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 “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C. “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农历每月的十五为“望”,农历每月的十六为“既望”,《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即为此意。“晦”则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 “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如果是正常退休则称为“致仕”。在古代,“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才华和风度,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也是天资聪敏,在被贬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B. 王守仁通晓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一致。

C. 王守仁刚柔并济。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张忠、许泰故纵京兵冒犯,他又宽厚仁慈,最终感化了京兵。

D. 王守仁文武兼备。他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兵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1.B 2.A 3.D 4.(1)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之间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王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 (2)(王守仁)忽然领悟到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的道理,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不应当求助于外在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就在这里呢。”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这句话的含义是“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的后路,那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战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九江”“太康”“我”“南昌”“二郡兵”“贼”等,然后利用语法知识进行排除,“为贼守”是完整的表被动的结构,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同理,“相持江上”状语后置和“是……也”判断句式均不可断开,排除D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错误,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错,文章第三段最后说的是“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可见应为“让张忠、许泰更加懊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

材料二: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

材料三: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体味阅读。“因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儿。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对于阅读的热情不减。“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

B. 材料一、三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

C. 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

D.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映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重要。

B. 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生命力。

C. 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要亲近群众。

D. 张一清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的关注度、参与率越来越高,表明现在很多人愿意了解汉字,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

E. 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辆奔驰轿车强行变道时,被一辆比亚迪撞翻。比亚迪车主唐先生把行车记录仪拍摄的事故发生过程放到了网上,一些网友认为他做得好,称赞他“干得漂亮啊,就应该撞他”,并向他求教经验。交警的事故认定书,更为比亚迪车主赢得了“马路侠客”的赞誉。

后来唐先生在微信群发语音说:“如果不是对方负全责,我一般不会去撞,只要是对方负全责我就去撞。”此话一出,有人开始指责他故意撞车、涉嫌谋杀,先前被称道的唐先生又成了大家批评的对象。

唐先生后悔的并不是当时没有刹车,而是把语音发到了网上。

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总会有新的事物不断产生。当第一艘汽船(蒸汽机船)被发明的时候,它的续航能力非常差,所以当时帆船主都认为,根本就不需要在汽船上花力气;当互联网出现的时候,它传播信息的能力相当强,所以一些人认为,通过网络就可以习得很多知识,没有到校求学的必要了。

当今世界,新生事物更是层出不穷,类似上述现象也并不鲜见。那么,我们应怎样看待新生事物呢?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表述严谨,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何复兴传统民族文化?一些有识之士怀着一种文化自觉,已经开始探索。其中一个方向是通过对传统服饰的恢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传统民族文化复兴之路并不平坦,比如有人穿汉服上街常常会被人误认成日本人或韩国人。就是那些认可穿民族传统服饰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民族服饰的穿着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平常工作上班,可以穿现代时装,在传统节日或重要场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恭贺兄长弄璋之喜,祝小侄子健康成长,光耀门楣。

B. 你家公子在公司担任高管,爱女是记者,堪称椿萱并茂。

C.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 王军对李明说:“你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