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波莱发明了“垃圾车法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波莱发明了“垃圾车法则”。说的是“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恼、愤怒、失望的情绪,随着垃圾越堆越高,他们就需要找地方倾倒,如果你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把垃圾一股脑儿倾倒在你身上。所以,有人想要这么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收下。只要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然后继续走你的路”。倾倒“垃圾”的人,在中国简称为“垃圾人”。面对“垃圾人”,你该如何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不要做个“垃圾人” 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产生生活垃圾;人面对自然、社会有形无形的压力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不产生“心理垃圾”(负面情绪)。产生生活垃圾,我们知道如何处理,要么废物利用,要么填埋焚烧,弄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出门,没见到谁挂着一身垃圾上街的。但是产生“心理垃圾”后,我们却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成为了一个挂着无形的“心理垃圾”满大街嘚瑟的人。 很多人把产生这种“心理垃圾”的原因归结于道德滑坡,或归结于法制不健全,虽说有一定道理,却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其实,既是“心理垃圾”,其主要根源便在人的心理层面。比如当我们赤手空拳面对一只老虎时,我们便会恐惧,这就是大自然的威力给我们造成的负面情绪。相对于自然压力,社会因素所导致的挫折情境,比如人际关系的紧张,政治活动的波折,经济行为的困难,世情、人情、风俗、习惯的影响,集团利益的冲突等等,更为严重;有时候,个人自身内在因素,如才智、体能、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等与所期望的目标之间的差异,也容易使我们产生负面情绪。单位怄了气,回家撒在老婆孩子身上;仕途不顺利,就去办公室吼下属;开车被人插了队,彪形大汉看了害怕,就去女司机身上找回来;看见人家事业顺风顺水,就去网上造人家的谣。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把这些心理垃圾还原成真正的垃圾挂在我们身上,只怕我们个个都羞于走出大门去了。 怎么处理心理垃圾问题,还真是个难题。有人主张法律解决,有人主张道德解决,有人主张良知解决,这都有些道理。但是法律往往管不了这么宽,警察也把在家里实行冷暴力一个月不说话的夫妻没有办法;道德往往没有这么高,唾面自干或者被人打了左脸便把右脸伸过去的,只有圣贤才做得到;良知往往没有那么多,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罪犯和助纣为虐者。也有人主张加强个人修养,主要靠个人来“忍”。殊不知,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忍是“心上搁把刀”。强忍会带来巨大的爆发,结果可能会更糟糕。依在下看来,处理“心理垃圾”还得和处理生活垃圾一样,全方位着手疏导,免得堵心。调整定位,可以清除上位心理。那些天天想着“当元帅”的士兵们,不妨退一步想想,“元帅”就那几个,“士兵”万万千,弄个上尉少校什么的,一声吆喝,数百人得令,也不错了。美好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必须结合起来,否则,你即使爬上去,也会遍体鳞伤。换位思考,可以确立道德优势心理。一般人开车插队,你可以理解成他的紧急需要;的士司机加塞,你可以理解成生活所迫;开车礼让了行人,你马上会产生“自己是个谦谦君子”的感觉。合理宣泄,可以防止心理污水遍地流淌。吼人,骂人,打人,这是暴力;不理人,这是冷暴力。应该说,这都是有害心理宣泄的途径。但这种宣泄是不合理的,宣泄完了,您倒是舒坦了,别人堵了心。社会是一个整体,没听说过大家都不舒心,您一个人特别舒心的事儿。合理宣泄有害心理,人人都会,就是大伙儿经常说的“散散心”。用不伤害任何人的方式,使郁结于心头的有害情绪慢慢化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散心就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运动可以散心,倾诉可以散心,旅行也可以散心。散散心,风轻云淡,一切都过去了。要记住,和他人过不去,其实是和自己过不去。 所以,不要做个“垃圾人”。 【解析】试题分析:“垃圾人”是文明素养低下、无法控制不良情绪的人。随处倾倒“垃圾”现象是不文明行为,也是社会上的“文明雾霾”。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教育的缺失;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道德的失守;有历史的积淀等。由此可以立意:面对“垃圾人”,大声说“不”;智慧面对“垃圾人”;积极去影响“垃圾人”;远离戾气,远离“垃圾人”;不要做生活中的“垃圾人”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老师给学生的抒情方式架构图,请以“间接抒情”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表述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①________________。这是天大的误会。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传统和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个“体用”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巧取东洋西洋为“用”。面对外来画艺,中国的画家应从容借鉴,既不画地为牢,③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季羡林老爷子有句名言——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他的意思____是说,做人要有底线,说话要有尺度。一个文化大家____如此,折射出“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是中国文人以及士大夫阶层长久____遵循的一种“不成文却显见”的法则。对____体制内的官员而言,“谨言慎行”____是一种金科玉律。基于此,单纯“鼓励”干部发声恐怕是头痛医头,____要从行政机制的深层着手,正本清源。

A. 大概    虽然    一直    少数    更    另外

B. 必然    尚且    以来    许多    也    还是

C. 大概    尚且    以来    许多    更    还是

D.         虽然    一直    少数    也    另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

B. 央视新推出一档以读信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节目。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带领受众进入了那些依然鲜活的旧时情境。

C. 海航集团大力推动“空中通道”建设,它旗下各航空公司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直飞“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及地区。

D. 无人驾驶汽车能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还能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果以破坏文物遗址为代价架桥造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成了空头支票,有关决策人员将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②这场比赛谁成为最后的优胜者?作为评委的他心照不宣,不肯透露一点信息,让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我无可奈何。

③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④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常常食不暇饱,只好饿着肚子上学去。但他的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继续念书。

⑤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⑤    D. 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