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装饰,是人与世界取得联系的最初形式,远在语言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装饰,是人与世界取得联系的最初形式,远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己经借助装饰这种空间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了。在中国,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对“装饰”有了较深的阐释,“饰”是人为的修饰行为。中国的装饰艺术随着中国文明的产生而产生。从远古的岩画、彩陶上的彩绘到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段与技法,装饰艺术的发展从未间断过,各个时期都留下了经典作品,家具的装饰也是如此。中国家具的结构特征、文化审美、工艺技术,决定了其独特的设计装饰理念,形成独树一帜的装饰之道。

中国传统家具在装饰上强调纹饰与造型的对立统一,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往往具有方正对称、端庄稳重,规矩严谨等造型特征,这与中国人保守、稳健的性格息息相关。但通过分析其纹饰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其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传统造型迥然不同的风格,自然活跃而充满生气,这些在传统家具中随处可见。在纹饰与造型的关系上,中国传统工匠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整体协调的审美智慧。他们在家具设计中能始终以造型为主体,而不是附加纹饰,这样就使纹饰在不破坏整体造型格调的基础上起到点缀、调和及美化的功效。

中国传统家具在装饰上强调结构与装饰的有机结合。中国传统家具结构与装饰具有同构性,其结构特性往往体现出一种特有的美。这种独有的结构美,源于坚固密合的桦卯结构与经营巧妙的“攒边”技法,以及装饰性结构部件的运用。像牙条,牙头等家具构件,既是结构性构件,起实用、加固、支撑的功能,又是装饰性构件,起美化作用。这些构件往往成为家具工匠们精雕细琢的主要对象。

中国传统家具在装饰上强调装饰内容的文化内涵。家具中的纹饰图案,是中华民族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形象符号和文化象征,成为中国文化最为典型的文化代表。只有充分了解其背景,才能读懂其内涵。

中国传统家具装饰文化走的是一条稳定性与多样性的发展道路。一方面,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家具装饰文化一直是以稳定、渐变的的特征来发展的;另一方面,由于装饰题材及装饰手法的不同,以及使用者的文化素养与地位要求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传统家具装饰风格出现了多样性的发展。

其实,所有的家具设计都是文化作用的结果。透过中国的家具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物缘求断的民族特性。例如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人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开始,由席而产生的文化礼仪与生活习惯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国家具的形制。相此而言,椅子的出现则晚得多,从产生到普及,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从椅子的形态上,能读出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自身文化的创新。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到了极致。时至今日,明清家具的风格仍在被仿制,这表明它们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与象征。

(摘编自孟继乐《中国传统家具的装饰之道》)

1.下列关于愿闻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借助装饰这种空间性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家具设计理念。

B. 中国传统家具的造型既表现出于纹饰不同的风格,又能统一在纹饰的风格之中。

C. 中国传统家具中的结构美集中体现在那些实用、巧妙、美观的装饰性结构部件上。

D. 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使用习惯都影响着中国传统家具装饰风格的发展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从“装饰”含意谈到中国装饰艺术,渐次引出“中国传统家具装饰”的话题。

B. 文章逐层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具四个具体的装饰特点,并从两个方面来阐释第一个特点。

C. 文章在整个论述过程中贯穿着对中华文化的思考,彰显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D. 文中论及席这种家具的出现,为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与民族特性的有机联系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装饰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家具装饰之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B. 如果中国人性格不趋于稳健,中国传统家具就难以呈现出现有的那些造型特征。

C. 只要充分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就能读懂中国传统家具纹饰图案的内涵。

D. 没有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持续创新,中国传统家具就不会在明清期达到巅峰。

 

1.D 2.B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无中生有,设计理念来自于“中国家具的结构特征,文化审美,工艺技术”;B项,并非“统一在纹饰的风格之中”;C项,集中体现在那些实用、巧妙、美观的装饰性结构部件上以偏概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栩爱玩滑板。他挑战不同的场地,揣摩每一个技术动作,琢磨滑板构造,精选适合的鞋。于是,他成了著名的滑板运动员。

李逸喜欢动漫,中、日动漫史如数家珍,学画画、找材料,为了做好道具甚至去研究力学。于是,他成了动漫公司争抢的人才。

周欣欣喜欢布娃娃,自学缝纫、配色,还学会了服装设计。于是,她开的手工布娃娃店门庭若市。

童轩是个吃货,从八大菜系到地方小吃,从配料选材到工艺流程,从营养健康到各地风俗,全部成了他要研究的内容。

······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小说要刻画人物,离不开一定的手法,不是语言描写,就是行动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只有语言描写,才能准确表现人物的心理。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所以,抓住了小说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就准确把握了小说的人物思想。

①刻画人物的手法,除了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还有其他描写。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上古时代,①______。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②______。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已经成了一回事,所以司马迁称孔子“姓孔氏”,就是很正常的了。而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的,有的干脆连正式名也没有。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明治维新以前,除了贵族,一般老百姓也是没有姓氏的。看来姓氏的发展轨迹,③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他妈妈生气地对他说:“我没有雅兴听你这不切实际的空想!”

B. 在学习成果交流会上,他谦虚地说:“我是来学习的,就不发表高论了。”

C. 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D. 他在征稿启事中写道,“恳请同学们多投稿,为办好《校园之声》尽一点绵薄之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期末考试前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B. 人口生态失衡会破坏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我国人口发展方式需要实现由数量控制型到生态优化型的转化。

C. 课文太简单,内容“没有味道”,文化含量低,特别是中华优秀文化含量严重不足,是当前语文教材的一大问题,不应再不被忽视。

D.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共享单车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推进城市慢行交通工具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者的人身安全、资金安全等得到保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