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读《诗经》,听到了先民的吟唱;我们读《红楼梦》,感受到了曹雪芹的叹息;我们读《月亮与六便士》,开始思考人生不一样的选择……我们双脚能够丈量的土地有限,阅读却能带领我们去往无尽的远方。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哪一部曾经震撼你的心灵,或给你以启迪,或给你的精神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或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儿时顽劣,心中没有书的概念。和老姐在正午的乡间小路发现一条纳凉的蛇,二人合力将其捉住,烤来给家里的小猫打牙祭;和爸妈去插秧,秧田边胡乱走着,却一头倒栽在秧田里;和吃了蜈蚣的公鸡打架,一阵叽哇乱叫,终不敌,垂头丧气败下阵来;下雨天,站在屋檐下,滴答滴答的雨水顺着屋檐落在身上,心里想着:甚好。一回头,发现从农田里赶来的老妈正满脸怒气地看着我,冲她咧嘴一笑,一溜烟儿的跑回家;到了饭点儿,爸妈愣是找不着人,最后在三妈家的厨房发现了我,刚吃完一碗漂着猪油花儿的咸菜面汤——儿时我心中的米其林三星美食,“我饱了”说完又没影儿了…… 那时的我,醉心于美好纯粹的乡间生活,在自然中摸索生命的秘密,未曾领略读书的乐趣。 某一年,家里不再人声鼎沸,突然变得冷冷清清。陪伴我的只剩下无声的寂寞。迷迷糊糊中,不知从哪里找到一本黄黄旧旧的中篇小说集,我开始沉醉在文字虚构出来的世界中,弥补我因缺失的爱而留下的那个巨大的空洞。 高中了。跟风在亚马逊上买了一本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觉得他那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简直太酷了。在课上曾偷偷看余杰的《火与冰》,深感自由与桎楛的鸿沟,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大学,学了一门高冷优雅的专业。虽不热爱,却也逐渐的被熏陶出一股子理想主义的气息,说话爱掉书袋,买书要看出版社,写文章爱引经据典,别人谈买房我谈买书,厌恶满嘴跑火车虚张声势的滔滔不绝的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应该看看《瑞丽》《昕薇》,走到书店却仍然情不自禁的拿起朱光潜的《谈美》或者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走向收银台。大学课程安排松散,大把闲暇时间,统统泡在图书馆,阳光洒进有些幽暗的巨大书架,能看见细细密密飘散的粉尘,闻到一股旧书的霉霉的味道。看各种各样的闲书,杂书,无用之书,随心所欲,沉醉其中。或闲散翻翻,或快速浏览,或反复玩味,或潜心记忆,勤快时还拿个小本子摘抄几句,像高中完成语文家庭作业一般。有一次在一本美术作品集上看见美国画家怀斯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莫名喜欢得不得了,偷偷撕下来,心惊胆战的带走,成为我大学最值得回味的一件趣事。 毕业之后,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度过了最开始的忙乱不堪状况频出的两年,渐渐能够得心应手的胜任教学工作,职业使命促使我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易经》有云: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一个好老师,应该要管得住学生,叫得动家长,教得出成绩,搞得了活动,写得了论文,评得上优秀。但是,这些够了吗?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能够成就非一般优异的成绩,打造出明星般璀璨的教师,但是归根结底,它始终停留在“器”的层面,是形而下的一种存在。我始终记得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我深以为然。东西方表达方式不一样,东方称之为“道”,西方称之为“剩下的本领”。那么,到底如何教出这“剩下的本领”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听到了朱永新老师的讲座《阅读的力量》。朱老师的讲解让我之前所有的困惑茅塞顿开。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阅读能力比学历更能准确反映一个人在事业中的发展。”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应该在中小学形成。”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 每一句话像吸满了水的海绵一样沉沉的直落我的心底,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无数的思考和崭新的启迪。那么,老师们也需要大量的阅读,只有读够了,读通了,才能驾驭一节节厚重的充满思考与魅力的课堂,才能够培养出除了运用知识以外的“剩下的本领”,才能让孩子们在走出校门十年、二十年以后,依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唐代大文豪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难也。授业,次之。解惑,再次之。可是深究起来,哪一样不需要老师们有深厚的读书积累呢? 平素工作中一支粉笔,三尺讲台;闲来则一杯清茶,书香萦绕。读书,成就一个豁达的我,自信的我,美丽的我。深知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丝毫不敢懈怠。感动于龙应台《目送》中的丝丝温情;惊讶于木心《文学回忆录》的广博潇洒和恣意汪洋;畅游于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庞大历史视角;沉思于吴思《血酬定律》的严密逻辑和犀利剖析;会心一笑于张鸣历史杂文的戏谑幽默;游走于朱光潜《谈美》那春风化雨的诗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阅读,不仅赋予我三尺讲台更厚重的力量,更是引领我走向智慧通达人生的终极秘密。书,慰藉我未完成的梦想,滋养我贫瘠的土地,引领我彷徨的青春,成就我神圣的事业,圆满我残缺的人生。 只愿执一爱书,优雅的老去。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财力作文,要求写“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哪一部曾经震撼你的心灵,或给你以启迪,或给你的精神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前面材料中给出提示“阅读却能带领我们去往无尽的远方”。由此看一看出要选择一步文学作品,然后谈自己的于都感悟,写作的重点是感悟,当然感悟要依托于作品,因此在行文中要适当的引用作品中的内容,谭感悟时,不要过散,要集中一点,谈的深入。还要注意限定的内容是“文学作品”,不能使通俗的小说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仪式”,升旗仪式、成人仪式……有了这些仅式,我们才有了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看看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地铁站里的人行色匆匆,这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怎么可能想去搞什么仪式?当然,车站等车固然读不了《红楼梦》,沐手焚香在书房阅读也未必能够真正感知宝黛爱情。

