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我们对待传统,抱守残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学术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如果仅仅满足于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实际、太简单化了。 

国学的使命是什么?这牵涉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国学研究是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对国学自身的推进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国学普及则是学者通过通俗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包括前沿成果在内的国学基础知识,让他们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国学研究是国学普及的前提与基础,国学普及是国学研究的延伸与补充。我们倡导具有包容、和谐、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借助国学研究与普及创造出与我们当前国家形势相适应的,能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不仅要提倡正确的价值观,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

(摘编自《学理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各家对国学的表述不同,但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

B.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

C.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表现出独特的胸襟与气质,但存在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

D.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照用,也不应该全盘否定,认为它落后于时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的问题并不矛盾,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正确理解“求是”方可正确理解“致用”。

B. 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国学研究前沿性的成果,推进了国学自身的完善,这有利于国学的普及。

C. 不少人认为研究国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实利,这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初衷,是对“致用”意义的一种错误理解。

D. 国学普及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国人可以以更为简易的方式亲近经典,通过熏陶,确立自己的道德与精神取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更新的特点是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

B. 国学虽博大精深,但并非完全适用于当代,我们弘扬复兴国学应着眼当下,站在发展的态度立场上看待国学。

C. 国学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它需要在普及的过程中修复,这样它才能成为满足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

D. 国学的使命在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综合考虑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方面意义而得出的判断。

 

1.B 2.A 3.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原文说“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这些都是“国学”的具体内容,但这些具体内容都诞生在古代,因此,对其影响的陈述,原文有明确的限制词“古代”。B项,少了“古代”一词,扩大了“国学”的影响范围,显然是不符合原文的,也是不正确的。关于A项,主要信息在文章的第一段,章太炎与张岱年对国学的定义不同,因此“各家对国学的表述不同”由此可见。C项,从第二段“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可知并无不正确。D项,是对原文“我们对待传统,抱守残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的同义转述,“抱守残缺,故步自封”即“原封不动的照搬照用”,“数典忘祖,粗暴武断”即“全盘否定,认为它落后于时代”,故此项也无误。 2.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分析能力。A项,其信息范围在第三段的头四句中。从这几句来看,所谓“求是”,即探寻“是什么”,所谓“致用”即思考“怎样做”。原文认为“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这里的关键在“更好地”。也就是说理解“致用”未必一定要理解“求是”,理解“求是”是理解“致用”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而A项的表述将其绝对化了,认为正确理解“求是”才能正确理解“致用”,故有误。B项中“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国学研究前沿性的成果,推进了国学自身的完善,这有利于国学的普及”,符合原文意思。C项的信息范围在第三段后半部分,原文指出“不少人受此误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表述句符合原文意思。D项信息较为明确,即第四段中“让他们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与原文并无二致。 3.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分析能力。D项,从原文来看,该选项信息范围在第四段,“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对国学普及的意义的思考,而非“综合考虑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方面意义而得出的判断”,故对原文理解不正确。A项,是对第二段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的提炼转述,没有理解上的错误。B项,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概括,并无不妥。C项,是对全文意思的综合,“民族精神的载体”在第一段可知,“需要在普及的过程中修复”是第二段的信息内容,而最终的目的在第四段被说明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最后一天,各种形式“18岁照片”几乎霸屏微博微信朋友圈。透过那些泛黄的照片,可以看见:电商教父马云18岁,高考失利,数学仅得1分,去酒店应骋服务生被拒;金爵影帝黄勃18岁,没有按照父母既定的计划去考大学,在酒吧当了一个驻唱歌手;武侠小说泰斗金庸18岁,“行侠仗义”,写文章讽刺严厉苛刻的训导主任,以“亵渎师长,败坏学风”为由被革出校门,被迫转学。

我们所有的人,都会经历人生的18岁。正当18岁的你,对此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和你的同伴或你的老师、家长交流你的想法。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清华决定恢复90年前的老校规,从2017级开始,学生必须通过入学后的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否则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有人认为只要游泳测试合格就可以毕业,清华的文凭未免太“水”了;有人认为学会了游泳,就不会遭遇溺水死亡之类的悲剧,恢复老校规体现对学生生命负责。而游泳作为一种技能,能在溺水时发挥作用,作为大学生,必须人人掌握。

①游泳测试合格不一定能够毕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的演讲中表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受益者,更是贡献者。”继“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逐步落实,G20峰会在杭州的成功举办,中国最高领导人又在史上第一次参加达沃斯论坛,由此可见,__。在走出去过程中,不仅有硬实力的输出,___。其中“互联网+教育”就应该是软实力走出去的一项重要工程。中国“互联网+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效弥补了我国软实力输出的瓶颈,和“一带一路”中的民心相通工程紧密相关,是一种有效的民间外交的形式。如果有更多来自国家的支持,可进一步上升为公共外交。这将有效地提升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看完我的自荐材料,非常荣幸地接受您的挑选。

B. 吴进同学拿着练习卷追上王老师:“老师,请你务必帮我把这个题目讲清楚。”

C. 寒假将至,学校分发《告家长书》,希望家长为在高三就读的子女打call。

D. 李周对陪同的志愿者说:“希望我的鼎力相助能让那名患者早日康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发展,发挥美术课堂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在九龙谷景区举办了“美丽城厢”美术教师写生活动。

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先后攻克深水深槽、强回淤等世界级难题,成功应用并开发沉管浮运沉放窗口保障系统等8大保障系统。

C. 空间站是一种多功能的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宇航员在其中生活工作和巡访的载人航天器。

D. 中国共产党正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