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名句运用表达不准确的一句是 A.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下列各句中,名句运用表达不准确的一句是

A.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B. 面对那些过往,他总是叹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从前的一切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上,难以忘怀,但过去的再也不会回来。

C. 我们不能被一时的困难挫折吓倒,“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只要我们苦战攻关,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东山再起。

D. 5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不懈进行着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

 

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C项,可以用“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产品研发阶段,通家汽车坚持打造“军工品质,绿色智能”的高品质,严格执行军工标准,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及高安全性能。

B. 自从景德镇在三国、两晋时期制造青瓷的技艺更加成熟以后,引起了历代朝廷的重视,南朝陈至德年间,朝廷曾钦命烧制陶瓷,此后历代皆命制瓷进御。

C. 茯茶镇的建立带动了消费者对茯茶的认知,而《那年花开月正圆》将茯茶的历史文化高效大范围传播,加速了泾阳茯茶走向全国。

D. 在传统文化偏见的引导下,我们对于文化的认同常常局限于文化名人、文化习作,而忽略了我们自己本身其实也无时无地处身于文化之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讲述中将福山、克拉克等经济、历史学家的论述观点信手拈来,这让台下众多企业家惊叹不已。

②在白驹过隙的都市街头,行色匆匆的人们随时都能精准找到最近位置的旅馆、小吃店、共享单车,“出门一时难”已成为过去。

③无论是田间村庄,还是山川河流,在画家们的笔下,都化作缱绻的乡愁、徜徉的思绪,带着人们来到这美轮美奂的深秋。

④甘庙村位于大山之中,这里物产丰富、钟灵毓秀,尤其在文化方面,这里不仅有动人的传说,还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可以说是大山里的文化中心。

⑤广大网民还需警惕“双11”之后可能接踵而至的网络诈骗,这些诈骗手段往往会在消费者购物后放松警惕时趁虚而入,骗取账号密码和钱财。

⑥唐代诗人韦应物、张籍、贾岛等人都曾在蜀道流连忘返,留下了蔚为大观的蜀道诗歌,这是灿烂悠久的中国诗歌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回忆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所导致的惨痛失败,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先叙述自己的布衣身份和所受先帝之殊遇,后用对偶句式,以“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临危受命、勇于担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调笑令(二首)

唐 韦应物

(一)

胡马①,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②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二)

河汉③,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注释:①胡马”,唐代为应战争需要,从西域引入了大批战马,以充军用。②“跑”应读作平声 (páo),指用足蹄创地。③“河汉”,即银河,又称天河。神话传说中讲到牵牛与织女两星陽着银河相望,一 年一度通过鹤桥相会。

1.对本诗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第一首通过对胡马的生活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胡马在天边的草原上威武豪迈的形象。

B. “边草无穷日暮”此句点出时间,与前面的写景融成一体,境界阒寂苍凉,辽阔壮阔。

C. 第二首把离恨的长久与空间的无限连接起来,表现别后相思之深,相逢无望之恨。

D. 韦应物这两首词既在写边塞,也在写征人,从正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格婉约。

E. 这两首词通篇采用二字句和六字句,都为双音节,六七两句重复,使感情表达自然而有韵味。

2.这两首诗歌在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请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仁愿,华州下邦人也。本名仁宣,以音类睿宗改焉。少有文武材干,累迁殿中侍御史。时有御史郭霸上表称则天是弥勒佛身,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王庆之等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皆请仁愿连名署,仁愿正色拒之,甚为有识所重。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书战图以奏。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则天叹曰:“御史乃能尽诚如此!”擢拜右肃政台中丞,令仁愿叙录承景下立功人。仁愿未发都,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仁愿廷奏承景周上之罪,于是左迁崇仁令,擢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三年,突厥入寇。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娑葛,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竞从之。仁愿在朔方,奏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鄂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分判军事,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敬忠等皆以文吏著称,多至大官,时称仁愿有知人之鉴。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韩国公。春还朝,秋复督军备边。中宗赋诗饯,赏赐不可胜纪。寻加镇军大将军。睿宗即位,以老致仕。开元二年卒,赠太子少傅,傅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

(节选自《旧唐书张仁愿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B. 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人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C. 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D. 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讳即避讳,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B.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的“表”即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C. 祖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也举行了这种仪式。

D. 五品即九品官阶的第五级。九品是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曹魏开始定官阶为九品,如相国为第一品,知县为第九品等。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仁愿守正不阿,忠于李唐。凤阁舍人张嘉福等人请求将武承嗣立为皇太子,并邀请张仁愿一起签名上表,遭到他严辞拒绝。

B. 张仁愿善于明察,坚持原则。监察御史孙承景报告作战情况,受到武则天高度赞扬。张仁愿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结果孙承景被贬官。

C. 张仁愿作战勇敢,御敌有方。突厥入侵,张仁愿临危受命,大败敌军。并奏请乘机夺取漠南,修筑城堡,后因唐休璟的反对而作罢。

D. 张仁愿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朔方任职期间,他奏请任用张敬忠、何鸾、寇流、王易从等人,这些人都著称于世,许多人做到高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

(2)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贼 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