们留下,没成功,于是为吴傅打算在启圣僧院安置振济局,招募士民来吃饭,一天之间到的以万来计算,暗地里用军法来部署约束,将攻打金营。时间久了,迁到同文馆,所聚合的人数已到数万,多为两河骁勇强悍的士兵。不久有立张邦昌的说法,吴革打算先诛杀范琼等人,约定三月八日起兵,谋划已经定好,约定好的前二日,有值班的披甲士兵数百人推门进来说:“张邦昌打算七日受册封,请立刻起兵。”吴革于是披甲上马,到了咸丰门,四面都是范琼一党,哄骗吴革入帐,立刻抓住他,威胁让他一起反叛。吴革用极难听的话骂他们,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他部下百人都一同赴死。 (选自《宋史·吴革列传》)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本句讲的是上皇、妃、后、太子出宫郊外,吴革禀告孙傅请求留住他们触角,但是不能够。于是吴革就替孙傅商量,在启圣僧院设置启圣僧院,招募士兵和百姓来吃饭,一天中到的人很多,要用万来计算。理解句子的意思后,断句就容易多了。其中“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一句中“不得”是“不能够”的意思,“乃”作“于是”的意思时,一般处于句首,故应在“得”和“乃”之间停顿,这样就排除A项、B项。“一日之间至者万计”,是说一天中到的人很多,要用万来计算,而不是说招募士民吃一天饭,故在“就食”之后要停顿,排除C项,本题选D项。正确的断句是:不报。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文中指侍从宾客”错,从上下文看,閤门宣赞舍人是官名。 3.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无论皇帝、守将还是众人,都没有人听从他的建议”错,从文中看,张叔夜、孙傅是听从他的建议的。A项、B项、D项这三项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所以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统计显示,2007-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论文,中国占近20%,仅次于美国;其中,深度学习领域论文总量和引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二。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表示:“我国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机器翻译,中文信息处理等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人工智能将对实体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芮明杰将其总结为3个方面,一是对生产工具的改变。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生产设备后,设备将变得更智能。二是帮助消費者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可能会代替一部分人力,影响相关行业及其就业,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摘编自《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2018年1月24日新华网)

材料二:

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所属领域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材料三:

据统计,美国半数以上的数据科学家拥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中国,超过40%的数据科学家工作经验尚不足5年,中国只有不到30所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人工智能,输出人才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此外,中国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大多集中于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其他领域的人才相对匱乏。

在产业应用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虽然己经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除少数垂直领域凭借多年大数据积累和业务流程优化经验,催生出营销、风控、智能投顾,安防等人工智能技术可直接落地的应用场景外,大多数传统行业的业务需求与人工智能的前沿科技成果之间尚存在不小差距,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尚处在探索阶段。

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方面,关国也更为完善和活跃,创业公司数量远超中国。而且由研究机构、大学及私营企业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庞大、创新且多元。

(摘端自《人工智能,能湃发展新优势》,2018年1月10日人民网)

材料四:

“人工智能发展到高级的阶段就可以真正实现‘心想事成’,比如你想知道我在想什么,立即就可以通过脑电波和人工智能技术获取。脱离通常的计算机上网方式,通过脑电波和英特网随时随处获取信息,这样人类就真正进入到了一个新型的智能化社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史忠植说,“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许多:包括解决计算机的高性能和它的低智能方面的矛盾;通过信息、脑、生物和纳米技术的结合,使得人类具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他强调,特别是智能技术、生物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研制具有生物特征的智能机,将是世纪高技术革命的突破口。

(摘编自《科学生活:人工智能如何便捷人类社会?》,2007年11月14日《科技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07年以来的十年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成绩喜人,在相关领域论文发表的数量、引用量以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世界前列。

B. 从我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所属领域分布来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不平衡,排名前三位的公司所属领域占据了半壁河山。

C. 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多个领域人才相对匮乏,这也可以从我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所属领域分布的不均衡上看出一些端倪。

D. 我国目前大多数传统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没有需求,因此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应用还需要较长时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对实体经济在生产工具的改变、帮助消费者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代替部分人力三个方面有积极影响。

B. 人才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受科学家群体影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创业公司在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领域成长更快。

C. 少数垂直领域利用人工智能的成功经验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要应用到传统行业中,首先必须解决大数据的积累问题。

D. 人工智能发展到高级阶段将不再需要计算机,而是通过脑电波和英特网获取信息,这是人类真正进入到新型智能化社会的标志。

E. 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的结合,研制具有生物特征的智能机是高技术革命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

3.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可以从美国获得哪些有益的借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流淌的瞬间

