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就防汛排涝应急救灾情况...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就防汛排涝应急救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负责人表示,预计今日22时全市的主干道渍水估计将全部消退。

B.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郁达夫的文章,对《达夫散文集》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 214-18日,新春走基层·直播奉嘎山活动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台网同步直播,为观众展示了年味浓郁的梅山风情,传递了魅力独特的湖湘传统文化。

D. 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不上的。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预计今日22时全市的主干道渍水估计将全部消退”句式杂糅,选项将“预计今日22时全市的主干道渍水将全部消退”与“今日22时全市的主干道渍水估计将全部消退”杂糅为一句,考生可以把“预计”与“估计”删去一个。B项,偷换主语,前面句子的主语都是“他”,而“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的主语应是“郁达夫的文章”,句子偷换主语。D项,“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语序不当,应把“所”放在“带来”的前面,可改为“今天投资百万元所带来的效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中国学生来说,“聋哑英语”是英语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很多学生平时看不懂英文原版电影,因听力水平不高,对英文广播不知所云

②在我们大力提倡正能量的时候,究竟有多少个励志故事起到了醍醐灌顶的效果?又有多少人看到了这样的故事后反思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

③裴玉林努力把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用笔爽利,挥洒自如,尝试在传统水墨与色彩的融会上做有益的开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④近日,客户赵女士给平安人寿牡丹江公司送来一面锦旗,以此表达她对平安人寿快捷、优质理赔服务以及诚实守信、一言九鼎的感激之情。

⑤据英国《太阳报》报道,一男子意外被困在自动取款机里,情急之下不得不写纸条求救,然而,许多人以为这是一场恶作剧而安之若素

⑥一线电视综艺节目冠名费的起步价已经过亿,大投入大产出也已经成为电视投放市场的规律。面对巨额冠名费,很多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子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  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艳滪②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③。

注:①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人。曾在成都设学校,入学者免除摇役,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所促进.②艳滪:即艳滪滩,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③仲宣楼:汉末文学家王聚在荆州避难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诗的开篇写李剑州,从高义寥落生发出热情歌颂他能化俗的政绩和为他的未封侯而鸣不平这两层意思。

B. 领联用典贴切。文翁政绩流传蜀中,用以比拟李剑州任剑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广,则和李剑州同姓。

C. 颈联实写诗人路经A,见瞿塘风涛之险恶,天入沧浪,见江汉烟波之浩渺。这是他赴荆南途中所经之地。

D. 尾联用仲宣楼点出李剑州到了荆南以后的情形。诗人清楚地意识到李剑州所处的时代和命运,即使到了那里,也还是和当年避难荆州的王集一样仍然作客依人,托身无所。

E. 全诗由李剑州写到诗人自己,再由诗人自己的离别之情,一笔兜回到李剑州,脉络贯通,而起结转折,关合无痕。

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担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意,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 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就是铜。

C. 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凉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B. 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 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阎肃:一位受欢迎的艺术家

余秋雨

世上有些朋友,彼此交往既不长也不深,但一见就高兴,说个没完没了。我与阎肃先生,就是这样的朋友。我在中央电视台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曾与阎肃先生一起担任评委很多届,从旁观察,反复思考,发现他被当代电视观众喜爱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他身上完全没有让人厌烦的架子。他从来不曾在公开讲评和私下聊天中,夹带一丝一毫有关自己的职位以及以前作品的信息,哪怕是暗示也没有。于是,他在观众和朋友面前,不再是官员,不再是老艺术家,不再是学者,甚至,也不再有军队背景,而只是一个单纯、轻松的普通人。于是,他成了一个似乎没有显赫履历、官位、成就的和蔼老人,这等于拆除了他与广大观众之间的层层围墙、道道阻隔。观众面对他,并不需要穿越什么障碍,直接碰撞他诚恳的言辞和话语,倾听他毫无矜持地畅怀大笑。相比之下,那些喜欢抖搂“身份”的人可能一时让观众敬畏,却很难让观众融入,观众也就很快把他们冷落了,冷落在他们的那些“身份”中。

阎肃先生对“身份”的自我卸除,不是出于一种谋略,而是出于本心。我了解他,他在内心也对种种外在的地位毫不在乎,别人问起来,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匆忙绕过,绝不留连。

