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千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例如,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孔子并不是从地缘、血缘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的,而是着眼于文化。那么,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什么呢?应该说是以人为本。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国人则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可怜虫,更不是生来就负有原罪的天国弃儿,相反,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的甚至势若水火,但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遑遑,席不暇暖;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儒、道两家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继承:一是重视自然环境的生命观,以“民胞物与”的态度看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二是既重物质又重精神的价值观,不会在追求物质文明时丧失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三是既重视群体又重视个体的道德观,儒家的大公无私与道家的个性自由形成互补;四是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随时准备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五是见隐知微的忧患意识,重视国家和民族可能面临的祸患而绝不讳疾忌医。今天,西方文化依然风靡全球并对其他文化强势入侵,许多民族都对如何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忧心忡忡,我们当然也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们在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优长的同时,更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只有当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取得成就时,才能打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老的中华统文化几不间断地发展,中华民族获得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并最终实现了新生。

B. 中华的先贤早就提出,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加起来都不如文化因素来得重要。

C. 中西方传统义文化对生命认知完全不同,中华先民效仿圣贤求得生前建树,西方民众膜拜神灵求得死后入天国。

D.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以人为本,中华先民的理想国就在人间。中传统文化以儒、道两家为代表,都有对人生价值的把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旨在阐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B. 文章兼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将中西方传统文化作比较,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应是以人为本。

C. 文章通过剖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即人的精神崇拜、道德准则等源自人还是神,阐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D. 文章比较论述儒、道两家均以人为本,其思想同中有异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烙印,孔子从文化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支持了这一历史观。

B.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而其中火种来源认知的不同表现得最为典型。

C. 中华先民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与幸福感,与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很大关系。

D. 我们需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但同时也要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优长。

 

1.D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偷换概念,据原文,“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是“蕴”而不是“获得”;并且中华传统文化“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此“新生”是传承意义上的创新:说“最终实现了新生”,此“新生”则有焕然重获新生的意思。B项,据原文,“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并不是“早就提出”,而且“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并无“加起来”的意思,C项,过于绝对。据原文,“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是说“认识最早”,即便是“对生命的认知”,也没说“完全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希望自己能扩大眼界,只有这样,才能见识丰富,人生才会有更高的境界;也有人认为眼界高了,什么都看不上,但什么也做不了,带来了个人的痛苦。

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卢梭的墓志铭是:“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两人为其写一则墓志铭。(每处不超过20字)

蔺相如   高尔基   屈原    鲁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精雕细琢的制作意识:制作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专注、精确、极致、追求卓越。而这种制作意识的反面,①_______。当然,②_______,坚守工匠精神的业主也不例外,只不过,相较于粗制滥造,赚快钱,坚守工匠精神更苦更难,但它是盈利唯一正确的路。你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因此,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③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在访谈中,这位艺术大师提到了自己的母亲,他动情地说:“家慈经常告诫我和弟弟妹妹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B. 老王生病,小李买了些东西去看望,老王说:“怎么还买东西啊?受之有愧,却之不恭,我只好笑纳了。”

C. 他在征稿启事中接着写道:“恳请小区居民帮助我们,为办好《小区直通车》尽一点绵薄之力。”

D. 小张刚到外地工作,有一天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小张对同事说:“先父要我多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请多多指教。”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野外探险具有极大的风险,仅有“人定胜天”和“大无畏”的精神显然不够,还要有专业的安全保障和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知为基础。

B. 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态度,转变基层干部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C. 二孩政策在全面放开后,“能不能生二孩”“该不该生二孩”“生二孩后怎么办”之类的话题一直被民众热烈讨论。

D. 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系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空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