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梦的河岸 何君华 雨声渐大的时候,爷爷怀揣一把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梦的河岸

何君华

雨声渐大的时候,爷爷怀揣一把斧头钻进了竹林。

这不是爷爷第一次剁竹子,但冒这么大的雨还是第一次。

要是不趁这一场大水把竹子卖掉,今年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卖了。想到这里,爷爷就把胳膊抡得更圆,斧头也扬得更高了。豆大的汗珠一颗颗地从他的额头上冒出来,他的脸上已经分不出哪里是汗水,哪里是雨水。

雨来得实在有些急,要不也用不着这么急火火地来砍竹子啊。

很快,所有被伐倒的竹子都褪去了竹枝,光溜溜地躺在瘦了一半的竹林里。

没有任何休息,爷爷便开始把竹子一根根地往黑水河南岸扛。我捡起地上的竹枝,试图证明我也能帮上一些忙,但爷爷很快就制止了我:“那是不用搬的,等天晴晒干了,捆回去做柴烧。”

我只好两手空空地跟在爷爷后面。那个上午,我戴着大得夸张的斗笠跟在爷爷屁股后头,一趟趟地往返于竹林和黑水河南岸之间。

用我奶奶的话说,我简直就是爷爷不离身的影子。我对奶奶的话坚信不疑。

等所有的竹子都扛到了河边,爷爷便开始拿绳子捆它们。很快,一只大竹筏便在爷爷手中做成了。

爷爷要赶在天黑之前到黄龙乡把竹子卖掉。

爷爷撑起竹篙,像老虎一样跳上竹筏。我叫嚷着要和爷爷同去,父亲不容置喙地喝止了我。

要不是这样一场大雨,黑水河肯定载不起这样一捆竹子,何况身宽如牛的爷爷还摇摇晃晃地站在上面。我替爷爷捏了把汗。

雨还没有停的意思。河水越来越黄,河岸越来越低。很快,爷爷便像游水的青鱼一样消失在我踮起脚也看不见的黑水河尽头。

有人站在对岸大声逗我:“细箩,你爷被黑水河吞了!”

我板起脸回敬道:“你爷才被黑水河吞了!”

我不再理他.

爷爷是黑水河的河神,怎么会被黑水河吞掉!想也不用想。

我曾不止一次听过爷爷在黑水河的传奇,最有名的,莫过于爷爷在河里徒手捉过一条一百三十一斤的大青鱼。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黑水河爆发百年一遇的大水,人们纷纷冲到河里下网捕鱼。突然,爷爷下的网被狠狠磴了一下,爷爷意识到网住了个大家伙,立即拎起网来。爷爷一眼便看见了一条硕大无比的鱼尾巴,还来不及反应,爷爷便被鱼拖进了黑水河里。接下来,令岸上所有人都瞪大双眼的一幕发生了。但见爷爷抓着青鱼的两鳍,骑在青鱼背上在黑水河里游上游下,激起的水花高过人头——我爷爷在黑水河里开起了摩托艇,这是多年后我在一部香港影碟里看到的场景,我一下就想起了我当时年轻气盛的爷爷,我确信我爷爷当年跟影碟里的人一样酷劲十足。

有人数了教,爷爷骑在青鱼身上足足游了二十三圈;最后,筋疲力尽的爷爷终于把青鱼甩上了岸。爷爷像耙完十亩田一样大口喘着粗气,青鱼则僵死在岸上一动不动。何铺街上卖肉的朱屠户当即拿来秤,两个人架起扁担一称,整整一百三十一斤!

这是迄今为止黑水河最大的一条鱼,人们都说我爷爷捉住了黑水河的鱼精。连鱼精都捉得住的人,怎么可能被黑水河吞掉!

