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同时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但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综上所述,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

1.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即孟子的“知人论世”法。

B. “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 “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D. “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

B. 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者是没有的。

C. 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都指出其只具有平淡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必要。

D. 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一定能构建起文学史的框架。

B. 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就可能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理解。

C. 如果不用“知人论世”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D. 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

 

1.A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张冠李戴,从文章第一段来看,可以知道“知人论世”经历代文论家的发展,才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知人论世法”与孟子最初所说的“知人论世”已不是同一概念。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有误;从文中来看,这二者不是对比论证。B项,不是假设论证,同时,原文是说不能解读的诗歌是很少的,并不是说这样的读者很少;C项,朱熹并没有认为陶渊明平淡,而是认为其豪放,原文是“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有了……,就……”有误,文章里说的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而选项把二者颠倒了,属于因果倒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一个乡村支教的老师,带着乡下的孩子们,用一把吉他,以歌的形式,唱出了一曲婉转动听的《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一夜4000万播放量,堪称制霸网络。

此诗为什么能如此打动人心?请就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成功是由自强不息铸造的奇迹。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吉塔最终在摔跤场上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成功就像是一朵小花,需要用你的坚持、你的努力、你的激情等去细心培育。人生如同一场战斗,只有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名利双收,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作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像吉塔一样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也能如她一般,取得最好的成绩。

①吉塔最终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膳食纤维与矿物质元素七大营养素中,矿物质占身体重量的比重不超过5%,①___________。矿物质参与人体各项的酶活动、体液平衡及能量补给等生化反应。②_____________,会影响到免疫功能或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也可能造成情绪失衡、抗压性减弱、记忆力衰退或对环境不适应等现象。但这些元素人体无法自行制造,③____________因此,人类的食物里要含有均衡且足够的矿物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您约我明天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公司参观事,因我有急事,现只好改期再谈。

B. 令郎在这次数学奥数竞赛中获得满分,多亏老师您的精心指导,我们全家十分感激。

C. 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一时难以定夺,望你钧裁。”

D. 拙作奉上,自已总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检方在调查中发现,不但朴槿惠向崔顺实泄露了国家机密,还涉嫌与崔顺实等人同谋,强迫国内大企业为Mir财团及K体育财团出资。

B. 成都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7年起,成都将对各区县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排名及奖惩措施,各项措施也将更加强制“逗硬”。

C. 在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下,绵阳警方经过努力,一个涉及全国31个省市的专业盗骗汽车团伙被成功打掉,挽回经济损失9814万元。

D. 无论从案件发展的戏剧性、复杂性、特殊性看,还是从纠错过程的时间长、难度大、关注多看,聂树斌案都堪称中国司法的标志性案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