星竹

那一年的冬天,下了一场大雪,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舜中,我走向田野,我听到阴冷斜长的冰凌儿,从身后的屋檐下啪的一声碎在地上,晶莹的雪水润在我的脸上,脚上咯咯吱吱的声响使原野变得空旷,那一瞬间的感觉真是清新而又异样,村头的树木是银白的屋顶是银白的,原野更是银白得没有界限,一望无际的洁白,让人眼前豁亮,心里充满了少有的纯粹,我就那么纯粹着,仿佛要让这纯粹牢牢地保持一天,一年,一生。

那一年的8月,倾盆大雨中,我在街上穿行,四国的世界都是水声,脚下成千上万的气泡在我的前后跳跃,一层层细密,一切都被实实在在、不折不扣地冲刷了一遍,天空,大地,甚至思想和情感,像是死死活活地过来一场。而雨后的天空,却蓝得像海,如一块偌大的玻璃。街上的行人都仰起脖子,努力大口地吸着空气,都是清清爽爽的感觉,那清明的瞬间,像与昨天隔了一个世纪,竟使人的感觉有了本质的不同。

我还记着那个充满暖阳的秋日,麻雀粘在树上,比叶子还稠,一层又一层,叠罗汉一样叽喳。天地无风无尘,真实与虚幻交替。于是,恍惚之间,我一下子懂得了虚幻也是一种真实,一种内容。它可能包容得更多,的确也包容得更多。

我的第一篇习作,是发表在20年前的那个炎热的7月,世界布满了婵声。蝉声在榆树、槐树上的任何一方,把太阳撕拉得更加火热。于是,20年前的那个7月,也就成了我永远不忘的一个瞬间,至今美好犹存。尽管后来的生活里,还有着许多的7月,尽管后来的7月里,我同样发表过不少作品,但心中的喜悦却是来自那个老早的7月,许多东西都像从那个7月开始,前后连接、拥拥挤挤地排满了我生活的履历表。

生活就是这样,自某个瞬间开始。

我还记着乡间的一棵硕大的老槐树,它的树干支支楞楞地托着天空,鸡狗都在它铁色的暗影里纳凉。那大概是6月,一地的槐花沁人肺腑。于是,我心中便有这样一棵6月的老槐。它似乎与一切都没有联系,但它瞬间的闯入,却象征着整个的6月,于是,在我的心中,6月就是这个样子的,一很高大的,茂盛的老槐。

我还记着一条大路,静静地躺在10月的阳光下,黄灿灿,笔直得能使人走到天上去。于是我想,人应该永远这样走下去才对。

我还记着一次春天的雨后,没天飞舞着那么多的红蜻蜒,那一瞬,简直成了我整个童年的美好铺垫。而在人生25岁的时候,一个售货小姐在不厌其烦的服务后,还能对我报以微笑,驱散了我对人际关系的全部紧张。那时我的心里肯定“哐吮”了一声,我好像是从那一天,才真正学会了从容和谦让,也化解了先前与日后与人交往中的许多不适。我是从那个瞬间学会了怎样对人,对己,这是何等重要啊。

那一年,在我明显做错了事时,朋友那句真诚的“没有关系”,使我始终不忘。尽管它是那么平常。从此我学会了把友情和宽宏送给别人。

偶然之中,一抹红透了天际的夕阳,会让我感到将来的美好。一个寒冷冬夜里为我明亮起的窗,会让我彻骨地感到家的温暖……一切都没什么,都是刹那,都是瞬间,都找不到头尾,都没有可再讲下去的故事和人物,但我总是记着这些,记着这样的瞬间,并深深地为此感动,永生地难忘。

人的一生里,总有着大段的冬天,有着大段的平淡,大段的不尽如人意的遭遇。但总有一些东西支撑着我们,让我们想到美好,充满希望。于是,我们有了间歇和过渡。我曾想,这到底是些什么呢?

回首惊看,我终于感悟到,就是这些可贵的瞬间,就是这些瞬间在心里的反复无穷,拼接着我们一个又一个淡漠而平庸的日子。于此,我们一再地感到人世间的幸福,感到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我知道,我的生命之所以还在融融地流动,之所以还有情感的喧声,之所以还有许多要感悟的东西愿意去感悟,都是因为这瞬间的存在。这就是我们行色匆匆,又充满希望的整个人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签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仿佛要让这纯粹牢牢地保持一天,一年,一生”,写出了冬日一瞬间带来的巨大触动,“我”完全沉醉在纯粹的世界里。

