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要求语意照应,语气连贯,句式一致。(4分)...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要求语意照应,语气连贯,句式一致。(4

中国古老的文字非常形象生动,和谐二字就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字分解为,意为人人都能言所欲言。和谐就是指国富民强的中国,                               ,和谐是伟大时代的最强音。

 

“和”字分解为“禾”与“口”,意为人人都能食所欲食;和谐就是指自由民主的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 【解析】试题分析: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语境所提供的暗指句式特点,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对比、排比等。常见考题类型是指定格式和话题。这类仿句题指定的格式即句式或修辞,指定的话题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分句。这类仿句题格式一致,话题明确。解答时,首先应明确话题,在仿写时保持话题的统一。仿写时要达到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本题“和”字仿照前句或后句的句式特点仿写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后面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两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                   ,我为鱼肉,何辞为?

2.                   ,不仁;失其所与,                           ,不武。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                  ,大礼不辞小让。

 

查看答案

翻译课文中的句子。(10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人也。以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拜安定长史。阜还,关右诸将问袁、曹胜败孰在,阜曰: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长史非其好,遂去官。而端征为太仆,其子康代为刺史,辟阜为别驾。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

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阜时奉使,言于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几万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田单之守,不固于此也.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大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迎超。超入,拘岳于冀,使杨昂杀刺史、太守。

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放欷悲甚。叙曰:  何为乃尔?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使从弟谟至冀语岳,并结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超闻阜等兵起,自将出。而衢、宽等解岳,闭冀城门,讨超妻子。超袭历城,得叙母。叙母骂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超怒,杀之。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注释:几:接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           一:统一,一致

B.察孝廉,辟丞相府,州留参军事     表:上表

C.太祖之,而军还仓卒,为备不周     善:认为……

D.阜内有超之志,而未得其便         报:报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从事为牧韦端使诣许   资政殿学士行

B.马超战败渭南也         公子闻,往请,欲厚遗

C.使从弟岳城上作偃月营   赵尝五战

D.袁公宽不断             缇骑按剑前.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阜有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

君拥兵专制而无讨贼心,此赵盾所以书弑君也。

超强而无义,多衅易图耳

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阜出使许都回来后,对袁绍和曹操作出了恰当的评价,受到曹操的肯定,被任命为安定长史,但他不愿做,弃官离去。

B.马超在羌、胡一带甚得人心,以至很快兼并了陇西的军队,后攻打下冀城,拘押了杨岳,并杀了刺史、太守。

C.姜叙在母亲与杨阜的劝说下,同意同讨伐马超。他们在卤城一同起兵,杨岳等人在冀城响应,最后夺取冀城,逼走马超。

D.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事,自己率领军队出战。马超袭击历城,。姜叙的母亲被抓。但她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太祖追至安定,而苏伯反河间,将引军东还(3分)

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3分)

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视息于天下!(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馁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太子丹质于秦,归                        亡:逃亡

B.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口              灭口: 杀死

C. 太子席而请                                避:离开

D. 行为道,跪而拂席                          却:后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樊将军亡秦燕      ②有如此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①谓太傅鞫武曰      ②孰能讥之乎

C. ①然后可图也        ②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①光不敢乏国事也    ②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①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②避席而请  ③心惛然,恐不能须臾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⑥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④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 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请他并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 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 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