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家。与工商业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家。与工商业社会不同,在农业社会统治者基本无法征收商品税,只能从农民那里征收各种形式的直接税。无论是西周诸侯向天子缴纳的“贡”,还是秦汉之后普遍实行的“田赋”,实际征收的都是农民生产的实物,主要是粮食、丝麻,也有兽皮、茶叶等各地土特产。就保证农业社会实物税收的适度和公平而言,度量衡,尤其是“量”和“衡”,先后扮演了至为关键的角色。所谓关键,并不是说,统治者借此才能获得赋税,而是说相对精确的度量衡,能使民众相信并接受税收的公平合理。当然,这种税收制度首先要进行一项基础性工作:统一并公道地分配土地。而“度”正好 能确认土地产权,定分止争。。

依古人对西周初年井田制的描述,当时每家授田百亩,为一个方块,称为“一田”;以井字方块划分,每900亩地构成一“”;中间为公田,八方为私田,八方各家共耕公田,公田的收益用来缴税。这样分配和利用土地的要害,就是借助计量技术“度”——“六尺为步,步百为亩”——来完成。以长短计量来分配土地,可以保证各家占有基本均等的土地;每“”九分之一的公田由各家共同耕作,又大大便利了国家获取赋税。从计量学上看,这种巧妙用“度(长短)”获得的计量,替代了在人类早期几乎无法获得的计量—“量”(容积)或“衡”(重量);从政治上看,井田制用“度”成功解决了西周有关土地税收的公平和效率问题。

井田制追求的是民众能看见甚至可以验证的土地分配公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税收公平和便利。当相关条件改变时,井田制也就行不通了。首先,随着人口增多,即便在中原地区,可井田化的大片平整土地也会日益稀少,直至枯竭,导致人地很不相称。为此,各诸侯国鼓励农民在现有土地上加大投入增加产出,或开垦那些无法井田化的荒地。再加上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让开荒变得容易,不但降低了成本,还增加了耕作如丘陵、山岗、沼泽、盐碱地的产出。那么,这类无法井田化却有经济收益的地段该如何征税?井田制曾大量借助的“度”显然不合用了。

新的税收尝试早已开始。齐国的管仲当政时依土地的好坏征税,即“相地而衰征”;楚、秦先后采取了按农业产量征税的“量入修赋”。只是若无客观简便的标准量器或衡器,无论“相地”还是“衰征”,无论“量入”还是“修赋”,就一定产生更多主观裁量。即便征税者无私且力求公正,也很难令纳税人信服。因此,必须有全新的税收计量手段和标准器物来提供看得见的公平:或精确测度不规则的新垦土地,按土地面积征税;或是转向用统一且精确的标准量器和衡器按各家粮食收成来征税。这就使得以量、衡为核心手段的赋税制形成并发展。由此可见,自井田制开始之之后,几乎各国的每次土地或赋税改革,都不只有关统治者的税入增加,还必须令百姓获益并认为公平。

(摘编自朱苏力《度量衡的制度塑造力—以历史中国的经验为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直接税是指实物税收,征收的是农民生产的实物,包括粮食、丝麻、兽皮、茶叶等。

B. 计量技术“度”既能保证各家占有基本均等的土地,又能为国家增加赋税提供便利。

C. 国家按土地好坏、粮食产量多寡征税,需要借助客观简便的标准量器或衡器来实现

D. 土地或赋税改革,在井田制开始之后,都兼顾税入的增加、百姓的获益及公平认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认为农业中国和直接税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度量衡与土地税收制度关系的前提。

B. 文章从人口增加、铁器牛耕使用两方面,分析了井田制这种税收制度受破坏的原因

C. 文章论述齐国新税收尝试,为度量衡能保证实物税收的适度公平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 文章提出观点后,先分析度量衡器的区别,再论证这种区别对土地税收制度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是统治者能通过相对精确的度量衡器便利地获得赋税,度量衡器就不会统一。

B. 无法井田化的新垦地和难以计量的经济收益,让度器不再能体现看得见的税收公平。

C. 铁器牛耕让开垦荒地变得容易,可见铁器牛耕对土地税收制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D. 社会需求与度量衡的互动关系,推动了土地税收政策乃至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变革。

 

1.C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曲解文意,错在“包括粮食、丝麻、兽皮、茶叶等。” 第一节说的是“实际征收的都是农民生产的实物,主要是粮食、丝麻,也有兽皮、茶叶等各地土特产。”B项,曲解文意,错在“增加赋税”。第2节说的是“借助计量技术“度”……以长短计量来分配土地,可以保证各家占有基本均等的土地;每“ ”九分之一的公田由各家共同耕作,又大大便利了国家获取赋税。”由此可知文中是说“便利国家获取赋税”,而不是“增加赋税”D项,说法太绝对,错在“都兼顾税入的增加、百姓的获益及公平认同。”文章最后一节说“自井田制开始之之后,几乎各国的每次土地或赋税改革,都不只有关统治者的税入增加,还必须令百姓获益并认为公平。”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分析文章结构,然后认真分析论据的作用,关注论证方法的使用。D项,文章论证结构分析错误。错在“先分析度量衡器的区别,再论证这种区别对土地税收制度的影响。”应是文章提出观点后,先分析土地税收制度情况,再分析度量衡器国家征收赋税方面的重要性。 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无中生有。“如果不是统治者能通过相对精确的度量衡器便利地获得赋税,度量衡器就不会统一”于文无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一份答卷,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这个时代的答卷人。作为时代新人,我们也要面对新时代这个“出卷人”为我们命制的答卷。这份答卷既有如何规划我们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题,也有如何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来调整我们步伐的社会实践题,还有如何树立远大理想、无愧历史担当的深入分析题。你正在思考哪类题?你准备如何答好这类题?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修改方式,修改另外两处问题。

当今社会,从学生到家长,几乎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这种名校情结无可厚非,因为只要进了名校就会有好前途。在名校,因为优秀的同学相互激发,成绩无疑会大幅提高。上名校还可以建立有利的社会关系,日后从事政治或商业活动,丰富的人脉必定助你功成名就。

①因为进了名校就常常有好前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过去,搜寻外星生命的大多数研究都将目光对准氧气,____:如果一颗遥远行星上存在甲烷和二氧化碳,且没有一氧化碳,那么其上很可能存在生命。___?因为二氧化碳和甲烷代表碳原子相反且极端的氧化水平,非生物过程很难在不产生一氧化碳(中间物)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如果某颗行星富含一氧化碳,____。这种新认识可能带来新突破,人类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发现外星生命。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明华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B. 失物启事:“本人不慎于早6点左右在菜市场遗失一部手机,请捡到者速速归还。”

C. 节日贺卡:垂念师恩,永世不忘。值此春节到来之际,恭祝恩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D. 邀请函:诚邀你1月20日上午8:00来本公司参加公司庆典,务必准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从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看,在中国未来的10年内依然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可是这个行业需要洗牌,需要价格和利润回归正常。

B. 高中语文课标强调,课内必读书目中传统的经典作品必须应占1/2以上,因为高中孩子学习古诗文的能力毕竟增强了。

C. 之前很多旅客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多不解,通过报道,很多旅客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多支持和理解,也使春运旅客的进站秩序更加良好。

D. 新时代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追求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要淡化GDP,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