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

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唐代文人之醉酒,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如果

/

但是

从而

B

总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C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D

如果

/

固然

而且

因此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总是”:副词,表示一直如此,经常如此,全是,都是。“都”:副词,表示总括。“可是”:连词,表转折;副词,真是,实在是。“却”:连词,表转折。①前后语境没有转折关系,排除C项、B项。“既然”;连词,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常与“就”、“也”、“还”等配搭。“如果”:表假设关系,常与“那么”“就”等搭配。②后有关联词“那么”,应选与之搭配的“如果”。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屈原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象征抒情主体的形象和性格,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艳丽,光彩照人。

B. 今天读《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焦仲卿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忠于爱情、勇敢捍卫纯洁爱情的可贵品质仍令人震撼。

C. 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文人学士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彩响。

D. 《归园田居》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者也为之倾倒。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张旭的书法笔走龙蛇、行云流水,很多书法爱好者爱不释手,争相模仿。

②我们在学习时,要不断积累,必须厝火积薪,厚积薄发,才会学有所成。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两位在朝鲜战场上几十年不见的老战友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③荣:犹“花”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 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 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 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E. 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B. “左徒”是楚国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D. “大夫”是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 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障碍。

C. 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 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