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①________________。这是天大的误会。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传统和创新;它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个“体用”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巧取东洋西洋为“用”。面对外来画艺,中国的画家应从容借鉴,既不画地为牢,③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季羡林老爷子有句名言——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他的意思__①__是说,做人要有底线,说话要有尺度。一个文化大家__②__如此,折射出“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是中国文人以及士大夫阶层长久__③__遵循的一种“不成文却显见”的法则。对__④__体制内的官员而言,“谨言慎行”__⑤__是一种金科玉律。基于此,单纯“鼓励”干部发声恐怕是头痛医头,__⑥__要从行政机制的深层着手,正本清源。
A. 大概 虽然 一直 少数 更 另外
B. 必然 尚且 以来 许多 也 还是
C. 大概 尚且 以来 许多 更 还是
D. 就 虽然 一直 少数 也 另外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
B. 央视新推出一档以读信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节目。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带领受众进入了那些依然鲜活的旧时情境。
C. 海航集团大力推动“空中通道”建设,它旗下各航空公司新开辟了65条国际航线可直飞“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及地区。
D. 无人驾驶汽车能减少人为的操作失误,还能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免发生意外。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果以破坏文物遗址为代价架桥造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就成了空头支票,有关决策人员将愧对历史,愧对子孙。
②这场比赛谁成为最后的优胜者?作为评委的他心照不宣,不肯透露一点信息,让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我无可奈何。
③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④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困,他常常食不暇饱,只好饿着肚子上学去。但他的母亲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继续念书。
⑤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⑤ D. ③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苏轼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侵扰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宋)郑思肖
其一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其二
有怀长不释, 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 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 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 荒城梅又春。
【注】(1)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南下占领苏州,时郑思肖正居于此处。德祐二年正月初一,作者感念时事,写了这两首诗。(2)下泉诗:《诗经·曹风》中的一篇,《下泉》诗描写了曹国诸侯共公时政治混乱,政令苛刻,人民痛苦不堪,因此渴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其一首联着一“空”字,表达了作者无力回天的悲痛心情,只能徒然落泪。
B. 其一颔联的“中国梦”指的是希望南宋强大起来和收复失地的远大梦想。
C. 其一尾联是说自己每天向着南方朝拜,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汉朝的旌旗。
D. 其二“此地暂胡马”意思是元军并不想长期占领苏州城,只是暂时驻军。
E. 其二“终身只宋民”,“只”字分量很重,在抒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其二尾联中“荒城梅又春”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