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 ”两句,沉痛地写出了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行为前后不一致的情形。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是是不了解自己的心志。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不吾知其亦己兮,苟余情其信芳。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爽”“贰”“兮”“舳舻”“旌”“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董判官

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既悲既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 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立即受到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于此同时,还流露出羡慕之情。

C. 诗的三、四两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一起写,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

D. 作者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作者真实地写出关塞的景物特点。

E. 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 项伯常屏蔽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 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    D. 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沛公从百余骑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 ①暴师霸上,待大王             ②焉用亡郑陪邻

C. ①群臣绛、灌等敢入             ②宫妇左右不私王

D. ①高帝笑                     ②泉涓涓始流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项伯常屏蔽之。

(3)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悲愤画家”廖冰兄

著名漫画家廖冰兄一生作品达上万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宽广的人文胸怀,被称作“浓缩的百年中国史”。其中,尤以“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的“悲愤漫画”最为出名。“悲愤漫画”成为廖冰兄代千万人发声的最好工具。

廖冰兄1915年10月出生于广州,读中学时即开始作漫画,20世纪30年代初期,17岁的廖冰兄开始发表漫画。此时发表在上海《时代漫画》等刊物上的作品,虽然以趣味为主,但其中有些作品却是以幽默含蓄的笔调来批判人世的冷酷、虚伪和不公平,甚至试图穷究这些社会现象的根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廖冰兄画了一批宣传抗日的漫画,然后带到广州、武汉展出。1938年秋,廖冰兄又创作了《抗战必胜连环画》。这套连环画200多张作品立意新颖,题材广阔,刻画入木三分。这些作品“无论在前线还是在后方,都犹如激励军民的号角,响彻云天;更如射向敌人的炮弹,威力强大。它们和千千万万的正规军和游击队融为一体,并肩作战,终于赢得了这场民族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蒋介石在美国的扶持下加紧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全国内战。惨遭八年战乱的中国人民又一次面临光明与黑暗的抉择。此时,廖冰兄用了半年时间,画了一百多幅漫画,以总题为《猫国春秋》,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展出,这组画抒发了人民对蒋介石独裁政权暴虐与腐败的积愤,以人形的猫鼠来隐喻反动派中的各种分子既狼狈为奸,又互相争夺的丑态,喷发着对蒋家王朝暴虐和腐败的积愤。其中《染血求知》为代表作,当时贪官污吏层层剥削经费,使在校学生的伙食质量急剧下降,即便如此,学生们仍然在蚊虫肆虐、夜无明灯的环境下读书学习。这是一幅20世纪40年代中国惊心动魄的“寒士图”。作品展出时人海如潮,不少学生、农民、工人竞相携带铺盖,披星戴月徒步赶到展区,露宿街头,通宵达旦排队购买入场券。作品对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如此广泛的画展是前所未见的。

1947年,内战已经打响。廖冰兄移居香港。到香港后,廖冰兄加入了中共香港文委领导下的“人间画会”。在廖冰兄的倡议下,“人间画会”举办了“风雨中华”大型漫画联展,反映了中国“遍地哀鸿,弥天战火;金风钞雨,动荡中华”的现状。这是香港有史以来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政治漫画展。

建国初期,为配合形势,廖冰兄作了不少时政漫画,其中《打油词画赠教条主义者诸公》为代表作。这组画对“花朵必须向上,太阳只需初升,画人定要笑盈盈,作画清规三订”的教条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1957年,廖冰兄也因此画被打成右派,自此停笔长达22年。

1979年,经过拨乱反正之后,廖冰兄的被“活埋了二十年”的漫画重新走上历史舞台。在廖冰兄晚年的作品中,以对十年浩劫进行深刻反思的组画《噩梦录》(1979年)和《残梦纪奇篇》(1994年)的影响最大,令人警省。其中《蝇的株连》记录了“极左”路线制造的历次政治运动——“用重磅的炮弹对付一只小小的苍蝇”,而炸弹之下是无数无辜的良民。画面令人触目惊心。《自嘲》描绘了自己长期封闭在瓮中,身心扭曲,痛苦不堪;在瓮破之后,仍然不敢动弹的状态。表面上,这幅画描绘“文革”留下的精神创伤,反映的是个体的悲剧,实质上概括了整个中华民族一代人的悲剧。作品于夸张之中满含辛酸,于感慨之中多有庆幸,成为那个特殊时代不可磨灭的符号。

“漫画不是玩笑,不是点缀,漫画是一种责任。”这正是廖冰兄倾尽一生为之奋斗的座右铭。

【相关链接】

①廖冰兄(1915~2006),我国著名漫画家,其漫画尖锐活泼,针砭时弊,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融中国画、西洋画、儿童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于一身,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2003年9月,荣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出版有《冰兄漫画》(1932年至1982年作品选)。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9月22日去世,享年91岁。

②中外古今的漫画大师大都偏于幽默以及所谓黑色幽默,而我的作品却偏于发泄悲愤,不是使人感到轻松,而是感到压抑、震撼。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故我所作多是悲愤漫画。(廖冰兄自语)

③廖冰兄有火一样的性格。他生性刚烈,从来不怕得罪人,历经多个时代而尖刻批判的“硬汉”精神不改。画如其人。他的画中有蔑视王法僧规、锄强扶弱的鲁智深;有憨直、纯真、天不怕、地不怕的黑旋风李逵……(著名漫画家方唐评廖冰兄)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廖冰兄中学开始创作漫画,一生作品达上万幅,尤以“悲愤漫画”最为出名,他也被称为“浓缩的百年中国史”

B. 中外古今的漫画偏重于幽默,但廖冰兄却选择了令人感到压抑的“悲愤漫画”,可见他有着超出常人的胆识与气魄。

C. 为了对黑暗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廖冰兄画了一幅题为《猫国春秋的画,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展出,引起轰动。

D.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廖冰兄人生不同阶段的主要漫画创作,并对廖冰兄的艺术成就和人格品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廖冰兄为什么选择创作“悲愤漫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对十年浩劫进行反思是“文革”结束后的一大创作主题,巴金先生创作了散文集《随想录》,廖冰兄也创作了《噩梦录》和《残梦纪奇篇》等漫画,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种“反思创作”的理解,并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谈谈“反思”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庆祝女儿的降生,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将99%股份(450亿美元)捐给慈善机构,他在给女儿的信中称这笔捐款是为了“与全球慈善家一道发展人类潜能,促进下一代所有孩子的平等权益,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爱你,更因为我们对于下一代的孩子们有着道义上的责任。” 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做法,有人点赞,认为马克•扎克伯格的做法超越了个人之爱,是大爱,是留给女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人拍砖,认为马克•扎克伯格太苛刻,很不尽人情,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你对马克•扎克伯格以这种方式来庆祝女儿的降生有何联想与感悟?请你权衡、思考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面面形象的内在涵义,请为它们分别设汁面外音一要求中心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下法。

示例:

画面: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

画外音: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面面一:一个行动缓慢的老人脱下帽子,向停车礼让他的司机深深鞠躬致谢。

面外音一:_________________

面面二: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前方落石滚滚,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与人们逆向奔跑,跑向救灾前线。

面外音二: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