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围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进行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围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进行的法律修正,还专门引人了禁止买卖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禁止以任何形式实施代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中关于是否取消对晚婚晚育夫妻进行奖励的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和欢迎。

C. 李克强每次在外交场合与泰国新任总理巴育碰面时,都强调要落实好两国已经达成的协议,大力促进两国的“铁路合作”和“农产品贸易合作”。

D. 在线旅游行业纠纷不断,成为投诉重灾区。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对在线旅游行业的监督体制的缺失,另一力‘面则是由行业自身的牟利行为、管理不力造成的。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的规定”。B项,不合逻辑,应删除“和欢迎”三个字。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由……造成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百年前那场撼天动地、          的运动中,云南各族军民敢为天下先,迎着滚滚逆流勇上,打响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制的第一枪。

②在国家各部委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军民团结奋斗,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谱写出一曲         的英雄颂歌,取得了抗旱灭灾的决定性胜利。

③3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黄河壶口瀑布冰雪融化,水量剧增,       ,引来游人驻足拍照。

A. 气吞山河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B. 气贯长虹   气吞山河   气势磅礴

C. 气吞山河   气势磅礴   气贯长虹

D. 气势磅礴   气贯长虹   气吞山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宋)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由定惠院移居于此。友人马梦得在城东门外为他申请了一块荒地,名曰“东坡”。雪堂,为苏轼在东坡所筑。这首词记叙深秋之夜苏轼在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词的上阙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

2.词的下阙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召对,上喜曰:“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嘉庆四年,署理浙江巡抚,寻实授。海寇扰浙历数年,沿海土匪勾结为患。元征集群议为弭盗之策,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五年夏,寇大至,元赴台州督剿,请以定海镇总兵李长庚总统三镇水师,并调粤、闽兵会剿,浙洋渐清。十年,元丁父忧去职,十二年,服阕,授兵部侍郎,复命为浙江巡抚。元两治浙,多惠政,平寇功尤著云。 方督师宁波时,奏请学政刘凤诰代办乡试监临,有联号弊,为言官论劾,遣使鞫实,诏斥徇庇,褫职,予编修,在文颖馆行走。累迁内阁学士,迁工部侍郎,出为漕运总督。 二十二年,调两广总督。先一年,英吉利贡使入京,未成礼而回,遂渐跋扈。元增建大黄滘、大虎山两炮台,分兵驻守。迭疏陈预防夷患,略曰:“英吉利恃强桀骜,性复贪利。宜镇以威,不可尽以德绥。彼之船坚炮利,技长于水短于陆。定例外国货船不许擅入内洋,傥违例禁,即宜随机应变,量加惩创。各国知彼犯我禁,非我轻启衅也。”终元任,兵船不至。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腾越边外野人时入内地劫掠,而保山等处边民曰傈僳,以垦山射猎为生,可用,乃募僳僳三百户屯种山地,以御野人,即以溢课充费,岁有扩充。野人畏威,渐有降附者。二十九年卒,年八十有六,优诏赐恤,谥文达。

(节选自《清史稿·阮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B. 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影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C. 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D. 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署理指某官职出现空缺,由其他人暂时代理,阮元先代理浙江巡抚,后正式担任此职。

B. 服阕指古人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文中阮元因丁父忧离职,服丧期满后担任兵部侍郎。

C. 漕运指从水道运输物资,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它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

D. 傈僳指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大多分布在云南和四川-带,以狩猎、农耕为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阮元受皇上召见,回答皇上提出的有关问题;皇上对阮元的应对感到非常满意,他庆幸自己年过八十以后还能得到阮元这样的人才。

B. 多年来,海盗和土匪相互勾结,在浙江沿海一带为非作歹,阮元担任浙江巡抚之后,采取有力措施,平定了盗匪之乱。

C. 浙江乡试发生了。联号作弊的事件,刘凤诰负责乡试监督工作,因此受到言官的弹劾和皇上的斥责,被撤去职务,只担任编修。

D. 阮元调任两广总督后,主张在威势上镇住洋人,他增建炮台,严阵以待,一直到他任期结束,外国的兵船不敢前来挑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征集群议为弭盗之策,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

(2)先一年,英吉利贡使入京,未成礼商回,遂渐跋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编辑型学者周振甫

