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篇有关“知识付费”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篇有关“知识付费”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在网络时代,大部分人面对浩繁的知识海洋无所适从,“求知”成为现代人的新时尚,人们从微信、QQ等各种网络渠道获取知识,甚至网上“付费知识”也已成为人们纷纷追求的对象。文章同时也提到,大部分付费知识其实是二道贩子的产品,听着很高大上,但是不够系统,并且失真。而知识付费浪潮又培养了这样一批人:对世界格局无所不知,对个人如何成长突破了如指掌,对各种学习理论套路如数家珍,但是一到改变自己的处境就疲软乏力,事情没做多少,心气却高居不下;显得非常努力,过得却异常艰辛。针对这一现象,文章说许多人“订购了那么多付费知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这种求知的新时尚,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阐释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你付费的只是“知识碎片” 为什么付费听了一年,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没有什么变化。 近年来,互联网的风口刮向知识付费产业。一时间,各大宣称知识付费的平台纷纷出现,迅速累积起成千上万用户。这不禁让人们感叹,知识终于值钱了。 目前,知识付费主要包括两种模式。如有些平台的模式是平台花钱请一些“答主”,聚拢人气和流量,接下来才会考虑向用户收费的问题。 而类似“得到”“小密圈”这样的付费专栏,则直接在用户和作者之间建立了金钱协议关系。所谓“1000个铁粉”定律,就是指你的专栏只要售出1000份,每份199元,一年能有20万的收入,似乎是一个“知识人”体面的保证。薛兆丰的专栏卖出20万份,可以说是知识人里面的富翁了,更新了人们对教授的观念。 不管模式是什么,“知识付费”的核心观念就是花钱获得阅读特权,从而节约自己的时间。某APP中的听书服务,受众群很大。一本书有20万字,先找人整理一个5000字的干货,再制作成语音。你听一本书,只需要花一元钱和半小时的时间,因此,朋友圈突然就有了一些一年“读”200本书读人,那不是自己读,而是听别人读出梗概。 到底什么是知识?就这个根本问题,人们都无法达成一致。但是,不管你是听很多书,或者追随薛兆丰这样的名家,阅读一年的专栏,你获得的都不是整体性知识,而是一堆“知识”的碎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比如,薛兆丰会根据一些热点问题,做出经济学的解读,但那并不是经济学本身。如果你要真的提升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还必须自己下功夫获得。 人们用“海洋”这个词来形容知识,说明个人无论如何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对一个人来说,关键是结合自己的兴趣,构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或“阅读谱系”。人和人最根本的不同,就是知识体系的不同。人有了知识体系,就能获得一个思考的支点,此后,你只需要不断延展它、丰富它。那些比你厉害的人,很有可能是知识体系更合理。 恰恰在构筑知识体系上,“知识付费”是很无力的。过于追随一个人的“专栏”,容易成为他思想的应声虫,而大量听书的梗概的人,也不可能获得什么真正的干货。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和网络热点一样转瞬即逝,对构建你的知识体系来讲,实在毫无作用。这也是很多人的体会:为什么付费听了一年,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没有什么变化。 我观察过薛兆丰专栏的数据,20万付费订户,但是每篇文章的阅读数平均在2万以上,也就是说,只有10%的读者打开了专栏(更谈不上认真阅读了)。那些付费而又没有读专栏的人,他们购买的只是“我花钱购买了专栏”这个行为而已,这是十足的学习幻觉。这是“知识付费”热里最经典的场景,有知识,有付费,这是一个买卖,而和学习无关。 本质上讲,任何有价值知识的获得,都要付出时间和辛苦的努力。幻想花钱能够买来捷径,最终却只是成就了别人的致富捷径。学习需要吃苦,试图偷懒的人,最后会一无所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给出现象,即“知识付费”的现象,因为在网络时代,大部分人面对浩繁的知识海洋无所适从,“求知”成为现代人的新时尚,人们从微信、QQ等各种网络渠道获取知识,甚至网上“付费知识”也已成为人们纷纷追求的对象;第二部分指出这一现象存在的问题,即大部分付费知识其实是二道贩子的产品,听着很高大上,但是不够系统,并且失真;第三部分指出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知识付费浪潮又培养了这样一批人:对世界格局无所不知,对个人如何成长突破了如指掌,对各种学习理论套路如数家珍,但是一到改变自己的处境就疲软乏力,事情没做多少,心气却高居不下;显得非常努力,过得却异常艰辛。人们为何会追逐“知识付费”?而这种追逐背后存在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围绕这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求知”是正确的,但如果因跟风而投入“知识付费”的大潮,忽略了追逐知识的最初目的,忽略了知识的价值,这是错误,由此可以得出“跟风不是知识的价值标准”这一立意。并非是“付费”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只有对我们游泳,能够用于改善我们的人生质量的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而真正的知识则是无价的,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立意即可。 参考立意: (1)用于改善人生质量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 (2)真正的知识价值无限。 (3)追风不是知识的价值标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两段文字,在逻辑推断上都存在一定问题,请分别说明各段的问题。

