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如今人的“网行”和文的“网行”都是“无...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如今人的“网行”和文的“网行”都是“无人驾驶”般潜行,心下感慨不知不觉换了人间。鄙人虽廉颇老矣,好在尚能饭,弄微信不亦乐乎。

B. 春阳和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有机茶基地,头茶终于开摘了。一年尝鲜就在这几天,当我赶到时,相约的老茶友们已经恭候我多时了。

C. 公司经理给开发部门开会时随:“我们要借重自己在市场上关于投资的专业知识,来发现新兴领域的投资方向,以达到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目的。”

D. 热浪翻滚的酷暑天气,朋友特意做了拿手菜“凤鹅烧冬瓜汤”招待我们,并不断嘱咐:“你家小女最爱吃这道菜了,一定要带孩子来呀!”

 

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鄙人:谦称自己。正确。B项,恭候:用于等待对方。错用。C项,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错用。D项,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错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个幻想而已

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

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

A. ④①⑤⑥③②    B. ④⑤①②③⑥

C. ③②①④⑤⑥    D. ③④①⑥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学生的考场作文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②我们的时代不乏热门作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好作品、精品力作是微不足道的,是少得可怜的。

③陈邦彦书法洒落劲健,如兔起鹘落,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奔突着一股清刚俊逸又不失法度的气息。

④近段时间来有关李嘉诚旗下产业撤资、罢工等诸多话题甚嚣尘上,但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静待新的确切消息。

⑤郑渊洁说:我不知道国外的军人爱不爱唱歌,反正我服兵役的年代,中国军人特爱唱歌,唱的当然都是趾高气扬、荡气回肠的歌曲。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开头苏轼以“______, _______, ______”三句写出主客共饮、兴之所至、信口吟诵的动人画面,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2)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钟子期将伯牙的琴声描述为:“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

潘阆

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新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 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 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 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董晋,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

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回纥恃有功,见使者倨,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诸戎以我之尔与也,莫敢确。尔父子宁,畜马蕃,非我则谁使!”众皆南面拜,不敢有言。

德宗立,出为华州刺史。朱泚反,遣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反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倍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怀光喜且泣,故怀光虽偃蹇,亦不助泚。

帝还京师,改尚书左丞。是时,右丞元琇为宰相韩滉排笮得罪,滉势振朝廷。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贞元五年,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晋惶恐,上疏固辞位。九年,罢为礼部尚书。

会宣武李万荣病且死,诏为宣武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晋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驺傔从之,即日上道。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及郊,惟恭始出迎谒。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惟恭结大将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

【注】①排笮:排挤。 ②宣武:今开封。此时李万荣担任宣武节度使。 ③驺傔: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B.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C.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D.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尔反用是望我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B. 唐初设翰林院,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分为翰林院和翰林学士院。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令的机构。

C. 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侍郎,副长官为礼部尚书。

D. “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晋处事得法,于国有功。德宗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李怀光没有帮助谋反的朱泚;邓惟恭图谋造反,董晋发觉后,杀了其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城。

B. 董晋胆大沉稳,细心善察。董晋接受宣武节度副大使任命后,没有召集军队,只带领侍从差役赴任。到达宣武军后,他以静制动,当他察觉邓惟恭勾结他人图谋作乱时,制服了邓惟恭。

C. 董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董晋跟随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时,回纥依仗功劳责怪唐朝给他们的财物少,李涵很害怕,而董晋驳斥了回纥,让回纥人理屈词穷。

D. 董晋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德宗时,韩滉权倾朝野,董晋没有因他权势大而畏惧,而是在他面前陈述右丞相元琇没有罪过;也是在董晋的主动揭发下,另一位宰相窦参被罢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反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倍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

②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