在六十余年的编辑生涯中,周振甫先后编校过《辞通》《二十五史》《明史》《鲁迅全集》《谈艺录》《管锥鳊》等重要文史大著。在编辑之余,他还撰写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全译》《李商隐选集》《中国修辞学史》等深受学界好评的著作。其著作数目之多,让人眼花缭乱。1999午出版的《周振甫文集》10卷,仅收了他的部分著作,就已达600万字。

周振甫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但他却把主要精力放在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上。在编著一体的中国古代,朝廷编修职位相当于学术界的“宰相”,其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随着近代编著分离,“学者”和“编辑”成为独立的职业身份,“学者”依然是令人仰视的祢谓;而“编辑”则成了“为他人作嫁”“跑龙套”的代名词。阔振甫在“编辑是什么”以及“编辑要做什么”等编辑学命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他在《古代的编辑学——章学诚<校雠通义>》一文中指出:“汉代刘向的校书,实瞎上就是现在的古籍出版单位的编辑工作。”在他看来,缡辑只有与学者达成两位一体才能胜任编辑工作。因此,学术研究工作是编辑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辑工作中包括了为完成编辑任务而进行的著述活动。   

实事求是、严谨认真是周振甫的为学为编之道。1956年,中青社约请臧克家写《毛主席诗词讲解》,臧克家请周振甫为毛泽东诗词作注。周振甫研读已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他发现毛泽东误将“把酒酹滔滔”中的“酹”字写成“酎”,把“原驰蜡象”中的“蜡”写成“腊”,后经毛泽东回意,出版时订正。   

对于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周振甫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主张对作者要尊重,注意向作者学习,但不能盲从,即便作者是学界权威,也应同他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1947年,钱钟书的《谈艺录》交开明书店出版,周振甫校对之余,认为该书没有目录不便查阅,于是为该书编目,经作者同意后列入书中。1975年,钱钟书写完《管锥编》后,请周振甫看一看,周振甫于是成了《管锥编》的第一个读者。他为《管锥编》逐一拟定了小标题,并写下了数万字的审读意见。很多意见为钱钟书欣然采纳。而对于读者,周振甫将“读者利益第一”作为编辑原则,编辑要时刻记住对读者负责。他对作者热情扶植,对年轻编辑更是倾力指导。编辑小黄首次承担标点古籍的任务,做起来颇感茫然。在试着标点了几卷之后,他将稿子送给周振甫审阅。周振甫看完后,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了几张纸的意见,还特别写明标点工作应注意的要点,使小黄很快适应了标注古籍的工作。

大凡成功的学者,必有其独具的研究方法。周振甫的学术研究风格,与那些学院派的专家教授大不相同。他的文章体例,明显地不同于那些专著、论文的所谓“标准格式”,更像是一篇篇、一段段品质极高的“书稿审读意见”。读者捧读他的书,眼前总会出现一位老编辑,手中举着一部别人的书稿,向读者讲解着。他的讲述是那样坦诚,、那样明白。而且,他不是在说自己创建了什么,而是在点评一部作品应该修正什么、添加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完成了自己高超的学术表达。在“纯学者”的眼中,这样傲是很傻的。学者之间,彼此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谁也不会把自己的学术成果不明不白地送给别人。编辑却不同,将别人的书稿完善、拔高等,都是分内的事情。为了出版老师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全三册),年事已高的周振甫耗费大量心血对原稿进行了细密的文字加工,对论述欠周密之处多有弥补。

这样的职业约束,甚至改变了周振甫全部的学术风格,他把编辑工作做到了极致,成为独树一帜的编辑型学者。一位年轻学者谈到周振甫时说,我们最爱读他的著作,好读,资料多,学术出口多,很容易从中引发出更多的论文题目。现在有些专家的论文,只给出结论,甚至连“引文”之类的路径都不肯说清楚。

1997年8月,周振甫作为“东方之子”接受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的采访。主持人问:“因为工作的原因,您最终没有成为一个职业的学者,您觉得遗憾吗?”周振甫用浓重的乡音波淡地回答:“中华书局给我编审,就可以了。”

相关链接

①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资深编辑家。他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著名国学家钱基博学习。1933年考入上海开明书店,开始了近70年的编辑生涯,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任编审。(《中国出版年鉴》)

命笔之时,数请益于周君振甫,小叩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钱钝书《<管锥编>序》)

1.为什么周振甫被称为“编辑型学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周振甫的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