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①或棹弧舟 ②屈贾谊于长沙 ③项王则夜起 ...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①或弧舟      ②贾谊于长沙   ③项王则起    ④三江而带五湖

琴书以消优  ⑥骊山构而西折  ⑦吴会于云间

A. ①③/④⑥/②/⑤⑦    B. ①⑦/②/③⑥/④⑤

C. ①③/②⑦/⑥/④⑤    D. ①⑦/②⑤/③④⑥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的用法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①棹:名词作动词,划船。②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③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④襟:名词作意动词,以……为衣襟。⑤乐: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⑥北:名词作状语,向北。⑦目:名词作动词,看,远望。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B.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C.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攝英雄泪?

B.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C.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

D.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宠辱不惊的心态,类似庄子在《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发出愤激质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的“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1.下面对这首诗的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描绘了一幅明月当空、闲听素琴的画面,渲染宁静幽美的气氛,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B. 颔联用比喻手法,“悲风调”宛若“寒松吟”,写出琴声象寒松的悲吟,渲染悲凉的氛围,把悲愁的情愫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C. 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人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D.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悲”与“寒”写琴声的色调,“乱”写弹琴的动作,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

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

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兼进籓条。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

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

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节选自《隋书 公孙景茂列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上而嘉之               ②谨拜表以

B. ①赐以马舆,便道官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 ①上洛阳,景茂谒见       ②庶刘侥,保卒余年

D. 访以政术                 ②访风景于崇阿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绩大村/或数百户/谐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B. 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C. 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D. 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忧:古代指速逢母亲丧事,也叫“丁外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按古制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文中公孙景茂因母忧去职,居家守丧。

B. 陛下:陛,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古代臣子向天子进言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C. 秩:文中指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品级或体禄。古代官员的俸禄要根据年终考评确定,俸禄因功罪而增减乃至取消

D. 谥:谥号分官谥和私谥。官谥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孙景茂博览群书。他在北魏时期,射策甲科。升任太常博士,对宗庙礼仪多有增删,被时人称为“书库”。

B. 公孙景茂治州有方。治理地方法令清静,恩施百姓,赡济孤弱。平陈战役时,他拿出自己的体禄,煮粥熬药,救助灾民,救活数以千计的灾民。

C. 公孙景茂声绩显著。他前后历职,都有德政,常受皇上恩赐,并下诏褒扬。征召入朝,吏民遮道号泣;死后朝廷赠谥为康。

D. 公孙景茂扬善化恶。他关心民疾,深入百姓,阅视产业,在大庭广众之中称赞善持家的;教诲有过错的,并不宣扬,百姓知礼而行,深得百姓爱戴。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