(1)有社会学家认为,行走不是人类纯粹的本能,它从一个社会场域中习得并且表达不同的价值。因此邯郸学步是值得我们大力提倡的。

(2)科学技术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殖。《三联生活周刊》载文称,冷冻卵子技术似乎冻结了女性随着年龄增长不断下降的生育能力,“如果我想,我就可以要孩子”似乎成了她们的独立宣言。可是这样一来,未来社会不就因为充满了非传统生育人口,而造成新的人类危机了吗?所以,冷冻卵子技术是应该禁止的。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诸多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__,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__,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③___,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姚先生已近八十岁高龄,这一次竟然亲自来寒舍祝贺,并且惠赠我一副对联补壁,实在不胜感动。

B. 对先生的刍议我也深有感触,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讨论讨论,好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C. 如果大家不嫌弃,我现在索性把我这几十天的日记倾箱倒箧地整理出来,作为芹献,供大家批评。

D. 张良前辈才思敏捷,擅作急就章,这一篇鸿文大作倚马可待,兄长不必着急,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件事让托尔斯泰终生难忘,5岁那年,他的大哥尼古拉向弟弟们宣称,人类幸福的秘诀写在一棵小绿植物上,而且就种植在临近庄园的森林里。

B. 技术变革历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今天技术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大规模颠覆媒体生态,并且这一过程还将持续下去,直至新格局稳固、来临与重建。

C. 余楠和施妮娜计划批判姚宓,余楠对姜敏说姚宓得挨批等等,宛英都听在耳里,暗暗为姚宓担心,于是决定把稿子偷出来还给姚宓。

D. 虽然周尚方身体不太好,但还是兴致盎然地参加了诺曼底登陆七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不过,因为他的身份有点古怪,所以,他的“中国兵”身份带了引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 曾鲜之在大量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与海外相关史料的佐证下,对新莽时期历史做了深入的研究,嘘枯吹生,众料互证,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

② 如今,敌人在关外囤积重兵,陕西虽如累卵,但我兄分兵守土、设官理民的好建议也只好束之高阁,且看以后局势变化。

③ 歌颂文正公功德的挽联铺天盖地,挤满了厅堂,可曾纪泽对期盼中左宗棠的一幅挽联虚左以待,特地留好了正中的空位。

④ 秋天的洳阳山更是别有一番风姿,重阳时节,映山红盛开,在这斑驳陆离的山色里,显得分外娇艳。

⑤ 既不能把它和来自广大农村的汉民歌混为一谈,也不能认为这就是南朝民歌的全部,至于把它与早期的“楚辞”作品等量齐观,那还是可以的。

⑥ 时日渐长,原先就格格不入的几个人更加方枘圆凿,华茂英怕苦怕累,情绪低落,和别的女挤奶员总是矛盾重重。

A. ②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