①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不一定是有了仪式才会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者要想增加收入,①_________________。如果某种农产品价格再稍有提升、生产者往往更是一哄而上,不计环境资源代价一味追求增产。可结果却是该农产品相对过剩,②_________________,陷入增产不增收困局。实践反复证明,以增产为导向的农业发展很难持续,而且③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小陈老师刚工作一年多,今天拿出这节课,就是抛砖引玉,我们大家真诚地发表意见,是对他最好的帮助。

B. 村长见陈委员一脸阴沉,赶紧凑上去说,让烈士的老母亲独自住这样破旧的寒舍,实在是我们工作的疏漏。

C. 陈教授谦和地问围坐在田边树下的村民,哪位是咱这村儿的赵诗人,有亮扶着锄把侧着头回答,不才便是。

D. 我老了,很难再拿出什么像样的作品,我的高足林风已成气候,可堪此巨幅画作之重任,长江后浪推前浪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儿童思维的阶段性发展,除了受大脑阶段性发育的影响外,他们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B. 孟子认为,真正的“君子”经得住富贵诱惑,威武恫吓、贫贱压迫的考验,他们顶天立地、正气浩然。

C. 家庭体育模式,是家庭开展休育活动的新兴形式。对于这种结构模式的形成,其背景因素是多方面的

D. 为推动老少边穷有地区“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力度,省委派出了二十多个工作组,进行专项督促核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同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逆境成才的榜样的确不少,但顺境成才的事例更不胜枝举,只强调一个方面,是一叶障目的偏激。

②陈飞可是我们班的“文曲星”,作文大家都头疼,可他总能文不加点,一挥而就,还回回是范文呢

③竞争中,企业强大的对手有时不一定是敌人,强强联手、与虎谋皮,可以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④这么大规模的一次活动,组织者事先必须做好周密安排,像你这样计划粗疏,胸无城府,肯定出事。

⑤今年雨季开始后虽降雨量不大,但切不可掉以轻心,仍要督促各方面做好防洪抗洪准备,防患未然。

⑥老陈学会使用微信,就加入了几个朋友圈,可过多的无聊信息让他不胜其烦,所以默默地退了出去,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