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据近期一项中学生课外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据近期一项中学生课外文化娱乐生活调查,中学生较为关注的关键词有:最强大脑、电子书、网红直播、偶像、战狼、新闻周刊、动漫、王者荣耀、创客,高考等。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向老师家长呈现你所了解的中学生活,并表明你的观点、立场。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

 

守望·腾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战车悄悄逝去,但是,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 春花秋谢,雁阵南移华夏民族从历史的硝烟中一路走过来,她徘徊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前,纵横于大唐盛世的舞榭歌台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铁骑太硬,晚清末朝的统治者太软弱,西方侵略者的枪炮太利,风风雨雨,凄凄惨惨戚戚的近代民族史化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花塚,怀抱传统经典,胸怀文化末节而含恨长眠! 时至今日,远去了刀光剑影,逝去了血雨腥风,安详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为传统文化的守墓者与送终人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达地泛滥成灾,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华,英吉利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少年,单是那情人节朦胧的月亮,也比七夕的动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 难道,蕴育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行将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忘西化之日,也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 欣喜的是,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沉沦于历史长河深处的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于丹的论语“心得”,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语言编织成现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三国》??片片感人,剧剧精彩且不说功利主义的解说违背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但究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 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从“最强大脑、电子书、网红直播、偶像、战狼 2、新闻周刊、动漫、王者荣耀、创客,高考”等词语中选取两三个,形成有机联系,呈现自己的高中生活,首先注意是选取词语,形成有机的联系,如“最强大脑”“高考”学生对和自己紧密相关的内容的关注;如“网红直播”“偶像”“战狼 2”反映的则是高中生的价值取向;如“电子书”“新闻周刊”“动漫”“王者荣耀”则表现的高中生的娱乐取向。可选取区中的一则立意,行文时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是“呈现”所以应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的形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遇到不顺心的事,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就可以减轻压力,让自己放松。在倾诉的过程中,将心中的苦恼和盘托出,如果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就能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而朋友的安慰,或许能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思考角度的变化,势必让我们走出困境。

(1)找朋友倾诉并不一定能起到减压或放松的效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_________________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 “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 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 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

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 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 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 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 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 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 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 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马兰花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听说麻婶生病之后,马兰花整整一上午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发呆,并及时去医 院探视,表现出马兰花的朴实善良。

B. 马兰花相信麻婶能挺过来,麻婶母女不会赖她的钱,所以安慰了麻婶的女儿后, 没提欠款的事,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C. 男人因为马兰花没有要回欠款,一怒之下踢翻了菜篓子,面对男人的怒火,马兰花没有与他争辩,而是默默流泪。

D. 面对男人的耿耿于怀,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表达了自己的气愤与不满,她认为虽然赚钱不易,但不能因钱失去良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讲述了发生在马兰花和麻婶两家之间的小故事,读来温馨动人,同时也蕴含 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的忧虑与反思。

B. 男人为 600 块钱多次数落妻子,又因上海的汇款和来信主动做饭,男人的行为反 映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

C. 日子一天天过去,马兰花和男人都认定还钱无望,就在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回归平静之时,一封上海的来信造成了情节的逆转。

D. 麻婶的女儿整理遗物时意外发现了母亲的欠款记录,对马兰花去医院探望母亲却不提欠款的行为心怀感激,并尽力回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善于运用补叙,文章开篇部分,在正常叙述中插入马兰花的回忆,寥寥几语,麻婶与人为善,热心待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B.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虽然作者没有浓墨重彩地描写麻婶的女儿,但是从上海 的来信中,我们能够读出她的精神品质。

C. 小说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如:男人撂碗、拂袖、摔门的一 系列动作,将男人的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D. 小说通过三孬的话和麻婶女儿的来信间接叙述了麻婶母女欠款、还款的过程,虽然着墨不多,但这一过程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E. 小说以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为主要线索,虽没有正面展开叙述,但这条线索贯穿始终,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

4.小说的最后“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马 兰花的泪水的理解和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襟危坐          危:端正。

B. 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C. 举匏樽以相属      属:嘱托。

D. 知不可乎骤得      骤:屡次。

2.下列句子,不能直接回答“何为其然也”的一项是()

A.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句承上启下,由追述历史人物的事迹转入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过渡自然巧妙。

B.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句中“哀”与“羡”两个动词构成对比,抒发 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

C.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表现的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思想的真实展现。

D.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看待事物不绝对 化,而是注意到事物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短歌行

曹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A. “明明如月,……不可断绝”此句表面似乎是写天上的月亮无端触发了诗人的愁思, 实际上是以明月比贤士,表明求贤不得的忧愁。

B. “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此句接续前文诗人对贤士渴慕不得的情思,表达了诗 人贤士既得之后,喜不自胜,但不忘旧主之情。

C. “月明星稀,……何枝可依”此句以“乌鹊”喻贤士,大意是说,贤士们都在寻找 寄身之所,但哪里才是他们可靠的寄身之所呢?

D. “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此句诗人借用典故,并以周公自比,表达对贤士的渴 慕之情,表明自己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