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氓》一诗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一起愉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氓》一诗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传神地写出潭中鱼儿忽然向远方游去、轻快敏捷的样态。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感慨人生就像一场梦境,以“____________”的举动来开解自己。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角”“宴”“晏晏”“翕”“尊”“酹”理解字义去记忆。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间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阖间”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好友去“湖南”,刘长卿写诗赠别以表离情。

B. “水国春寒阴复晴”传神描写江南水乡春天的气候特征,为后文写送别定下一个凄凉悲伤的基调。

C. 颔联写春雨“细”得看不见,春花“落”得听不到,不但体物精细,还营造了一种闲静柔美的意境。

D. 第六句实写友人横越了浩渺的湖水,到达绿草如茵的湖南大地上,而我的思念之情一直与之相随。

E. “青袍今日误儒生”是诗人自慨之语,说的是自己这个有抱负的儒生如今屈居小官,为青袍所误。

2.本诗围绕一个“别”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栗字黄中,登紹兴十二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孝宗惩创绍兴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 栗言:“不使大臣持之,则王侯、贵戚得而持之矣。”孝宗称善。改知夔州,夔属郡曰施州,施民谭汝翼者,与知思州田汝弼交恶,会汝粥卒,汝翼帅兵二千人伐其丧。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黜大震。事闻,孝宗亲札赐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曰:“谭氏乃夔路豪族,又且首为衅端,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恶。”汝翼调集家丁及役八砦义军,列陈于沱河桥与官军战,溃,汝翼遁去,俘其徒四十有三人,栗取其巨恶者九人诛之。既而汝翼入都诉栗受田氏金,诏以汝翼属吏,省札下夔州。粟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追究自货汝翼死幽置绍兴府。居顷之,诏粟累更事任,清介有闻。除秘阁修撰,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召对便殿,奏乞仿唐制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一员,不以纠弹为责。从之。除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召为兵部郎官,熹既入国门,未就职。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栗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望将熹停罢,姑今循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粟之强,莫敢深论。太常博士叶适独上封事辩之曰:“考粟之辞,始末参验,无一实者。其中“谓之道学一语,无实最甚。”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劾,罢之,出知泉州,又改明州。奉祠以卒,谥简肃

(节选自《宋史·林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粟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B. 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C. 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D. 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元、明、清殿试及第者的统称,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土出身”三等。

B. “进”表官职晋升,与之同义的词有“改、进、除”,而表贬官的词有“停、罢、出“等。

C. 封事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奏陈秘密之事的奏章,为防止泄漏,用皂囊加以密封。

D. 简肃,林栗的谥号,是当时朝廷在林栗去世后依据他生前所作所为的褒性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栗忠君至诚,敢于直言进谏。在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而亲自独搅大权时,他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让臣子承担责任,获得孝宗的赞许。

B. 林栗处事理性,办案严而有宽。谭汝翼组织人员对抗朝延,官军将他打败后,虽然共俘虏了他的部属四十三人,但林栗只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给予斩刑。

C. 林栗思虑周密,能补制度之缺。在便殿拜见宋孝宗时,他上奏请求仿照唐代制度,设置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的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得到采纳。

D. 林栗清高耿介,坚持秉公行事。在他担任兵部侍郎时,朱熹调到京城却没有赴任,林栗并不因朱熹声名显赫就网开一面,而是上奏要求将朱熹停职罢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黜大震。

(2)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匮,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

(摘编自中共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材料二:

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侯云德担负起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体系顶层设计的重任。他带领专家组,设计了2008-2020年降低“三病两率”和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主导建立了举国体制协同创新的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2009年的甲流疫情,我国取得了“8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据清华大学第三方系统评估,我国甲流的应对措施大幅度降低了我国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减少2.5亿人发病和7万人住院;病死率比国际低5倍以上。

此外,侯云德还提出了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集成”防控体系的思想。“MERS、寨卡等病毒在我国都没有流行起来,H7N9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国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能力已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侯院士作为这一体系的总师,功不可没。”国家卫计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表示。

(摘编自人民日报《走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材料三:

材料四:

2017年我国家庭健康呈现的一大亮点就是在线就医成为居民健康需求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微医平台数据显示,在线就医人次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日均接诊量突破6万。同时,微医平台连接了全国2400多家重点医院,100余家互联网医联体、微医全科中心等医疗服务基地,以及1.8万家基层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医疗服务网络,超过26万名专科医生。借助平台资源的云化,家庭医生与专科医生可实现资源、数据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为居民提供“全科+专科”的服务。

调研发现,被访者希望获得能够改善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的健康干预服务的比例为81.8%,高于获取健康科普信息的76.4%。在被问及哪个因素对健康更为重要时,93%的被访者都选择了“积极的健康管理方案”,而选择“更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治疗方案”的仅为6.8%。有约93%的被访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每个家庭成员的自我健康行为和意识会相互影响,所以应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健康管理。超过75%的被访者使用计步等运动监测功能,约5成的被访者有记录健身运动数据的习惯。

(摘编自人民政协网《<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7)>发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因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B. 侯云德院士在医学上的主要科研成就体现了中共十九大报告健康中国战略中对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方面的要求。

C. 由于侯云德院士的卓越贡献,MERS、寨卡等病毒传染在我国都没有发生,体现了我国传染病防控能力已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D. 从《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7))中日均接诊量突破6万这一数据可看出在线就医成为居民健康需求的一种重要形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二以2009年甲流疫情为例,说明了侯云德主导建立的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集成”防控体系的作用。

B. 材料三2012-2015年数据显示,在全国男性居民中,血脂异常的表现与脂肪肝的发病情况存在对应关系。

C. 根据材料三所显示的五年来全国男性居民阳性检出率趋势看,眼科异常与口腔科异常的人数均持续走高。

D. 为表明在线就医这一形式在2017年的居民健康需求中被日益重视,材料四用了列数据与举例子的方式。

E. 2017年在线就医人数增加与微医平台发展的情况表明了我国正努力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根据材料四的调查内容,概括我国居民健康意识上表现出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题。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凸显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載体。因此,一流的本科教育是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坚持“本科为本”,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纵观国外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世纪之交,美国提出“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近年来,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2012年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开启了斬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改革。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有的办学定位和做法,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造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从世界形勢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进行,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从教育对象特点看,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等,迫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拥有最好的生源,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支撑和引领未来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些高校要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提出的新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加快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大力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的能力。

(摘编自林蕙青《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党和国家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是基于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根本性地位。

B. 高校要坚持“双一流”建设,是因为本科教育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

C. 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从根本上说是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D.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生源特质决定了它们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立论前提,论证了建设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的问题。

B. 第二段援引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办学经验,意在通过对比使论证更加深刻有力。

C. 文章第三段从三个方面阐述建设一流本科的迫切性,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D. 文章的论证思路是先交代背景,再提出观点,紧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努力的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建设一流本科,才能建设一流大学。

B. 如果不进行改革调整,高校教育会跟不上新形势,难以实现“双一流”的建设目标。

C. 借鉴国外经验,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共识。

D. 在推动人才培养进程中,加强“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在非洲一些国家的公园里,许多游客为了安全,常常坐在一个有铁笼子的大车棚里观赏风景。车外是一群凶猛威武的野生动物。如果没有这个笼子的保护,恐怕游客会被这些凶猛的动物所伤害。在这么一个特殊的环境里,要么将伤人的猛兽关进笼子里,要么将游人放在笼子里,否则,必有一方受到伤害。

这个“笼子”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准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