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高中毕业前夕,小宇挑选了一张印有竹海水韵图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高中毕业前夕,小宇挑选了一张印有竹海水韵图案的贺卡打算送给语文老师,并写下祝福:“愿恩师芳华长青,弟子垂念。”

B. 王教授向现场数百名听众鞠躬致敬后,登台开始做学术报告,他的第一句话讲道:“愚见浅陋,还望方家以批评指正。”

C. 某知名作家与儿子同日在东南书城召开新书发布会,该作家的一位朋友闻讯后发去手机短信:“令郎拙作付梓,可喜可贺!

D. 慈善晚会结束之际,某民营企业负责人走到受捐助大学生面前,郑重承诺:“兴教助学企业义不容辞,我们必当鼎力相助。”

 

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A项,“垂念”是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使用不得体,错误。C项,“拙作”,谦词,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使用不得体,错误。D项,“鼎力”: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使用不得体,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某些高校学科专业滞后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关注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主动,对国际上相关联学科理论的借鉴吸纳不充分造成的。

B. 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城市各大医院常常人满为患,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无形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C. 双创博览会的“无人超市”“无人仓库”等展区吸引许多年轻人驻足观看,他们在近距离的体验中充分感受到了互联网科技的力量。

D. 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受制于图书资源短缺、阅读渠道狭窄和读书氛围不浓等因素而明显落后于城市同龄人,存在巨大的“阅读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座地处黄河上游的西部小城,在她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镌刻着太多长歌当哭的故事,亦写满豪情壮志的励志篇章。

②这个问题没有专门性的理论,他们两个人的观点从一开始谈论又是南辕北辙,所以最终也没有形成一致看法。

③办中医诊所不需要多少医疗设备,但高门槛的审批程序让不少有意离开体制独立开设中医诊所的大夫望而却步

④深圳特区无疑是学习型中国的一个杰出代表,“深圳奇迹”背后显现出令世界肃然起敬的中国式学习密码。

⑤苏东坡仕宦的一生差不多一直处于险恶的政治漩涡中,屡遭贬官,但他始终能高蹈超越,光风霁月,如云间谪仙。

⑥春节返程期间,旅客会携带很多土特产,大包小包的,在安检、上下车时,往往厚此薄彼,给出行造成不便。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在正面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述从师的必要性,无师不能解惑。

(2)郦道元在《三峡》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

黄庭坚

霜须八十期同老,酌我仙人九酝觞

明月湾头松老大,永思堂下草荒凉

千秋风雨莺求友,万里云天雁断行。

别夜不眠听鼠啮,非关春茗搅枯肠。

【注】①此为诗人次韵其兄元明“觞”字韵诗。次韵,用原作的韵并且依照原韵的次序写诗填词。这首诗是诗人晚年贬谪宜阳时,写于送别来探望自己的元明的饯席上。②九酝:一种经过重酸的美酒。诗人在此处自注:“术者言吾兄弟皆寿八十。近得重酝法,甚妙。”③永思堂:同“明月湾”皆在诗人故乡双井,堂在先墓之侧,故以永思为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一、二句以喝酒祝福长寿作别,一反离别的愁苦,写出了诗人面对离别的超然之态。

B. 三、四句借想象中故园的冷清和荒芜,抒写诗人难以返回故乡的感伤与无奈的心境。

C. 五、六句实写莺鸟求友、雁阵断行的场景,虚写兄弟天各一方、相聚无期的孤单。

D. “千林风雨”“万里云天”既交代贬所地处偏远,又隐含对兄长归途艰险的担忧。

E. 诗歌虽也表达了手足之情和乡关之念,但更多是在写自己遭受打击后的失望与醒悟。

2.本诗的尾联写离别与《雨霖铃》(寒蝉凄切)有相似之处,请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卫璀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弱冠为魏尚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重,谓之宁武子。在位十年,以任职称。数岁转廷尉卿。璀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邓艾、钟会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蜀既平,艾辄承制封拜。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俱奏其状。诏使槛车征之,会遣璀先收艾。会以璀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比至鸡鸣,悉来赴瓘,唯艾帐内在焉。平旦开门,璀乘使者车,径入至成都殿前。艾卧未起,父子俱被执。俄而会至,乃悉请诸将胡烈等,因执之,囚益州解舍,遂发兵反。会留瓘谋议,乃书版云“欲杀胡烈等”,举以示瓘,瓘不许,因相疑貳。瓘如厕,见胡烈故给使,使宣语三军,言会反。及暮,瓘作檄宣告诸军。诸军并已唱义,陵旦共攻会。会率左右距战,诸将击败之,唯帐下数百人随会绕殿而走,尽杀之。事平,朝议封于璀。瓘以克蜀之功,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太康初,迁司空。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威谓纯质,不能亲政事。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璀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璀于此不复有言。贾后由是怨瓘,且忌其方直,不得骋己淫虐;又闻瓘与玮有隙,遂谤璀与亮欲为伊霍之事,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璀等官。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左右疑遐矫诏,威谏曰:“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之。”瓘不从,遂与子恒、 岳、裔及孙等九人同被害,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卫瓘传》)

【注】①玮:指楚王司马玮。②亮:指汝南王司马亮。③伊霍之事:伊霍,商伊尹和汉霍光的并称。后世往往以此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B.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璀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C. 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D. 会以璀兵少/欲令艾杀璀/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是表示男子已具有成人资格的年龄称谓,女子到成人的年龄则以“及笄”称。

B. 军司,指出征时主帅的主要僚佐,因为避司马师讳,改魏晋的“军师”一词而来。

C. 平旦,指十二时辰中的寅时,比“鸡鸣”早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三时至五时。

D. 矫诏中的“诏”指诏书,即皇帝的命令或文告,这里强调“收瓘”的诏书是诈称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卫瓘明理有识,处世为官有方。他入仕十年中,对权臣不亲不疏,深受傅嘏的推重;任职廷尉期间,通晓法理,大小案件都能依据实情判断。

B. 卫瓘颇有谋略,成功平息叛乱。钟会谋反时,他先设法将此消息传到军中,后又作讨伐檄文宣告诸军,致使钟会的反叛因不得人心而失败。

C. 卫瓘功成不居,谢绝朝廷加封。朝廷论功行赏时,他以自己在讨伐蜀国的战争中,并无拔旗斩将之功而坚决辞让,此举很得朝廷内外的赞誉。

D. 卫瓘忠于朝廷,反遭诬陷报复。他因太子鲁钝暗昧,借宴饮假托酒醉委婉劝谏废除太子,却引起贾后的怨恨;最终惨遭冤杀,祸及子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瓘俱奏其状。

(2)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