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一直以来,您对小儿的照顾都无微不至,今天让我...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一直以来,您对小儿的照顾都无微不至,今天让我聊表心意,特备珍馐,请您一定赏光。

B.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救灾捐助会现场,一位80岁的老奶奶拿着100元说:“这是我的微薄心意。”

C. 经过调查研究,同学们写出了有关餐厅服务质量的报告,不但指出了问题,还责成领导研究落实。

D. 近日听闻敝校将举行建校50周年庆典,作为教育界的一名同仁,因事不能躬临,深表歉意。

 

B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珍馐”,珍奇名贵的食物,用在自己准备的食物,不当;C项,“责成”是上级让下级作某事;D项,“敝校”不用于别人,“躬临”也不用于自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本届大会主场馆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由会议中心、接待中心和展览中心三大功能区构成,将最    大程度满足举办会议、论坛、展览等。

B. 古代丝绸之路将灿烂辉煌的沿线各国文明联结在一起,其特征是具有各种文化异彩纷呈、相通相融、共促共享的特点。

C. 无论是在俄罗斯、日本,还是在美国和英国等西方教育大国,野外训练课程都是中小学和大学教学大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D. 该书的出版,对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传承传统手工艺及工匠精神有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每年夏秋之际,北海道阿寒湖旁都会有人去捕获小龙虾,他们将捕获的许多小龙虾直接踩碎当肥料用,这对于喜欢美食的人来说真是暴殄天物

②在老支书心里,垃圾分类能顺利推进,不仅是因为村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处置体系,更是村民积极参与、三人成虎的结果。

③费县素有“奇石之乡”的美称,天生大量巧夺天工的奇石,其中一个园林石又称北太湖石,生成于4亿    年前,经长期风化和酸性土壤侵蚀而成。

④买什么样的房是个人自由,本无可非议,但选择二手房时还是需要多加注意,尤其是在二手房的交易    过程中,购房者要多留心,以免上当受骗。

⑤在电商大潮的冲击下,许多服装店都停业了,这家小店却逆流而上,及时更新经营理念,不仅装饰一    新,而且转变了服务作风,改头换面,最终赢得了市场。

⑥这个令人羡慕的家庭,没有那么多花前月下的浪漫,有的只是比常人更多的担心和牵挂,17年来元论    遇到任何困难,警嫂于永濡与丈夫始终相濡以沫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④⑤⑥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善用对比论证,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蚯蚓用心专一形成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学习中专一的重要性。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通过对恶劣的行路环境的直接描写,既点了诗题,又暗寓诗人人生之路上面临的艰难险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再泛吴江

[宋]王禹偁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

【注】①诗人之前由于直官讽谏,屡受贬谪。吴江流经长洲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以叙事发端,从首联“住江滨”“重到”等词可见诗人是一位难与世俗相融的高雅之士。

B. 诗歌用词凝练,一个“病”字,语带双关,既可指自己身体上的病痛,也包含精神思想上之“病”。

C. 颔联重在描摹江面景色,以“野鸟”和“渔人”为写作对象,视角由近及远,画面富有层次感。

D. 颈联巧用拟人手法,将人望月、山,化为月、山随人,把客观的山、月写得极富人情味。

E. 诗歌紧扣“吴江”展开,以写景见长,融思物描写、叙事、抒情为一炉,全诗浑然一体,情味悠长。

2.该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概括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孛鲁,鲁国王木华黎之子。沉毅魁杰,宽厚爱人,通诸国语,善骑射。年二十七,入朝行在所。时太祖在西域,夏国主李王阴结外援,蓄异图,密诏孛鲁讨之。甲申秋九月,攻银州,克之,斩首数万级,获牲口马驼牛羊数十万,俘监府塔海,命都元帅蒙古不华将兵守其要害而还。乙酉春,复朝行在所。武仙叛,胁居民遁于双门寨。仙弟质于军中,挈家逃归。遣撒寒追及于紫荆关,斩之。丙戌夏,诏封功臣户口为食邑,日十投下,孛鲁居其首。宋将李全陷益都,执元帅张琳送楚州。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丁亥春三月,全突围欲走,邀击大败之,自相蹂践溺死不可胜计。夏四月,城中食尽,全降,诸将皆日:“全势穷出降,非心服也,今若不诛,后必为患。”孛鲁曰:“不然,诛一人易耳,山东未降者尚多,全素得人心,杀之不足以立威,徒失民望。”表闻,孛鲁便宜处之。乃以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田世荣副之,郡县闻风款附,山东悉平。时滕州尚为金守,诸将或言炎暑未可进攻,孛鲁曰:“主上亲督大军,平定西域数年,未闻当暑不战,我等安敢自逸乎!”遂促进兵.金兵出战,败之,斩三千余级,其余老幼开门出降。九月,师还,至燕,猎于昌平,民持牛酒以献,却之及还,赐馆人银数百两。闻太祖崩,趋赴北庭,哀毁遘疾。戊子夏五月薨,年三十二,至治元年,诏封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忠定。

(注)①遘:通“构”。构成,造成。

(节选自《元史·孛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B.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C.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丁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D. 秋九月/郡王带孙率兵围全于益都/冬十二月/孛鲁引兵入/齐先遣李喜孙招谕全/全欲降部将/田世荣等不从/杀喜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申属于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包括十二天于和十地支。

B. 食邑一般指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又可称为采邑、封地等。

C. 诏在文中指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D. 太师是官名,西周始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也可指辅导太子之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孛鲁奉诏讨伐,扫除威胁。夏国君主李王暗中勾结外敌,心存不轨,孛鲁受太祖密诏前去征讨;攻克银州,俘虏了监府塔海,大获全胜。

B. 孛鲁熟悉情势,稳定大局。他上表启奏皇上,保全降将李全,既树立了元军的威望,又安抚了民心,最终其他郡县相继归附,山东得以平定。

C. 孛鲁富有主见,做事果断。在攻打滕州时,军中将帅都认为天气酷热不宜进军,孛鲁以皇上平定西域为例进行反驳,并果断进兵,大败金军,攻克滕州。

D. 孛鲁忠君为国,尽享哀荣。听闻太祖驾崩后,他急忙奔赴北庭,由于哀痛过度而伤身成疾;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上柱国等,并被赠予褒扬的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仙叛,胁居民遁于双门寨。仙弟质于军中,挈家逃归。

(2)丁亥春三月,全突围欲走,邀击大败之,自相躁践溺死不可胜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