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奶奶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去了天堂,走得那...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奶奶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去了天堂,走得那么匆忙,就留给了我们一生的垂念,一世的牵挂。

B. 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大家不要客气,要常常到乐山来玩,我非常欢迎大家的叨扰。

C. 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无论是穷养,还是富养,其内涵都在于‘教育’。所以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对女孩都应该是犬马之养。”

D.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编写人员的水平有限,书内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D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垂念,用做敬辞,指上对下挂念,也指别人对自己挂念;B项,叨扰,受到款待,对麻烦、打扰对方表示歉意和谢意时用的客套语;C项,犬马之养,形容仅能供养父母而不存孝敬之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

A. 铿锵婉转的川戏,别具一格的巷子,香气扑鼻的老茶馆盖碗茶……老成都的这些符号,在繁华的都市文明进程中已渐行渐远,甚至成了一种伤感的记忆。

B. 核心技术别人不可能施舍给你,也不可能卖给你,最终需要自己进行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

C. 12月2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陆地勘察卫星二号,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D.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不仅需要传承文化、做优文创,提升发展“软实力”,而且需要壮大经济、做强产业,增强发展“硬实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②当今时代,互联网的作用和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微信更是在众多的网络平台中首当其冲,有不少“重磅消息”都是通过它率先发布的。

③最近,国内最大的民用综合性检测服务机构华测检测却因为公司持续发生的内斗问题而频频登上媒体的头条,子母公司首鼠两端,究竟谁在说谎?

④温州越剧目演员在演出了《拜月记》谢幕之对,集体的悲情一跪,反映了我国传统戏曲生存的艰难和出路的迷茫,广州粤剧院院长对此可谓感同身受

⑤生活中往往充满了转折点。张波夫妇下岗后作舍道边,开了一家杂货店,生意还很不错。

⑥那时的大唐王朝河清海晏,风调雨顺,朝廷偃武修文,百姓生活无忧,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饮酒》中陶潜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明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唐)许浑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

去辙已平秋草遍,空斋长掩暮云深。

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

唯有西邻张仲蔚,坐来同怆别离心。

题徐昭玉案山房

(明)兰茂

美人高隐乐从容,宅近滇南第一峰。

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

长镵破雪寻黄独,曲几看山荫碧松。

此趣料应识者寡,抱琴何日逐游踪。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许诗开篇“千岩万壑独携琴”就点出主人公的不同寻常,是一个品性高洁、格调高雅、学识高深、境界高远的人。

B. “喧枕泉声常似雨,傍檐云气或如龙”两句通过拟声绘形的形象比喻,渲染了徐昭山房景致的幽静、奇特与不凡。

C. 兰诗指出想像朋友徐昭一样享受幽居在玉案山的乐趣的人很多,所以诗人也希望隐居在乡野以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

D. 兰诗表面赞美的是景,实际上却是渲染隐士人格的独立高标,表达了对自己惺惺相惜的知音的追慕之情。

E. 许诗“抱琴何日逐游踪”传达出因其“不遇”,所以抒情侧重知心人难以会面的惆怅伤感。

2.两首诗在所写对象、主题及表达技巧等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请结舍诗境概括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渐益堆积。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答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薄甲乙,置书册。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既长物不能尽载,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葬毕,余无所之。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节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B. 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C. 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D. 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

B. 朔望: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而“晦”指农历三十。

C. 靖康:是宋钦宗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北宋的最后一个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乙酉:就是农历甲子中的一个。乙酉、丁卯、己巳、戊申等,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月和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既小中见大,由家庭而见国家,又因物及人,由典籍文物的得失聚散而见人世的悲欢离合,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认识意义。

B. 文中记灯下校书赏画,已是兴致淋漓,饭后指述典故,比赛胜负,以致茶倾怀中,更见夫妇融洽的雅趣,一时欢愉气氛,跃然纸上。

C. 丈夫辞世及其生前珍爱之物遇乱尽失,给作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一句表明她已最终想通,不再为外物所累。

D. 本文叙事清晰,层次分明,文情跌宕,达到了文由情生、情由文见的“自然而工”的境地,极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2)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