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隔壁的父亲 周海亮 父亲敲门的时候,我正接着一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隔壁的父亲

周海亮

父亲敲门的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哩呱啦的电话。

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

我说:“朋友约吃中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吃了一惊,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儿。”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

父亲急忙将我阻拦。他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 ,再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我说:“您如果真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了……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但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您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来。”父亲说:“那你快点儿啊!还有,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啊!”我笑了,父亲与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宴席开始了。我念着隔壁的父亲,说:“我先敬大伙儿一杯,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朋友说:“还没轮到你敬酒呢!……今天又没什么事,咱一醉方休。”我说: “可是我真有事。”朋友说:“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我笑笑:“我爹在隔壁。”

满桌人全愣了。

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

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

我说:“这挺好。不过你们要是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千万不要一个一个地敬啊!他喝不了多少……”

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然而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务员。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我们沉默良久,不知该说什么……

1.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时,作者结果父亲送过来的纸箱,耳朵旁边还夹着手机在和朋友回着话,刻画了作者世故,对父亲的到来并不觉得多激动。

B. “老家距离城里不过两个小时车程”中“不过”说明作者觉得父亲送烧饼也是应该,同时也对自己总不回家的行为表示内疚。

C. 与父亲最终达成的协议是让父亲在作者聚会的酒店隔壁单独开一个包间,这样作者既陪父亲吃了一顿饭,又不驳朋友面子。

D. 听说作者的父亲就在隔壁,朋友们非要相邀并敬酒,作者却万般推辞,表现了作者看重朋友情谊,也说明了作者很了解自己的父亲。

2.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1.D 2.隔壁的父亲就是标题,又是重要人物,其中隔壁有隔阂的意味。小说题目与主要情节一致。父子之间的隔阂也被题目揭示出来。反应主题与现实意义。都市人育人之间关系的无奈与虚伪,作者本人于老实质朴的父亲之间有强烈的人性反差。 3.父亲是一个非常疼爱孩子、善解人意、勤俭节约的好父亲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说明了作者很了解自己的父亲”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不了解父亲。比如“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可见父亲是很想与儿子聊聊天的,且父亲说“就要两盘水饺”,这也就暗示父亲很节俭,他不可能一个人“浪费”那么多菜的,这也就为下文父亲退掉所有的菜而仅仅带走那盘水饺埋下了伏笔,而对于父亲的这些心思,作为儿子的“我”是不了解的。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既考查含义,也考查作用。第一问,考生可抓住“隔壁”一词,联系全文内容,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概括其含义。从文中来看,父亲与“我”一起“赴宴”,父亲在隔壁房间,“隔壁”一词,运用谐音,一语双关,“隔壁”既指自己与父亲的位置,又隐含着“隔阂”的意味,反映出父子之间的隔阂。第二问,在文中的作用,考生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隔壁的父亲”既是小说的标题,又是小说极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标题即给出小说的主人公;小说主要叙述了作者为挽留父亲吃饭又要参加朋友饭局而与父亲达到协议——让父亲就在自己与朋友聚会的隔壁包间吃饭,这是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标题与这一主要情节一致;作者与父亲相距不远,但很少回乡下去看望父母,倒是让父亲来给他送烧饼,父子之间的情感明显是有了的“隔阂”,这是小说标题所揭示出来的;读者通过“隔壁的父亲”这一标题,似乎可以看透都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奈与虚伪,作者本人也与老实质朴的父亲之间有关强烈的人性反差,这些都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与现实意义。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文章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然后找出描写“父亲”言行举止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这表现出勤俭节约的特点;如当知道儿子与朋友约好吃饭时,父亲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 ,再失约,多不礼貌”,这表现出父亲善解人意的特点;如七月七给“我”送烙花,这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疼爱。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科学家合成染色体,人造生命即将诞生

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汶特近日表示,他目前已经在实验室成功地制造出一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的首个人造生命形态即将正式诞生。这表明人类目前不仅可以“读懂”自己的基因组,而且还可以成功地通过人工手段进行复制。

