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贾大爷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书法班,他说:“老夫别无他好,只是喜欢写写画画,享受这书写的快乐。”
B. 很感谢那天你借给我这把伞,当时若没有它,我一定会淋成落汤鸡的,今天我把伞带来了,谢谢你,请笑纳。
C. 王老师的弟弟对人特别有礼貌,我见到王老师,总是禁不住表扬:“舍弟彬彬有礼,家教真好啊!”
D. 小青把自己参加作文竞赛的文章拿给语文老师,说:“老师,这是我的初稿,请您拜读,多多指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2017年第五届“媒体公益与社会责任”研讨会公布的全国“天天正能量”大数据显示,河南已成为目前全国最具正能量的省份。
B. 借助“洛神”这一经典意象,郑州歌舞剧院创作了大型舞剧《水月洛神》,把美好的神话传说搬上舞台,被誉为“千古绝唱,中原名片”。
C.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行业通过开展乡村游活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与扶贫重点村共签订鲜活农产品采购合同605份。
D. 光辉灿烂的中原文化,哺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赋予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气质,并且积淀着河南文化自信的丰厚底蕴。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桂花进入人们的生活可谓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桂花的记载,屈原的《九歌》中也有写桂花的诗句。
②为确保选举过程风清气正,大会明确提出,要严肃组织纪律和选举纪律,加大对拉票贿选等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
③王教授应邀为这本书作跋,他巧妙构思,精心提炼,对全书做了准确概括,这篇跋成为本书开宗明义之作。
④“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亮相纽约,使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感受太极文化的汪洋浩博。
⑤主管部门广开言路,广大群众献计献策,终于使“百姓文化超市”在全省铺开,真正打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⑥晋商重信守诺,一言九鼎,经营范围包罗万象,钱庄票号汇通天下,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灿烂的商业文化。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序交替与时光飞逝,蕴含自然理趣。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自己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认为从“变”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注],请予赋诗二首(其一)
黄庭坚
食贫自以官为业,闻说西斋意凛然。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未尝终日不思颍,想见先生多好贤。
安得雍容一尊酒,女郎台下水如天!
【注】黄庭坚的朋友郭明甫在颍尾建西斋,隐居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起笔不写西斋之景,先说自己家境清贫,不得已做官为业,有抑扬转折之妙。
B. “意凛然”三字感情色彩浓郁,既含有对友人的敬重之情,又寓有反躬自问之意。
C. 结句写自己最终与友人载酒泛舟于女郎台下,表达了和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
D. 从“闻说”到“想见”再到“安得”,诗意连贯,并列呈现,体现了构思的严谨细密。
E. 写这首诗时,诗人并末到过西斋,所以全诗以想象为主,虚实结合,自然浑成。
2.本诗的第二联意蕴丰富,广受后世称道,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平,字允中,初姓贺氏,胜之子也。后赐姓蒙古氏,名太平。太平资性开朗正大,虽在弱龄,俨然如老成人。始袭父职。元统初,迁御史中丞。时中书有参议佛家闾者,检人也。
御史劾其罪,时宰庇之,事寝不行。太平辞疾卧家。至正二年,诏起为中书参知政事,辞。进右丞,又辞。会御史祁君璧复劾佛家闾,黜之,乃起就职。辽、金、宋三史久未克修,至是太平力赞其事,为总裁官,修成之。时粟贵而金银贱,太平请委官收市之,所得不赀,其后兵兴,卒获其用。七年,朵而只为左丞相,请于帝日:“臣藉先臣之荫,蚤袭位国王,昧于国家之理,非得太平不足与共事。”十一月,拜太平左丞相,朵而只为右丞相。明年正月,诏修后妃、功臣传,特命太平同监修国史。太平请僧道有妻子者勒为民以减蠹耗,给校官俸以防虚冒,请赐经筵讲官坐以崇圣学,立行都水监以治黄河。是时,天下无事,朝廷稽古礼文之典,有坠必举。河南盗起,诏命太平为淮南行省左丞相总制诸军驻于济宁时诸军久出粮饷苦不继太平命有司给牛具以种麦自济宁达于海州民不扰而兵赖以济 十七年五月,召为中书左丞相。二皇后与皇太子谋,欲内禅,遣宦者谕意于太平,太平不答。皇后又召太平至宫中,举酒申前意,太平依违而已。未几,诏拜太傅,俾归奉元。帝欲以伯撒里为丞相,伯撒里曰:“陛下必以命臣,非得太平同事不可。”于是密旨令伯撒里留太平毋行。皇太子恶其复留也,令御史大夫普化劾太平故违上命,当正其罪。搠思监因诬奏之,安置土蕃,寻遣使者逼令自裁。太平至东胜,赋诗一篇,乃自杀。年六十三。
(节选自《元史·太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诏命太平为淮南行省左丞相总制/诸军驻于济宁/时诸军久出/粮饷苦不继/太平命有司给牛具/以种麦自济宁/达于海州/民不扰而兵赖以济/
B. 诏命太平为淮南行省左丞相/总制诸军/驻于济宁/时诸军久出/粮饷苦不继/太平命有司给牛具以种麦/自济宁达于海州/民不扰而兵赖以济/
C. 诏命太平为淮南行省左丞相/总制诸军/驻于济宁时/诸军久出/粮饷苦不继/太平命有司给牛具/以种麦自济宁达于海州/民不扰而兵赖以济/
D. 诏命太平为淮南行省左丞相总制/诸军驻于济宁时/诸军久出/粮饷苦不继/太平命有司给牛具以种麦/自济宁达于海州/民不扰而兵赖以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指荫庇,即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B. 正月,阴历的第一个月,“正”原读去声,后为避赢政的名讳而读作阴平。
C. 经筵是为太子特设的讲论经史的讲席,讲官由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担任。
D. 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禅”,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平尽职尽责,为国兴利除弊。他奏请让有妻室的僧道还俗以减轻国家负担,核实官俸以防止冒领,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治理黄河。
B. 太平守正不阿,不屈从于权势。御史弹劾奸佞之人佛家闾,因宰相包庇而无果,太平因此称病回家,两次拒绝朝廷任命,直到佛家闯被弹劾罢官才肯就职。
C. 太平很有学识,修史功不可没。辽、金、宋三部史书久未修成,他力赞其事,担任总裁官,完成了史书的修撰;后又受命监修国史,独自完成了后妃、功臣传。
D. 太平才能出众,深受同僚倚重。朵而只任左丞相时,向皇帝请求与太平共事;皇上想任命伯撒里为丞相时,伯撒里也称非与太平共事不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平请委官收市之,所得不赀,其后兵兴,卒获其用。
(2)是时,天下无事,朝廷稽古礼文之典,有坠必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