可是,爷爷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父亲和他的叔伯兄弟沿着黑水河寻了一个月,连爷爷的影子也没有寻到。

直到有一天,奶奶突然说爷爷托梦给她,说他在一条河岸上。人们问奶奶是哪一条岸,她说既不像是黑水河北岸,也不像是南岸,因为岸上既没有成片的麦林,也没有成片的稻林,只能说是第三条岸。

奶奶还说,那条岸上有一片花的海洋。

所有人都以为奶奶疯了,只有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大人们不肯相信一条河会有第三条岸,就像他们从来都不肯相信一只山羊也会唱歌一样。我讨厌这帮傲慢无理的大人,并且决计不再搭理他们。我发誓等我长大,就会像鱼一样游过去看爷爷。爷爷一定就在那条开满鲜花的河岸上欢快地望着我,就像望着他不离身的影子一样。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对大雨的介绍,既为人物出场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又为下文黑水河上涨、爷爷乘竹筏卖竹子等情节作了铺垫。

B. 文章第三段画线句,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说明了爷爷冒大雨砍竹子的原因,暗示了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引人深思。

C. 文莩苒用修辞.如褪去竹桠的竹子光溜溜躺在瘦了一半的竹林里及爷爷像游水的靑鱼,分别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把形象刻画得生动贴切。

D. 小说插入有关爷爷在黑水河捉住大青鱼的故事,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有助于强化爷爷的形象。

2.文中的爷爷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概括分析。

3.小说以奶奶的梦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1.B 2.①身强体壮,不畏困难。爷爷“身宽如牛”,面对一片竹林“把胳膊抡得更圆,斧头也扬得更髙了”,冒着大雨将竹子伐倒。②做事麻利,经验丰富。不停伐竹,很快就将竹子砍倒,褪去竹桠,把竹子扛到黑水河边,并做好竹筏;对卖竹子的行情熟悉,能准确抓住卖竹子的最好时机。③捕鱼技艺髙超,富有传奇色彩。曾徒手在黑水河百年一遇的大水里捉起过一条一百三十一斤的大青鱼,人们都称他捉起了黑水河的鱼精。 3.①情节结构方面:以爷爷给奶奶托梦回应了爷爷的失踪,使故事再起波澜,曲折生动,结构紧凑。②人物形象方面:写爷爷在一片花的海洋的岸边,衬托了爷爷这一形象的美好和光辉。③思想蕴含方面:以此结尾既表现了对爷爷的赞美与思念,也暗含对成年人现实心理的不认可。④艺术效果方面:以具有浪漫色彩的梦境结尾,使人产生无限的想象,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环境,B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情节,其中B项,“暗示了中国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文中无据,属于过度解读,这一情节就是为了突出爷爷勤劳。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征的题目,答题时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从主要的情节中概括形象的性格特征,作答时先明确性格然后结合情节具体的解释,如此题可根据文中的情节“爷爷‘身宽如牛’,面对一片竹林‘把胳膊抡得更圆,斧头也扬得更高了’,冒着大雨将竹子伐倒”等情节概括其“身强体壮,不畏困难”的性格特征;根据“不停伐竹,很快就将竹子砍倒,褪去竹桠,把竹子扛到黑水河边,并做好竹筏;对卖竹子的行情熟悉,能准确抓住卖竹子的最好时机”等情节概括“做事麻利,经验丰富”等特征;根据“曾徒手在黑水河百年一遇的大水里提起过一条一百三十一斤的大青鱼,人们都称他提起了黑水河的鱼精”等情节概括“捕鱼技艺高超,富有传奇色彩”等情节概括“捕鱼技艺高超,富有传奇色彩”的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元时期,中国插花进入了普及时期。宋时,国力已不如唐时强盛,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经济文化更加进步。花卉如牡丹、菊等品种进一步丰富,而其观赏更具多样性,插花艺术因而得以继续发展。元代继承宋代插花之余绪,也显得绚丽多彩。

