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我想见到你”为题,结合你阅读过的经典名著,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

请以“我想见到你”为题,结合你阅读过的经典名著,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我想见到你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我轻轻翻开了“老人与海”,让思绪随着老渔夫扬起的帆在叵测的大洋中遨游。 这部书讲述了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八十四天一无所获。第八十五天一大早老人独自把小船划出老远,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他从未见过或听说过的巨大的马林鱼。他以顽强的毅力和过硬的技术与它周旋了两天两夜,终于抓住机会将它刺死。在返航途中,血腥味吸引了许多鲨鱼,老人与它们进行了殊死搏斗。极度的疲劳更加削弱了缺少武器的老人的战斗力,尽管老人杀死或重创了前面的几条鲨鱼,但夜里鲨鱼成了群,抢光了老人的鱼肉。最终精疲力尽的老人拖着森森白骨返回岸边。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曾荣获1953年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赞作者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文笔有力,自成一体,这在近作《老人与海》中得到了证明。”然而,我认为这部作品大获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刻画了人性中永远不能被打败的坚强。 面对远比自己强壮有力的对手,老人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调集手头仅有的物资为保卫战力品与鲨鱼奋力一搏。也许这一群又一群打不完的鲨鱼赢了,因为它们夺走了全部鱼肉,但我坚信老人永远没有被打败,因为他在这场与整个大自然的恶战中已经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无论他所处的环境多么险恶,面对的敌人多么强大,身边的物资多么缺乏,他都没有向命运低头或放弃为理想奋斗。“我会誓死奉陪到底”、“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这两句嘹亮的口号体现出了他在逆境中爆发出的可怕的巨大能量。圣地亚哥是精神上的圣者,理想上的赢家,他在这场心灵之战中完胜!至于物质上的利益,可以忽略不计了。 老人的钢铁意志让我联想到了体内埋藏着几百块弹片的作者;联想到了惨遭膑刑的军事家孙膑;联想到了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又丢了手稿的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们告诉了人们人性的强悍和生命的硬度,他们是永远不能被打败的英雄。 人生的道路荆棘丛生、沟壑纵横,数不清的困难正等待着我们。面对它们我们必须拿出人类意志中最强硬的部分,毫不畏惧地前进,正如圣地亚哥所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本次作文的题目是“我想见到你”。要求考生结合阅读过的经典名著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作文的标题是一个主谓短语。“我想见到你”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指向,是写作者思想的认识、感情的表现,价值的取向。文章叙事抒情的主体是“我”,叙事抒情的客体是“你”,题目的重心和关键在“想见到”。“你”要选自经典名著,如:林黛玉、安娜、林冲、桑迪亚哥……。“你”是叙事抒情的客体,叙事抒情主人公“我”的思想认识、感情好恶是通过“你”来表现的。因此,要注意审题,把握好立意的指向,选材的范围,感情的倾向。构思时,必须思考清楚题目所隐含的几个信息,即“我”和“你”分别指谁?为什么“我想见到你?这中间有什么理由,“你”引起了“我”怎样的情愫,或是“你”给了“我”怎样的生活感悟、思想认识。“你”是一个,两个抑或多个?既然“想见到”,就一定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理要讲,或者是有思想感情要交流。因此,可以选定一个角度来飞扬情思,展示文采。“我想见到你”,这个“你”,应该是经典名著里的人物。写人离不开事,写事离不开人,写事写人都离不开情理,人、事、情是相随相伴的,因此,可以从正面立意,写名著经典里的的风云人物、黎民百姓,表达自己的景仰敬意。也可以从反面着笔,写经典名著中的败类小丑,表达自己的憎恶或愤怒。因此,文章选材的范围,立意的角度,主题的挖掘空间都是非常宽广的。要写好这道作文题,选材立意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角度,把握“想见到”的原因。而出彩的关键则在于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突出主题的技巧,从文体上说,可以选取情真意切的记叙文,情文并茂的散文,辩证思辨的议论文,波澜起伏的小说,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列两组文学形象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任选角度(如人物性格、生存环境、社会意义、叙事视角等),加以比较分析。(150字左右)

第一组:探春、晴雯、江姐、孙少平、田晓霞、卡西莫多、桑迪亚哥

第二组:狂人、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九斤老太、闰土、阿Q、陈士成

 

查看答案

将下面这首唐诗,改写成现代诗。

要求:符合现代诗的基本特点,想象合理丰富。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剑阁赋(节选)

李白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剑门(节选)

杜甫

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1.李白、杜甫诗文(节选)在表现剑门特点时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2.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李白《蜀道难》中与《剑阁赋》“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

(2)杜甫《剑门》诗中“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化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_______

(3)李白《剑阁赋》写出了巴猿声之哀婉,杜甫《登高》以猿声渲染了凄清秋景: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也足亭记

陶望龄

吾越多崇山,环溪多植美竹,每与山为峭衍,上下蒙密延袤,恣目未,余时常乐观焉。其他罗生门巷藩圃间者,【甲】畦畹连络,以为窄迫不足游也。

而余北来涉淮,问其人,遂绝不知有竹。又抵京师,则诸名园争珍植之,数干靡靡而已。朱晋甫斋后有两丛特盛,余数饮其下,【乙】徘徊不能去。因自嗤物以希见贵,竹不宝于越而宝于燕,固然。然余之所欲,意必深箐广林,纵广其苞山怀溪之胜而后厌。今晋甫有数百竿而已据其最胜,吾从之快然焉。

居无何,晋甫即隙地亭之,即宋人语颜之曰“也足”。语余曰:“吾日左右于此君也,展膝袒坐,身足其荫;阒而听之,簌簌然风,足于吾耳;耳清目开,脱然忘身,趣足于心,口不得喻。客能来者,觥筹时设,嗒然相对,与我皆足。【丙】吾子之有好于是也,必为我记之。”余曰:“子之言甚近于道,知道者有所适无所系,足乎己也,殆将焉往不足哉!”

