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5G试验的国际合作。

B. 在网络社交中,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符,表意既是清晰的又是暧昧的,因为在不同语境中,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

C.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17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教育部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经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总的工作原则是稳中求进继承创新、改革发展。

D. 特洛伊安斯卡亚及其研究小组利用机器学习创建了一份基因相互作用图,将已经为人熟知的少数自闭症风险基因的相互作用跟数千个其他未知基因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类似之处。

 

D 【解析】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探索5G试验的国际合作”中“探索”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可在“国际合作”后加“方式”。B句式杂糅,'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将“它能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和'它被解读成苦笑、笑哭了或者是无可奈何等等都可以”杂糅,可取其一。C搭配不当,“贯彻落实”不能搭配“基 调”,“基调”改为“方针”或“要求”,动宾才能搭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三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②评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③一些古代文人,当理想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时,就会选择隐居,避开人群,开始在大自然中求田问舍,寻求心灵上的寄托。

④木心研究者陇菲先生认为,《木心谈木心》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⑤老去,尤其是孤独地老去,实在是人生中最最残酷的事情。纵使富可敌国,奴仆环侍,也只能落得个孤苦伶灯、芳华凋零的结局,真可谓生荣死哀

⑥美国试图通过解决流动性危机来解决支付性危机无异于抱薪救火,借更多的债来解决债务危机,这种求助力度越大,危机扩散幅度就越深,持续时间也越长。

A. 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也, _________;更也,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子在川上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 唐 ]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1.对本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一二句借游人总述,称夸赞江南好,进而劝告客居、隐居的人在此久居直到年老。

B. 景点的选择,极富江南水乡特点,既有景,又有游人的感受。

C. “垆边人似月”一句用的是借代,写卖酒少女的美丽动人,以此写出江南的景人皆美。

D. 全词描摹江南水乡是风光宜人的胜地,抒发自己客居于此的得意之情。

E. 一般写游子,都写思乡断肠,这首词却反其意而用之,独具新意。如果不到年老就回到家乡,会无限遗憾,以此表达词人愿久居江南的心愿。

2.作者为了表现江南的美,采取了哪些艺术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真,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

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曰:“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尉佗,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秦亡后,汉高祖封其为南越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B. 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C. 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D. 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古人在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供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一般来说名与字之间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亮”和“孔明”是同义的。

B. 右丞,官名,为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自汉至金有尚书左丞、尚书右丞。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右丞佐仆射,掌钱谷等事。

C. 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是平辈之间的拜礼。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

D.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有时也指获取官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等名称,指官员就职上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真从小喜欢读书,又善击剑,有正义感。元末盗贼蜂起,他因此弃官返乡,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里。

B. 何真有智谋,善作战,屡立战功。他击败黄常,收复惠州;击败海寇邵宗愚,收复广州;击败熊天瑞,保全了广州。

C. 何真忠于朝廷。元朝末年,中原大乱,他虽用兵岭南,依然不辞路远,屡次进贡于朝廷,官至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D. 何真识大局,不愚忠。他深知元朝大势已去,为让他治下的广东免于战乱,百姓得以安定的生活,主动归顺明太祖。

4.把下面的句子以及课文中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 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 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育谓:“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 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 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遂寝         寝:平息

B. 陷骁将郭恩     陷:陷害

C. 因事与仲淹忤   忤:抵触

D. 和丹砂饵之     饵:服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B.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C.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D. 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

B. “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表示降职。

C. “庆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

D. “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绶以很严重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

B. 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

C. 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

D. 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