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能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和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水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万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新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无论是历史的还是当今现实中的,都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与中国人民的产儿。

B. 作为旧式农民形象,阿Q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这说明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

C. 《论语》和孔子在近代遭遇冷落,是与鸦片战争以后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联系在一起的。

D.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去粗取精,使它当代化、科学化,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运用两分法,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承认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

B. 文章第二段把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联系起来,从文化层面分析了民族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C. 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说明传统文化不能离开经济和政治而发生作用。

D. 笫四段围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主要论述了继承什么、如何继承以及继承的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精髓孕育了杰出人物,杰出人物又能促进文化传承,二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B. 如果经济和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么产生于旧的社会关系中的国民的某些缺点也会发生改

C. 如果一个国家具备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政治制度,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的价值就会得到普遍的认同。

D. 我们要走入经典,准确判断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又要走出经典,使传统文化的继承面向实践。

 

1.C 2.B 3.C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一节所说的内容可知,并不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与中国人民的产儿。”而是“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是……”。B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说通过塑造阿Q作为旧式农民形象就能说明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原文只是说“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D项,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节是说“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育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新的杰出人物”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然后认真推理论据的作用,关注其前后议论性的看法。C项,推理的结果错误。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是阐述“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说法太绝对。一个国家具有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政治制度,这个国家的文化的价值不一定会得到普遍的认同。原文第三节只是说“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本所编《欧美逸谭》中,有一则艺术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将用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提琴演奏,这张琴价值连城。一曲终了,那宝贝乐器的美妙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一致惊叹昔日提琴制造师超群绝伦的手艺。这时,提琴家一挥手,竟将琴摔了个粉碎,顿时四座皆惊。

此刻,主持人上场宣布:“刚才打碎的,只是一把价值一元多的琴。提琴家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诸位,音乐之妙,并不在于乐器好或歹,而在于演奏它的人。现在,请大家欣赏以真正珍贵的提琴演奏的乐曲。”于是,提琴家再一次操起琴,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听众再不去注意琴的价值,而专心致志地进入了艺术境界。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式写成一

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级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务必按时到会。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

(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有人读书,只随便翻翻就抛开;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才罢。________,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多少部书呢?_________,若只是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是要区分书籍的轻重缓急的,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_______,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考查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 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C. 首届跨境电商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 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