今夫川岩之奇,林薄之幽,是逸者所适以傲夫朝市者也。晋甫释乎世俗秾丽之好而放情乎诗书,处朝市之嚣杂而有林皋之趣,其于竹宜有契者。至夫轨尚超绝而又解其胶固,寄于物而不系焉,视彼数竿,富若渭川之千亩而有以自足,此吾所谓近于道者也。某之有意于斯道久矣。把臂入林,晋甫其尚教之。

(有删改)

【注释】①峭衍:竹子随着崖壁伸展的样子。②箐(qìng):山间的大竹林。③阒(qù):寂静,空寂。④嗒(tà)然:物我两忘的神态。⑤渭川千亩:谓竹之繁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恣目未        (2)然余之所欲

2.将下列虚词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使文章语意连贯。

A.     B.     C.

3.下列诗句所咏之竹,与第一段所写美竹特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 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刘兼《新竹》)

B. 蓊郁新栽四五行,常将劲节负秋霜。为缘春笋钻墙破,不得垂阴覆玉堂。(薛涛《竹离亭》)

C.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陈陶《竹十一首•其三》)

D.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郑燮《题画》)

4.用现代汉语生动地描绘下面文字所表现的情境。

吾日左右于此君也,展膝袒坐,身足其荫;阒而听之,簌簌然风,足于吾耳;良夕月流,疏影交砌,反著壁上,层层如画,足于吾目。

5.朱晋甫为什么将亭子命名为“也足亭”?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智者大境界

叶延滨

①生活的智慧是什么?有人会说,脑子灵光,办事聪明。其实,生活的智慧与活得聪明并不太一样。聪明是对事对人,智慧是面对命运。。

②古代的诗人中,聪明的不少,说得上面对命运表现出生活智慧者,非苏东坡莫属。李白无疑是绝顶聪明的天才,神思飞扬,文采绝世。但他的命运多波折也不能全怪别人,顺风时天子面前脱靴放浪,刚一热闹就失宠再坐冷板凳。杜甫是心怀天下黎民的诗圣,只是日子过得苦哈哈,读他的诗总有一张皱着眉头的脸在眼前。命运多舛的是苏轼。【A】一生,不断被朝廷放逐,却挡不住他活得自在,并且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读他的诗,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得志张狂,没有失意惆张,诗句中透出诗家内心的豁达、从容、淡定、自在和幽默,显示出了以微笑面对命运的大智慧。

③生活中的麻烦事,有大有小,各种各样,纷繁杂乱,需要脑子转得快的聪明人去打理。命运中需要大智慧的境况虽然不多,却让一般人难以应付。若说命运的逆顺,无非是“得失”二字。得之受之,是容易面对的,无须大智慧,只有“求不得”,能考量出人的智慧。失之舍之,是难面对的,失财丢官,输理丢脸,别亲丧命,都是人们想躲而难以避开的风险。许多人一辈子的“聪明”,加起来只有四个字:【B】。—生的挣扎,岂有他耳?苏轼是真正悟透人生的智者,不强求,自豁达;能舍得,心淡定。风吹云散思不乱,水转山移心是锚,这样过了一辈子的苏轼让我们懂得面对命运的那份自在。

④惠州是苏轼一生重要的支点,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坛上大起大落,十几年的三次贬谪生活是他命运的主題。惠州是他贬官第二站。惠州也有个西湖也有个苏堤,那是苏轼为官留存的政绩。“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落魄时自我调侃的名诗,成了惠州荔枝最好的代言。虽遭放逐,尽力为民做事也不妨啖荔饮酒那是什么样的心态?有东坡文字解疑:“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林末。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说的是一次登山,讲的是人生大悟。心向高处亭宇,脚力却不支。说一句“有什么歇不得”,就地一屁股坐下,让心也像鱼钩上的鱼得到解脱。随遇而安,顺应命运,享受生命的自在自由。最后的结句说得更透底,哪怕是两军对垒,前进则可能被敌人杀死,后退则可能受军法处死,那又有什么关系?想歇一下,那就痛痛快快地歇歇吧!如此坦然面对危局命运,一生的颠沛造就了自由自在大先生。

⑤授人以大智慧的老师,是颠沛的人生和不可预测的命运。悟透了命运的苏东坡,也就习惯了静观危局,处变不惊。东坡先生另有一篇短文《书舟中作字》,记下了乘船时遇到的一次危急险境:“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撑者百指,篙声石声犖然。【C】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人生乃逆水行舟,处处险滩暗礁。若总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既不能解脱因局,还枉费一生光阴。苏东坡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一幅特写。

⑥先生留下的那些千千秋文字,真的是大智慧的结晶啊!

(有刪改)

1.在文章第②③段AB两处,分别填写与文意相合的成语。

2.文中第⑤段C处的文字有两种版本,一为“四顾”,另一为“回顾”,你认为哪个版本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3.文章第⑤段写道,“苏东坡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一幅特写”,请根据东坡先生《书舟中作字》的内容,简要描述这幅“特写”。(不超过40个字)

4.文章结尾作者感叹:“先生留下的那些千秋文字,真的是大智慧的结晶啊!”请另举苏东坡诗文中的语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面对命运的大智慧”。

5.作者认为,古代诗人中“面对命运表现出生活智慧者,非苏东坡莫属”经典名著中,还有许多人物也是面对命运的智者,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名著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