B. 文章讲述了多个人生瞬间,每一个瞬间的感受都不相同,作者由这些不同的瞬间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悟出了生命的价值。

C. 作者在第四段说“但心中的喜悦却是来自那个老早的7月”,是因为后来的7月,虽然作者也发表过不少作品,但它们对作者意义不大。

D. 本文在写法上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最后四段以议论、抒情为主,由瞬间带来的感动引出它的人生意义,揭示主题。

2.结合全文,说明“流淌的瞬间”的含意。

3.本文对各种生活瞬间的描写极富感染力,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

现代人读《诗经》,往往会有些“隔”,只能就作品内容形式进行分析鉴赏,而闻一多研究《诗经》,却力图给现代人提供《诗经》时代这些作品产生与流布的想象。比如解释《诗经》与祭祀、舞蹈、种植、记事、隐语等的关系,就让人们尽可能回到《诗经》时代,去理解这些作品不可重复之美。这等于给文学史增加了一个“文学生活”的想象天地。。

但这种对“文学生活史”的研究,仍停留于比较零碎的、个案的操作,至今未见到有把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生活”系统写进文学史的著作,各种古今的文学史,绝大部分仍只满足于对作家作品及源流的描述,即使介绍思潮流变,涉及时代背景,也未见得能自觉地展现“文学生活”。

不过,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方面出现的一种理论自觉。最近,山东大学几位学者连续发表多篇关于“文学生活史”的讨论文章,提出要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他们希望突破历来文学史只注重作家、作品和批评的“内循环”,嵌入一个新角度即“文学生活”“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设想,与此前温儒敏教授主持的“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有密切关联。温儒敏曾指出,迄今为止的各种文学史,绝大多数就是作家作品加上思潮流派的历史,很少能看出各个时期普通读者的阅读、“消费”以及反应等状况。“文学生活”研究关注文学生产、传播、阅读、消费、接受、影响等社会文化生活环节,这样的视野将使文学史研究打开新局面。

从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到“文学生活史”研究,是一个跃进,研究方法也要随之调整,“文学生活史”研究带有很强的文学社会学色彩,除了对不同的普通读者进行访谈以及菜些必要的调查问卷,更加重要的还是史料收集梳理研究,也许还需要借用一些诸如文化研究、社会心理学等跨学科的方法。“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把重点放到期刊、报纸、日记、传记的梳理,是必要的,难度也很大。

“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是新的学术生长点,现代文学可以朝这方面开拓,古代文学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研究空间。这个学术生长点带给我们一种期望:今后能有一种新样态文学史,即增加了“文学生活”内容的文学史,一方面能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状况,另一方面,也能激发现代读者的历史想象,帮助他们更好地阅读和欣赏文文学经典作品。

(摘编自杨伟《以“文学生活”重塑文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对《诗经》在它所处时代产生与流布情况的研究,闻一多为现代人读懂《诗经》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选择。

B. 从与祭祀、舞蹈、种植、记事、隐语等关系的角度解读《诗经》,闻一多把人们带回到了《诗经》时代。

C. 迄今为止的绝大部分文学史仍只满足于对作家作品及源流的描述,而缺少对“文学生活”系统、自觉的描述。

D. “文学生活”研究是指从社会文化生活角度,对文学生产、传播、阅读、消费、接受、影响等开展的研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闻一多的《诗经》研究新增了“文学生活”的想象天地,而他之前的“文学生活史”研究还是比较零碎的、个案的。

B. “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研究”与温儒敏的“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紧密关联,它们都关注“文学生活”。

C. “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研究”除了需要进行调查访谈和史料收集梳理研究,或许还需要借用一些跨学科的方法。

D. 文学生活史研究不仅对于现代文学有价值,对于古代文学也有价值,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生活”系统地写进文学史,这将使文学史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风貌。

B. 温儒敏不赞同文学史只是作家作品加思潮流派的历史,他认为文学史还要反应阅读和消费等情况。

C. 鲁迅作品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为中学生接受和喜爱的情况,属于“文学生活史”研究的内容。

D. 在文学史中加入“文学生活”的内容,将有可能帮助现代读者更好地阅读和欣赏文学经典作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入学考试有这么一道题目:“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参加了这次阅卷,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我会留一块作为晚餐。本杰明批注道:你很节俭。有的干脆说,统统吃掉。本杰明笑一笑,批道:你真可爱。忽然,有一个答案吸引了他,上面写道:“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本杰明教授在卷末为他批了几行字:世人都知道面包的好,却不知道一朵水仙花的妙。我可爱的孩子,你小小年纪已经领略到人生的真谛,不为物质所累,堪成大器。这位学生的名字就是沃伦·巴菲特,当年刚刚20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