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价值的概念起源于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外物之间的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价值的概念起源于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外物之间的关系,凡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事物即是有价值之物。但以满足需要来定义价值还不完善,人们的需要有高低之分, 因此既有高级的需要, 也有低级的需要。例如人们有衣食的需要,有婚姻的需要,有求知的需要,有追求真理的需要,有维护人格尊严的需要,也有保卫民族独立的需要,还有人将追求声色货利作为一种需要。。

除生命价值外,价值还具有深层含义, 即“人的价值”。它不在于满足人们的生命基本需要,而在于具有内在的优异特性。荀子论“人之为贵”说:“水火有气而无生, 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也”。“人的价值”,还有另一层含义,即个人的价值。“个人的价值”,一指个人的社会作用, 即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 也就是个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凡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人即是有价值的人。《论语》中子贡问孔子“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孔子认为“博施济众”就是圣人,即是最有价值的人。二是指个人的人格价值, 即具有独立的人格。孔子说:“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其所以辟世、辟地、辟色、辟言,都是为了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因而不屈从权势,不随俗俯仰,而充分表现出做人的尊严。

价值的两重含义,具有两个不同的层次。大部分事物,对于人而言具有功用价值。而人本身、生命本身,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具有功用价值,而且具有内在价值。真、善、美,既有功用价值,也有内在价值。真是正确认识的价值。真知有益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知也能克服无知,超越浅知,具有高度内在价值。善是道德的价值。历史上,不同的阶级都从其实际的阶级利益而引出道德,这表现了道德的功用价值。但道德又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灵的主要特征,人们实行道德,不是为了追求实际利益,而是为了保持人的尊严,这便是道德的内在在价值。美是艺术的价值,美可以作为娱乐的手段,美也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代价值观的更新,在于对真善美的更深切的理解,而不在于对真善美的违离。我们应力求达到实现真善美的更高境界。

(摘编自张岱年《论价值与价值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可称为功用价值,但价值还有更深的含义,比如个人的价值和真善美的内在价值。

B. 个人的价值和人格的价值都是有关人的价值,它们和生命的价值一样肯定了人具有优异的独特性。

C. 人有其他物类所未有的特性,这使得人具有道德的自觉性,人辟世、辟地、辟色、辟言,都是为了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D. 真善美是人们所追求的价值,它摒弃超越了功用价值有更深邃的内在价值,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价值的两重含义具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文章较为深入地论证了价值的深层含义和两个不同的层次。

B. 文章以价值的深层含义为探究核心,并由此重点做了真知、善的道德和美的艺术是功用价值和内在价值统一的论述。

C. 文章在论证中运用儒家学说观点,阐述价值中人的价值,彰显了儒家肯定道德具有内在价值的立场。

D. 对于价值,文章先解释基本含义,接着逐层剖析,剥茧抽丝将价值中个人价值的双重含义和不同层次梳理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凡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事物即是有价值之物,那么因为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所以事物的价值也应该具有不同层次的内涵。

B. 水火草木可能有气有生有知,有功用价值,而人的可贵在于人不仅有生有知,有功用价值,更有对“个人的价值”等内在价值的追求。

C. 道德不是手段而是确定的目的。人们不能利用道德追求实际利益,而应践行道德保持人格尊严,这才是善的价值。

D. 如果一切价值都只是功用价值,那么一切事物就只是满足需要的工具,人类除了工具之外还应有真善美的追求。

 

1.A 2.B 3.C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它们和生命的价值一样肯定了人具有优异的独特性”有误,文章第二段说“除生命价值外,价值还具有深层含义, 即‘人的价值’。它不在于满足人们的生命基本需要,而在于具有内在的优异特性”,并没有说“生命的价值也肯定了人具有优异的独特性”,故错误。C项,“人辟世、辟地、辟色、辟言,都是为了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有误,从第二段来看“孔子说:‘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其所以辟世、辟地、辟色、辟言,……”,从语段来看,“其”指的是孔子所说的“贤者”,并非所有的人,故错误。D项,“真善美是人们所追求的价值,它摒弃超越了功用价值有更深邃的内在价值”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真、善、美,既有功用价值,也有内在价值……”,“摒弃”一说错误;“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目的”不准确,最后一段说的是“我们应力求达到实现真善美的更高境界”,并没有说这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的。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以价值的深层含义为探究核心”不准确,从文中来看,文章既论证了价值的深层含义,也分析了两个不同的层次,故“核心”一说不当;“真知、善的道德”有误,从最后一段来看,“真是正确认识的价值。真知有益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知也能克服无知,超越浅知,具有高度内在价值。善是道德的价值”,文中说的是“善是道德的价值”,并非是“真知”的价值,故“真知、善的道德”错误。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道德不是手段而是确定的目的。人们不能利用道德追求实际利益,而应践行道德保持人格尊严,这才是善的价值”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历史上,不同的阶级都从其实际的阶级利益而引出道德,这表现了道德的功用价值。……人们实行道德,不是为了追求实际利益,而是为了保持人的尊严,这便是道德的内在的价值”,文中说的是“道德的内在价值”,选项变成“善的价值”,选项偷换概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这些词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绿水青山、清洁能源、再生能源、淘宝、支付宝、快递、家风、文明家庭、文明出行、中国智造、匠人精神、百年书店……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的一段话,请概括郁达夫对《古文辞类篡》的评价。要求:运用一个转折复句,不超过50个字。

《古文辞类纂》风行二百余年的原因,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就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了一步,想依文章的表达方式来分类辨体。于是乎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 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

 

查看答案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讲究家国观念,欲治其国,____。事实上,一个人的责任、担当与情感,总是按照家庭伦理、由近及远扩散开去。很难想象,一个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会对这个社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不能相信,一个对自己家人缺少担当的人,__________,才能谈得上爱社会和国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听说好友小李的母亲病了,小赵打电话给他说:“家慈的病好些没有?我有一个朋友是医生,要不我们一起带她老人家到我朋友所在的医院去看看吧?”

B. 中秋节到了,李兵提了一盒月饼去拜访他的高中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说:“小李,师生之间就不要这么客气了!可是却之不恭,我也只好笑纳啰!”

C. 在校运会总结会上,班主任刘老师激动地说:“这次校运会我们班的女生表现优秀,在很多项目上摘金夺银,真是‘须眉不让巾帼’,可喜可贺!”

D. 王教授新近出版了一部学术专著,他给他的研究生李惟一送了一本,并在扉页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句题词:“爱徒李惟一惠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韩国乐天集团自签署供地协议后,中国游客抵制韩国的声音就此起彼伏,鉴于目前的情势,不少旅行社下架了赴韩国的旅游产品。

B. 改善就业率不是简单的追市场、设置热门专业,更不是让学生“被就业”,而应该更新高校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C. 2017年高考加分政策在 2014年和2015年连续瘦身的基础上再次大规模瘦身,这使得自主招生成为高考录取前获得加分的最珍稀的途径。

D. 朗读不仅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更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式。央视《朗读者》以其精美的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好评如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