阎肃先生受欢迎的第二个原因,是他真懂艺术。他的强项,是编剧、作词和音乐。他对剧本的要求,是干净而有力;他对唱词的要求,是流畅而典雅;他对音乐的要求,是浓烈而悠扬。正是出于这种等级,他即使应邀创作一首配合“打假行动”的歌词,也能写成“借我一双慧眼吧”这样高品位的流行歌曲而广泛流传。在艺术上,等级和品位是生命所在,这比题材重要。只要等级和品位高超,哪怕是处置一个平凡的社会题材,也能闪现出审美光亮。在我的观察中,阎肃先生对于一首歌词、一段音乐的点头、摇头,总是基本符合普遍而公平的艺术标尺。他可能说得比较客气,比较简单,但他对艺术的取舍、扬抑一清二楚。因此,请他来评审各种作品,就会显得很“内行”,社会各界都服气。

艺术良知使阁肃坚守住了审美本位。所以,广大观众都看到了,不管他出现在什么电视节目中,总是温和如春,切实可行,毫无作秀嫌疑。邀请他,不会有什么让人尴尬的风险。

阎肃先生受欢迎的第三个原因,是他天真烂漫,好学不倦。他永远处于一种李白抬头看瀑布的惊喜状态。他不执着专业门户,不摆弄专家派头。他有很好的传统文化根基,但他从来没有在镜头前背诵名篇、甩弄典故,每次出来都是一副兴致勃勃、其乐融融的学习劲头。他像一个忘了年龄的“粉丝”,面对着各种新出现的艺术现象,天真而欣喜的表情是那么真诚。在讲评时,他没有教训口吻,更没有训斥语气,即使批评,也善良温和,让年轻的艺术爱好者们乐于接受这种镜头态度,与他在生活中充满好奇的学习精神有关。在中央电视台的多次合作中,他非常注意我的讲述,只要我提到一个他所不清楚的历史细节,或者他不明白的国外文化生态,等到休息时总会不断询问,认真的态度就像一个学生。但从他的问题就知道,他其实对那些课题的背景并不陌生。我有时也会突然一愣,心想自己年轻时,他不曾经是我的崇拜偶像么!偶像为什么永远高大?因为他心胸开阔,不断充溢。

阎肃先生的谦虚好学,使他每时每刻都对世界、对他人保持着一种新奇感。这样的人是可爱的,他几乎喜欢一切给他带来任何审美愉悦和思维愉悦的人,因此他自己也让人喜欢了,没有人不喜欢他。

说到这里,我想对阎肃先生做一个印象性的归纳。首先,他是一个稳稳地站在中国土地上的当代君子;其次,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天真艺术家;第三,他是一个直到晚年还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奇迹般老人。有此三点,此生足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观众和朋友眼中,阎肃是一个单纯的、轻松的普通人,身上完全没有让人感到厌烦的架子,给人一种亲切感,这是人们喜欢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B. 阎肃为人真诚,喜怒哀乐全表现在脸上,如果碰到非常开心的事,他会毫无矜持地开怀大笑,而他这种真诚的性格,也真实地体现在艺术创作上。

C. 阎肃有超强的艺术领悟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他评审的各类作品都能让业内人士服气,因为他坚持了公平的艺术标尺。

D. 李白抬头看瀑布的惊喜状态是比喻的说法,是指阎肃对各种新岀现的艺术现象都会感到一种新奇,这其实也是阎肃天真烂漫个性的体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世上有些朋友,彼此交往既不长也不深,但一见就高兴,说个没完没了,说明作者与阎肃先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

B. 阎肃先生出于本心而非谋略来自我卸除身份,说明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是用他的所作所为在践行着他的人生信条。

C. 阎肃时刻保持着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良知,他以借我一双慧眼吧这句歌词表达了他渴望突破社会中一些浮躁与丑恶现象的桎梏。

D. 阎肃对很多课题的背景并不陌生,然而却在休息时不断地向询问,让突然感到愣,这说明他有着孩子般的调皮与天真烂漫。

E. 作为一篇评传,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阎肃深受当代电视观众喜爱的原因,正面叙述的同兼有作者对阎肃先生评论性的议论。

3.作者说阎肃是一个稳稳地站在中国土地上的当代君子。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为什么给严肃这样的评价。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