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当谈起战争话题,总有人觉得推崇谦谦君子的中国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当谈起战争话题,总有人觉得推崇谦谦君子的中国文化缺少铁血霸气的一面。从史实上看,中华文明崛起于中原农耕地带,四面受攻。特别是北方毗邻草原游牧民族,战争频仍。相对于扛锄牵牛、单独劳作的农耕民族而言,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就是骑马射猎、团队合作,有巨大的天然军事优势。然而,从黄帝北逐荤粥开始,历经夏、商、周、秦,直到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不断发展壮大。显然,谦谦君子也绝非任人宰割的懦弱者。那么,中国文化对战争有什么看法呢?

第一,不推崇战争。中国文化爱好和平。孔子说,“仁者,爱人”。以爱护别人为己任的仁者,当然不会热衷于剥夺别人的生命。汉传佛教强调“慈悲为怀”,主张吃素,连动物的生命都不愿剥夺,遑论战争。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更充分。他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武器、战争都是不祥之物,也非君子所喜欢的,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会用它;“若美之,是乐杀人”——如果喜欢武器、推崇战争,就是以杀人为乐;“夫乐杀者,不可得意于天下”——以杀人为乐的人,不可能真正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第二,不惧怕战争。中国文化重视精神,追求正义,有重义轻死的一面。比如,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玄奘说过“宁可就西而死,岂东归而生”,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一般的征服者战争,能胜则愿战,不胜则愿降;必胜则必战,必败则必降。而中国文化更推崇的是:无关正义,必胜亦不战——不打不正义的战争,不欺凌弱小;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即便敌强我弱、明知必败,也会勇于亮剑、绝不屈服,甘愿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自恃武力强大而敢于言战,不是真正的勇敢;重义轻死,明知必败亦必战,才是真正的勇敢。这也是中华文明不灭的关键之一。

第三,战争胜负的根本是民心。虽然不推崇战争,但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研究非常深入。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是什么?中国文化很早就对此做出明确论述——民心。《尚书·泰誓》说,商纣王“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商纣王虽有亿万臣民,但人人离心离德;周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周武王虽只有三千臣民,却众人一心,因此周武王就有能力战胜商纣王。《孙子兵法》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包括道、天、地、将、法五方面。其中,道是居于首位的决定要素。道是什么呢?就是得民心。“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也就是说执政者能让老百姓与自己同心同德、同生共死,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

(摘编自文运《不推崇也不惧怕,胜负根本在民心——浅谈中国文化对战争的看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骑马射猎、团队协作为生活常态的游牧民族,与耕地种田、个体劳作的农耕民族相比,自然具有明显的军事优势。

B. 中华文明在中原农耕地带崛起之后,经受住了北方强悍游牧民族长时间的军事压迫以及战争的考验,一步步地发展壮大。

C. “仁者爱人”、“慈悲为怀”及“兵者,不祥之器”,儒、释、道三家直接表达对战争看法的言论,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战争观。

D. 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有为追求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基因,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推崇谦谦君子的民族心理,决定了中国文化奉行的是不推崇战争的理念,而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曾经任人宰割的历史根源。

B. 中华民族为追求正义,明知必败亦勇敢应战,这种“重义轻死”的精神传统,成为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一个关键因素。

C. 不推崇战争,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对于战争缺乏研究,如《尚书·泰誓》就有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关系的相关表述。

D. 《孙子兵法》将得民心为内涵的“道”放在决定战争胜负诸因素之首,这是本民族“胜负根本在民心”战争观的有力证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帝北逐荤粥,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表明军事优势并非只由兵士的军事技能、武器装备所决定。

B. 中华民族反对一切战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惧怕战争,只是本民族不好战尚武,不以战争杀伐为乐。

C. 中华民族重义轻死的文化人格,演化为中华儿女面对战争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呈现出不恃强凌弱的民族品格。

D. 中国文化推崇“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的理念,宣扬“舍生取义”的精神,说明相较于战争结果,中华民族更看重战争的正义性。

 

1.C 2.A 3.B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选项所引并不是儒、释、道三家“直接表达对战争看法”的言论。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选项“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曾经任人宰割的历史根源”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 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曲解文意。“中华民族反对一切战争”说法有误,不推崇战争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反对一切战争,中国文化推崇的是“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世之奇伟、瑰择、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

②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苟况

③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试

④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勃朗宁

⑤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白己的渺小。——保罗

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二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对于个人来说,健康是幸福之源。拥有健康,必然会拥有幸福。对于国家来说,健康是强盛之基。拥有健康的人民,必然会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靠经济增长,必然会确保健康水平的提高。

①拥有健康,不一定会拥有幸福。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动人的情景:____。弹钢琴者是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____。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____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 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 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打开把影像讲述与二维特效结合的《国家相册》中的老照片,就像打开那些被浓缩、被折叠的人生史诗,细说着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故事。

B. 2016年9月海南黄花梨价格“神话破灭”,由最高9000元\公斤跌至如今900元\公斤, 狂跌了十倍,而且鲜有人问津.

C. 《战狼2》近55亿票房的背后,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这部彰显深厚人民情怀的电影认可、选择和支持的表现。

D.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1月8日至10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成为中共十九大之后第一 位访华的外国元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