宋代提倡理性,三教合一发展到了宋代被统称为理学。理学是以宋儒论学多言天地万物之理而命名的,其中以朱程理学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认为应存天理,灭人欲,极为重视道德思想;更进一步提倡阴阳互变,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要求人们静观万物,从中体会到时光变迁,宇宙奥秘。理学又是北宋以后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宋代的社会动荡不定,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正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更为敏感。因而,宋代花卉艺术更深入地倾注入作者的思想,表达着作者的高尚品德。宋代插花比之唐代插花更显得意味深长。理性内涵加清丽外形,具有清纯美丽的形态。

宋代的社会比不上唐代的博大气概,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内敛;不再激情汹涌,而是冷静地思考。宋朝的时代精神就是清雅、隽秀之气质。这种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所以,在插花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这与唐代喜用牡丹的富丽不同。宋代的文人义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在花材的选取上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表达人生抱负、理想等。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结构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归,注重枝叶的线条美。

元朝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中后期,极为注重吸收以儒学为主的思想文化,继承了宋代的理学思想。与此同时,在艺术领域也继承了宋代的绪统,尤其是花卉文化继承宋代之风流,同时又具有时代特色。元朝实行的种族歧视制度,使汉族文人受到元统治者的歧视,落魄不得意,多追求闲适自在,不屑为官。所以,元代的艺术中有这种闲散、淡雅的味道。另外,还受到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多为借花消愁或表达个人心中的追求,花材多以梅、竹、菊、兰等名花表现文人清雅、闲韵、伤逝等情感,从而出现了心象花。心象花,为文人借花消愁以舒心中积郁所做,作品偏于狂怪孤傲,或荒寒冷僻,表现出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表达个人内在之冥想。花型不定,多种多样,花器也古里精怪,瓶花吊花不一,纯属作者心里的表达,他人不易领会其中之含义。这种花型与院体花恰恰相反,常人多不采用。

(摘编自王娜、郭风平《传统哲学与古代插花艺术的影响和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插花艺术在宋元时进入普及阶段,受到理学的影响,时期插花以理念花、心象花为主。

B. 宋代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可观赏的花卉种类更加多样,促进了插花艺术继续发展。

C. 中国古代传统的儒、释、道三教学说,进入宋代后则为崇尚理性的程朱理学所取代。

D. 在元朝统治者的种族歧视政策之下,汉族文人多以梅、竹、菊等来表现傲岸不屈的人格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述的主要对象,并简要分析了插花艺术在宋元两代得以发展的原因。

B. 第二段以宋代提倡理性、理学的大发展为立论前提,阐述了理学对当时插花艺术的影响。

C. 文章综合运用道理、举例、引用、对比等论证手法,有利于多角度阐述要表达的观点。

D. 文章由总到分展开行文,在论述宋元两代插花特点时,暗喻褒贬,宋代含褒、元代寓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理学在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之上,提倡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要求人们从静观万物中体会宇宙奥秘。

B. 宋代许多文人对花开花落等自然景象的感受更为敏感,借山水花草寄托情志,流露对时局的不满。

C. 宋代插花构图中常用到梅花、腊梅等枝条,这主要是受了当时清雅、隽秀时代精神的影响。

D. 理念花以瓶花为主,以理为表,以意为理;心象花则花型丰富,花器精怪,纯属个人心理的表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是几米的一幅图画。画面上,一个小女孩牵着一只小鸭子在走。画的下面是稚拙的文字:

“乐乐不会游泳、不会飞,她的小鸭子也是。乐乐带着小鸭子,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

这段文字以省略号作结,它会引发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近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大。数据显示,交通事故是人类死亡十大杀手中唯一的非疾病原因,而98%的交通事故由人为错误造成。此外,预计到2050年城市内交通拥堵时间将翻一倍。由此,人们认为自动驾驶汽车可行的理由是:②_____________,而且能为人们节省时间。但是,让没有感情的机器开车,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机器,③___________。最近对德国民众的调查显示,60%的人不愿意尝试自动驾驶。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翻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韵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B. 编辑部李老师郑重回一封信给该书作者,其中写道:“现将先生的大作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C. 这次校庆承蒙贵集团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取得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全力相助。

D. 李先生,请告诉我您的电话号码,以便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时向您见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