克雷格.汶特说,整个研究小组共由20名基因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组成,新合成的人造染色体由381个基因片断和58万对基因密码组成,实验观测表明,新的人造染色体已经具备了自我复制的能力,这标志着实验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首先得到一种细菌细胞的染色体组,将其植入到一种近亲细菌中,随后被植入的染色体组开始复制生长,最终长成一个新的细菌。执行首次“染色体移植”项目的科学小组成员成功地制造出一个人造的染色体组,并仍在进行类似的试验,以便实现科研史上零的突破。与此同时,科学家还希望能制造出新的细菌种类,充当绿色能源以替代石油和煤,并能分解有毒废物,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和大气中其他温室气体。

美国科学家表示,人造生命与克隆存在着质的区别,克隆是利用现有遗传信息“复制”生命,而人造生命则是利用合成染色体作为基本要素创造新生命。克雷格.汶特说:“我们所说的是一项能从本质上改变我们世界的技术。制造人造生命还有许多关键要素,如细胞膜,它将允许人造生命细胞筛选出对生命成长有用的分子,为细胞分裂提供营养。此外还需要一个基因体系,以控制细胞的功能,使细胞能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繁殖或变异。最后,人造生命还需要一个新陈代谢系统,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并将营养转化为能量。人造生命将会在未来解决一系列目前人类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包括抵御疾病、吸收温室气体以及处理垃圾等。”

人造生命的研究引发了许多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论,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在试图缩短几百万年来的进化历程,创立自己的生物起源版本。有科学家提出,因为目前没有生物合成的相关监管规定,将来生物恐怖主义分子很可能利用这一技术制造致命病毒或生化武器,而实验室中的人造细菌是否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更大的风险也让人忧心忡忡。对此,支持生物合成的科学家表示,生命并不是魔法,怀有宗教情结的老一代生物学家已跟不上科学的发展。

1.下面关于文中“合成的人造染色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来自于一种细菌。

B. “合成的人造染色体”由基因片断和基因密码组成。

C. 这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是通过“染色体移植”制造出来的。

D. “合成的人造染色体”已经具备了利用现有遗传信息“复制”生命的能力。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汶特已在实验室成功地制造出一个合成的人造染色体,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的首个人造生命形态正式诞生。

B. 从“合成染色体”到制造人造生命还需要为细胞分裂提供营养的物质、控制细胞功能的基因体系和新陈代谢系统。

C. 很多科学家认为,人造生命在未来能解决一系列目前人类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包括抵御疾病、吸收温室气体以及处理垃圾等。

D. 有科学家认为,人造生命的研究可能会被生物恐怖主义分子利用,实验室中的人造细菌必然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更大的风险。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成人造染色体的制造成功,使通过人工手段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复制成为可能。

B. 如果能制造出科学家希望中的新的细菌种类,那么石油和煤在生活中将会被替代。

C. 尽管人造生命与克隆存在质的区别,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制造出新的生命。

D. 人造生命的研究尽管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要付诸现实,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②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

③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④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

面对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的图表是一家研究机构对20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数据,请根据要求答题。

类  别

身高(平均)

体重(平均)

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

70年代

155.5厘米

41.3公斤

99.04

80年代

158.6厘米

42.1公斤

97.37

90年代

160.6厘米

46.5公斤

90.86

 

(1)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生活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骨头里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①_______,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食物里缺乏磷,②_______。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不但人需要磷,③_______。 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 老李对儿子的书法老师说:令郎能在这次书法大赛上获奖,全仗您教导有方,我们全家感激不尽。

B. 老李对老王说:这次护照办得如此顺畅,多亏你帮忙。今晚我打算登门致谢,请你务必在家恭候!

C. 学校教导处通知说:学校明日将邀请德高望重的金教授在二楼报告厅作报告,希望同学们准时莅临。

D. 小红在给编辑老师的信中说:拙作已草就,定有许多瑕疵,现奉寄给您,敬请斧正指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